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零教育信息网 首页 > 教育新闻 > 新闻阅读存档 > 正文 返回 打印

推开围墙,看见新时空

[db:作者]  2015-05-27 04:01:19  互联网

  在传统的教学空间里,班与班之间被一堵堵水泥墙阻隔,人与人之间被秧田式的座位分离,围墙不仅弱化了学生间的交流,也阻断了师生们的无限畅想。

  教育的时空究竟有多大?在改变教与学的时空中,学校能做些什么?

  日前,在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第三小学举办的“中关村三小的新时空”研讨会上,在场专家与师生一起碰撞出了想象学校教育新时空的火花。

  项目学习促进学科融合。“失败乃成功之母,但有时,成功也可能是失败之母……”研讨会上,教师耿春龙说,过去的中关村三小与众多学校一样,有各种纸笔测试、验收考试,学生从穿短袖一直考到穿棉袄,从而诞生了一个又一个高分“神童”;如今,在这个每天都有创新出现的时代,教师们逐渐认识到,单一以接收“固定”和“已知”知识为主的学习方式,已经远远不能满足学生的发展需要。

  而要改变学习方式,就要从解放教师的教育力开始。于是,中关村三小的教师跳出学科局限,尝试整体思考“教育应该带给学生什么”;跳出思维定势,从学校全局思考该如何更好地为师生提供资源支持。

  在教与学的组合方式上,学校开展了以“真实的学习”为导向的项目学习。

  在项目学习的过程中,传统学科的教师被划分为语言类(中文、英文)、视觉艺术类(美术、手工、摄影、微电影)、表演艺术类(音乐、戏剧、舞蹈)等6个学科综合组,跨学科的教师团队发挥各自的学科特长,为学生提供多种选择。虽然各学科教师的思维已经延展到了其他学科,但是在教学中,教师仍然侧重于自己学科的教学工作。

  目前,学校已经连续两年开展项目学习,让学生在真实的学习情境中,学习解决真实世界的问题。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只需要提供必要的讲授和指导,用真实的问题、清晰的任务,搭起不同学科之间的桥梁,让每个学生都能从中找到学习的路径,激发学习的兴趣。

  据介绍,学校还成立了教具学具项目组、图书馆项目组、学校文化项目组等多个项目组,每个项目组集结了各个学科的教师,通过发布项目→项目招募→项目研究3个流程,实现基于项目的教学研究。教师根据自己的实际需要,对教学时空、教学器具等各种资源进行优化整合,实现教育资源从“虚胖”到“瘦身”、再到“健美”的过程,从而为学生开展项目学习做好准备。

  基于这些实践成果,耿春龙说:“项目设计可以从不同学科单元里自然生长出来,也可以像‘桥’项目一样,从现实生活中生发出来,项目包含各个学科的学习要素,有助于学生实现真实的深度学习。”

  班组群促进师生流动。在学校的新形态中,中关村三小的师生们提出,希望一间间教室不再被厚重的泥墙隔开;希望能够实现团组式的学习,实现不同年龄的儿童共同学习。

  于是,中关村三小首先从物理空间着手,打造“班组群”的教学空间。将班级设计为家庭式的三室一厅,让来自3个连续年级的班级组成一个大家庭,大小学生共同生活。

  就这样,班级管理成了一个教师团队的工作,而不再是班主任的“单打独斗”;群内的教师跨年级授课,每一个教师都是学生成长的导师;教室里,各种桌椅、学具都可以自由组合,小伙伴成了自己最好的老师。

  “通过实践班组群教学,我们学会了站在全局考虑问题,从整体上看待孩子的发展。”教师赵宁这样评价。

  中关村三小力求实现一个梦想:学生所到之处,皆是学习资源。为了让学生不再忍受课上课下枯燥的两“极”生活,学校将办公室、楼梯间、走廊等进行精心布置,为学生建立起独处、阅读、沉思的角落——书洞;设置流动图书箱,使校园处处都是学习的场所,学生时时都能接受文化的浸润。

  在课程安排上,中关村三小也独具匠心,专门设立了“学长日”、毕业课程等,将课程与活动相融合,让大孩子带领小孩子一起学习、研究。

  “班组群带来的教与学形式的改变,是把学生当成一个整体的人来看待,为学生提供多种多样适于发展的‘真实的学习’活动、资源和可能。”研讨会上,中关村三小校长刘可钦如是说。



http://www.00-edu.com/jiaoyu/1/2022-11-27/2028501.html十二生肖
十二星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