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一名普通的语文教师,同时也是一名信息技术兼职教研员;他从重庆大山深处走出,一路走到人大附中;他对信息技术情有独钟,但从没舍得放弃过自己心爱的语文。让信息技术更好地服务语文课堂和语文教师,是他一直以来的梦想,尽管这个梦想在许多人看来“太不靠谱”。追梦路上,他经历了些什么?
从一名普通的语文教师到学校的信息技术中心主任,尹东实现了“完美跨界”。尹东,“官方身份”是人大附中西山学校的语文教师,海淀区信息技术兼职教研员,海淀区智慧校园评审专家,但让他走入公众视野的,是他的“民间身份”——微信公众号“语文湿地”创始人。
让信息技术更好地服务语文课堂和语文教师,是尹东一直以来的梦想,这个有着1万多粉丝的“语文湿地”,就是尹东的又一次尝试——倾力为全国的语文教师打造精神家园。看似年轻的“语文湿地”,其实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前身”,而从“语文湿地”回望,看到的是创办者尹东在曲折追梦路上留下的那一串串深深浅浅的脚印。
“世界这么大,我想去看看”
1989年参加高考的尹东,原本报考成都中医学院,却被“押送”到师专读书。当时的政策规定,师专毕业生只能回农村学校教书。“我当时并不想教书,许多同学都到沿海一带去打工、创业,而自己没有魄力去做,只能选择当老师。”尹东回忆说。
但三尺讲台上的尹东表现很突出,工作的第二年,就以全县第一名的成绩调入綦江县最高学府——綦江中学。然而,尹东总是觉得“世界这么大,我想去看看”。他向家人借钱买了一台电脑,成为县城第一个拥有个人计算机的人,创造了綦江县历史。他学习五笔,自学了数据库、编程……梦想成为一个程序员。
“后来借着一个机会,干脆辞职不当教师了,卖电脑!”——尹东向着他的梦想开始迈进。
有一天,尹东从重庆进货回来,很累,坐在梯坎上抽烟,休息着。突然,听到有人叫“尹老师”,听到这个久违了的称呼,他急忙回头看,原来是班上的3名女生。她们说那天是尹东的生日,所以过来看看他,本来还有些人想来,但有事走不开。3名女生说,班上的同学想让他回去,再教他们。
至今,回忆这段往事,尹东都觉得这是他做教师以来最感动的一天。他发现自己还是想当教师。一个月后,尹东关了电脑公司,回到重庆重新做了一名教师。因为“能进行语文教学和计算机教学,可以承担打字复印的工作”,所以他一人身兼三职。
那时,信息技术刚刚兴起,“课件”作为一种新鲜事物,成了教师们热捧的时尚玩意儿。凡是赛课,必须有课件,而且课件质量的高低,甚至决定着赛课的成绩。尹东很快就成了学校里的“课件王”,他为所有有需要的教师做各种课件。尹东的爱人,现在任教于清华附中的特级教师王君,当时已在当地小有名气,经常到各地参加赛课活动,而尹东就成了王君的“御用”课件教师。他至今还记得,在《春夜喜雨》一课中,尹东在没有PPT的情况下,用编程语模拟了动态的春雨,通过鼠标让字“飞”了出来,形成了一个交互型课件。毫无疑问,王君的课因此更加精彩,尹东也找到了自己的价值。
写吧:在网络世界开辟一个语文的天地
随着PPT的诞生,制作课件不再是技术活,尹东说自己“没事干了”。虽然他在重庆外国语学校已经是为大家所认可的语文教师——开始带“重点班”了,但是他那颗爱信息技术的心却一直在燃烧。
尹东义无反顾地全身心扎到网络里,他要在网络世界开辟一个语文的天地。爱人王君回忆说,那段时间,他会在家里突然地惊叫:“你这件衣服很不错,什么时候买的?”或者“你什么时候变了发型了,很好看嘛!”他经常是进厨房找不到盐,进了厕所翻不出卫生纸。有一次,他的父母到重庆来玩儿,他想带老人家去看看他们在学校后面的新房。他竟然要问王君,是哪一幢哪一层楼几单元。
就这样,尹东的第一个网站——“语文在线”轰轰烈烈地开张了。但是这位“语文教学网络版的先驱”只坚持了一年,就坚持不下去了。
尹东依旧不死心,他很快重整旗鼓,再次有了创办一个网站的想法。当时他是班主任,每天都要去附近的网吧抓逃课上网的学生。学生为何会沉迷于网络游戏?网络上除了游戏,难道就不能有更健康更吸引孩子的东西?何不利用网络来让学生们写东西?2003年,在重庆市著名特级教师文兰森老先生的支持下,尹东和巴蜀中学的教师刘宗源、刘红枚一起创建了一个专业的网络写作教学网站“易动网络教学平台——写吧”。
