零零教育信息网 首页 > 教育新闻 > 新闻阅读存档 > 正文 返回 打印

教研员如何做好“二传手”

[db:作者]  2015-04-29 03:10:53  互联网

  “君子引而不发,跃如也。”许多人都熟知孟子的这句话,说的是教育教学要善于启发引导,不宜越俎代庖。其后半句也同样耐人寻味:“中道而立,能者从之。”即教育者如果能在一个恰到好处的立场(中道)指导别人,学习者就能紧紧追随。

  由此我开始思考,作为教研员该如何有效地助推本区域的学科教研活动呢?教研员好比“二传手”,上依高层理论,下连一线教师,既要能合理推介高层的理论理念,引领教师合理发展,又要能及时观察发现一线教师的得与失,以供提升和反思。那么,如何做好这个“二传手”,我以为应该关注3个要素:吸引、引领、引申。

  第一是吸引。其关键在于“问题”,射箭须有靶子,无的放矢,如何能引人关注?我所在的区域,教师群体工作紧张、压力大、队伍老化,职业倦怠较为明显,对于许多自上而下的教育教学研讨活动心存抵触。因此,基于“问题模式”的学科教研活动可能会引起一线教师的较大兴趣,为其带来研究的动力。

  所谓“问题”,首先要“真实”,即要来自课堂,是在课堂上“发生”的。其次,作为教研员须通过主动观摩、调研并加以提炼,将其确定为值得探究的课题。最后,“问题”应该具有一定的可操作性,且能通过教学研讨产生积极的效应。

  例如,在一次配合区教师进修学校“初中语文品质课堂研修班”的培训中,我们提供了几种教学素材,请教师分组自选进行“读写结合”的教学设计,并通过实际操作和交流达成共识。然而许多教师对“读写结合”存在误解,以为阅读教学和写作教学是截然不同的课型与内容;在实践中也很少研究如何将读与写有机融合在课堂教学中。在随后的交流中,学员和教研员一致指出,课堂教学目标不明确、教学内容臃肿是导致这一切的关键因素。

  在这次活动中,教师人人参与,献计献策,表现出较高的热情。我们以为,这是因为提出了真实的探究问题而产生的效果。

  第二是引领。其关键在于方法,好比教人射箭,师傅百发百中没有用,只有教会徒弟百发百中才可谓教学有效。一般的学科研讨活动,我们往往关注请了哪些名师,上了一堂什么样的课,讲授了哪些理论等,却很少研究如何让教师由听众观众变成运动员,让教师亲自去射箭。我们认可理论引领、典型示范的意义和价值,但教研活动更多的是一种“田野”研究,而非“学院”研究,需因人而异,因地制宜。如何让理论和典型经验落地开花结果,是教研员应该重点关注的问题。

  此外,在学科教研活动中,教研员不仅要关注理论和典型的引领作用,还要关注每个教师的参与。教研员要成为活动的设计者和拉拉队,让活动本身成为一种引领,唯有教师们亲身体验了,才会得到有价值的感悟。

  第三是引申。所谓引申,一是要使单纯的理论预设走向真实的课堂实践,通过对比检验,总结课堂经验,以期能在区域内形成具有可操作性的课堂教学形态。二是要使小范围的学科研讨尽可能产生较大的辐射作用,尽可能多地影响、激励教师自觉跳出日常教学的小圈子,稳中求变、变中求新。三是要求教研员发挥积极的管理作用,通过连续有效的学科活动,提升学科团队的整体素质。

  一次有效的区域学科教研活动的完成,并不意味着研究的结束。我们在上述活动结束后,立即安排两位学员和一位骨干教师(非学员)利用所给素材进行同课异构,并呈现各自在课堂上对“读写结合”的实践。除培训班学员外,各校教研组长、青年教师代表和名师工作室成员也纷纷参加,并邀请专家对“读写结合”的课堂进行评点与指导。

  “中道而立,能者从之”。在学科教研活动中,教研员应该明确自己的位置,不仅要做一个渊博的教授者,也要做一个优秀的“游戏”设计师,让更多的“能者”从职业倦怠中挣脱出来,参与到教研活动中。在积极的体悟中收获经验、提升理念。从“引而不发”到“引而能发”,使课堂教学不断变革,不断提升。

  (作者单位系江苏省无锡市锡山区教育局教研室)



http://www.00-edu.com/jiaoyu/1/2022-11-26/2026815.html十二生肖
十二星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