网络写作不同于平时的作文,随时写随时提交,教师马上就能修改。网络写作在写作题材、写作内容、写作方式等各方面都提供了超级自由的空间,学生感觉“怎么这么神奇”。“写吧”倡导“点评也是写作”,大大调动了教师参与的热情。几年下来,“写吧”发展成为有“原创文章、心情日记、语文百科、写作宝典、影像记录”5个频道,服务于中小学生的专业写作网站,会员最多达到七八万人,还吸引了不少外籍学生的参与。读写结合、课内外结合、家校结合、写评结合,每一位学生(家长)均在“写吧”上拥有个人网络日记本,能够在“写吧”上以各种方式全方位、多角度地参与网络写作试验。
“写吧”火了。但是现实很残酷,网站的运行需要钱。很遗憾,因为当时网上支付平台还不发达,虽然有市场,但是支付不方便,最终不能转化为市场行为。
2009年,尹东从重庆来到北京工作,坚持了7年之久的“写吧”随之关闭。
“写吧”虽然关闭了,但这次尝试不是没有价值,在“写吧”积累下来的资源和培养起来的众多粉丝,为后来“语文湿地”的诞生以及迅速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语文湿地:增加幸福感是拯救教师的关键
2009年,尹东来到人大附中西山学校,担任信息技术中心主任。3年时间里,非科班出身的他,让学校跨进信息技术先进学校的行列。
但是在进行课堂教学方式变革的路上,学校遇到了很大的阻力。尹东发现,信息技术的先进,并不必然能够帮助教与学,为什么会这样?带着这样的疑问,他自告奋勇地回到语文课堂上,想寻找一条出路。但他在尝试多种教学模式后发现:“不是技术的错,也不是教师的错,而是教育机制的问题。”
多年以来,尹东一直讲“钉子、木板和铁锤的故事”——“教育的成功就是铁锤把钉子准确而有力地钉到木板上去。学生是钉子,教师是锤子。铁钉要想钉在木板上,没有外力是不行的。”尹东说,他将这个故事告诉了他的每一届学生及家长。但有一天,尹东猛然发现自己错了——如果学生不想当钉子呢?作为铁锤的教师还有什么意义?
做了20年教师之后,尹东对教育有了全新的认识。“教育的根结在于自我驱动力,如今的教师、学生没有自我驱动力。只有把学习完全融入生活中,让学生感觉不到是在学习的时候,学习才会成为可能。”
那师生的内趋力何来?在这一问题的驱动下,“语文湿地”微信公众号诞生了。还是“互联网+语文”的思维,但是这次已经不再局限于教学,甚至有意地淡化教学。“现在的教师太苦了,让教师增加幸福感是拯救教师的关键所在。我就是想建一个地方,让所有的教师在这里放松心情。”
“生活本就是一杯苦咖啡。心智模式不健康,会苦中加苦,而当我们不断加糖、加奶、搅拌出泡沫,便会收获意想不到的惊喜。”这便是尹东的咖啡理论。
最初,尹东每天早上6点准时在语文湿地上推送消息,一个人做一个公众号,而且坚持每天推送,经常都是夜里两三点才能做好,早上推送。为此,尹东晚上都不敢出去吃饭喝酒。尹东说,这是“死磕精神”。愚公移山是“死磕精神”的有力彰显。愚公移山,其实移山的人并不只是愚公,他的精神引来了追随者帮他一起完成了看似不可能的任务。“当追随者达到一定量的时候,把一群‘死磕’的人结合在一起,最终能够改良土壤,改善气候,甚至影响天气。”
如今,语文湿地已经有5个编辑部和4个栏目组,与尹东一起“移山”。
“假如语文是一条必将要注入生活海洋的河流,那么在这条河流的流经之处,必然会有许多水草丰美、沙鸥翔集的湿地。如果语文是一条河流,那么历史、数学、艺术、电影都是河流,最终归结点都是生活。这些学科肯定有交叉,交叉口岸就是湿地。”在这里,教师们互称对方为花儿、鸟儿、草儿、树儿、风儿,并遵循自生长与和谐生长的规律。借鉴西山学校家文化的理念,语文湿地栖居者必须具备一种特质:有求必应。“语文湿地中草根教师居多,因此,面对任何一个求教者都要充当他们人生路上的贵人,给他们温暖。”
尹东了解到语文湿地的一个粉丝患上了抑郁症,他专门跑去看他,并在群中发动心理教师与他聊天,让离他比较近的教师也去看他。
语文湿地还与一家免费公益教育网站结成联盟,借助互联网平台和移动互联网技术,为教师们提供微课视频制作培训,翻转课堂实战模式培训,碎片化知识、模块化作业的解决方案,帮助教师们更好地完成知识管理和课程管理,让有价值的知识能够更好地被分享、传播和提升。
“我们最终会迎来一个面朝大海春暖花开的语文湿地,那儿水草丰美、沙鸥翔集,那儿星垂平野阔,那儿月涌大江流。”尹东说。
生活就是这样,它绝不会因为你全力以赴地努力了,就给你一个期待中的成功。尹东和语文、信息技术的故事还将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