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如何改变师生生命状态
高效课堂的灵魂是“相信学生、解放学生、利用学生、发展学生”。学生是课堂的主人,是探究者、体验者、合作者、展示者。教师为学生构建舞台,学生登台激情展示。教师利用各种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机,彻底地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学生在完全属于自己的时空里自由自在、无拘无束地尽情畅游。
学生不仅是课堂的主人,而且是自己生命的主人。高效课堂倡导,让学生做自己身体的主人,做自己情绪的主人,做自己感觉的主人,做自己认知的主人,做自己精神的主人……当学生的内在学习动力被激发,内在发展意愿被唤醒,内心真正成长起来时,他们就自然会成为自己生命的主人。
高效课堂是教师实现个人专业成长和个人幸福的最佳途径。高效课堂把课堂交给学生,把时间还给教师,不仅缓解了教师的心理压力,解决了教师职业倦怠的难题,让教师有时间通过总结、反思、实践来改善自己的课堂教学方法,而且让教师有机会按照个人的兴趣和意愿选择自己的发展方向,展现自身的专业魅力。
高效课堂主张成立三大中心:教师生活中心、教师情感中心、教师发展中心。教师生活中心可组建若干个兴趣小组,如书法组、太极拳组、摄影组、瑜伽组、烹饪组等,使教师的兴趣成为课程,并借此丰富教师枯燥单调的教育生活;教师情感中心主要关注教师的情感世界和精神成长,引领教师思考人生的价值,通过多种形式的活动,如演讲比赛、读书会等,改造教师的情感世界;教师发展中心围绕“五小一大”激发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培养教师的担当精神和精品意识。“五小一大”包括小课题、小事例、小沙龙、小论文、小展示和一个本质性的教育“人学观”。
2 如何重建教育教学标准
高效课堂重建了好课堂、好教师、好学生、好学校的标准。
好课堂标准。高效课堂认为,能让学生学会并且会学的课才是好课,而更高的层次应补充为,能让学生学会并且会学、乐学、创学的课才是好课。具体一节课的评价标准是:看状态、看参与、看流程;看自主程度、看合作效果、看探究深度;看“三效”,即效率、效益、效能。
好教师标准。能让学生学会并且会学、乐学、创学的教师才是好教师。好教师应具备以下“三观”:第一,教育观。教育即人学,是“从儿童出发”的对学生的尊重、发现、认识、接纳、包容;第二,教学观。以“学中心”来围绕学、设计学、服务学;第三,学生观。相信学生、解放学生、利用学生、发展学生,学生是最重要的教育教学资源,一切学习都是自学。好教师应扮演四个“者”:一是教育专业者,二是学校生态建构者,三是学习和生长开发者;四是信念传播者。
好学生标准。高效课堂认为,好学生应具有使命感,是“地球村”里的良好公民;敢于担当,对国家和人类负责,对社会和家人负责,对自己和自然负责;身心健康、热爱生活、珍惜生命;善于学习,能够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有自信、有毅力、有意志;会反思、敢质疑、善沟通;具有探究精神和科学素养;有契约精神;是现实的理想主义者……
好学校标准。好学校是一方池塘,如果一个人在地里挖一方池塘,很自然会出现水鸟、两栖动物及各种鱼,还有常见的水生植物……这里的“池塘”,就是一个教育生态概念。好学校必须平等、和谐地包容、接纳、尊重每一个学生,学校教育必须对生命负责,这是一条不可逾越的底线。
3 如何创新教师发展模式
如果不能认识到“唯有教师的解放才能带来学生的解放,唯有幸福的教师才能培养出幸福的学生”,想推进课改显然会遇到重重阻力。
高效课堂主张,相信教师、解放教师、利用教师、发展教师,为教师成立生活中心、情感中心、发展中心,让教师真正享受到尊崇、自由、快乐,享有发展的、自在的、完整的、幸福的生活。
一名教师要成为真正的教育者,必须具备三方面素养:一是学科专业素养,即掌握相应的学科知识和教学方法;二是生命认知素养,即学习生命的法则,认识生命的真相,完成对自我的认知,形成完整而成熟的人格;三是儿童研究素养,即懂得不同年龄阶段儿童的心理特点及认知规律,清楚儿童行为背后的问题与需求。
当下,我国教师的成长主要指向了学科专业素养,而儿童研究素养,尤其是生命认知素养,在一定程度上被忽视了。所以,高效课堂主张,要升级教师发展模式,其基本模型可以定位于“一个核心,两个基点”:以生命认知素养提升为核心,以学科专业素养和儿童研究素养提升为基点。这种全新的教师发展方式的核心是指向生命成长、精神成长,是打破教师成长困局的着力点和突破口。
4 如何进行课程资源开发
一切教育的目的都需要通过课程来完成。但我们必须清楚,课程只是技术,是一种达到目的的手段,而真正需要利用的则是学生。
高效课堂认为,研究儿童是最大的课程,每一个教师都必须成为真正的儿童专家。教师要完成对儿童的认知与理解,懂得儿童的心理特点及认知规律,知道儿童每一种行为背后都有哪些问题与需求。教师必须认识到,儿童的品格、人格、智力的形成完全依赖于他们自己,根本不依赖于成人。教师只是一个启发者、观察者、保护者,而不应该单纯教儿童怎么做。儿童必须通过自立而获得身体上的独立,必须通过使用选择能力而获得意志上的独立,必须通过没有干扰的工作而获得思想上的独立。
高效课堂主张,课程必须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学校应该时时处处有课程,除了有通常意义上的课程之外,打扫卫生、参加社团活动、看电影、听讲座、接待客人等,都可以成为有评价、有学分的课程,学校还可以鼓励学生自己设计课程。学校提供丰富、可选择的课程,着眼点不应止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而在于让学生发现自己的兴趣、才能和需求,将学习与自己的人生发展方向联系在一起。
5 如何升级学校管理
管理不是专断、控制、囚禁,而是点燃、激励、唤醒。如果一种教育或者制度让人变得懒散、自私、不思进取,那就不是好的教育或制度。高效课堂认为,学校管理的核心理念是,教师要放权给学生,校长要放权给教师。
学校可以尝试出台“本校教师权益法”、“本校学生权益法”,学校的一切权力交付给师生。学校每年可以召开一次“两会”——教师代表大会、学生代表大会。
学校可以成立学生实施校园管理的“三驾马车”:学管会、学生会、团委。校长每周任命一名学生担任“执行校长”,然后让“执行校长”再去“组阁”。学生会要把重点放在学校日常工作的管理上,让学生自主发现问题、自主处理“内部事务”。团委要把拥有各种天赋、个性、特长的学生集合起来,成立兴趣小组,甚至可以对兴趣小组进行升级,比如把文学社升级为“文学院”,把自然兴趣小组升级为“自然科学院”。学校还应该鼓励教师成立“教师俱乐部”,会跳舞的教师成立“舞蹈俱乐部”,会写诗的教师成立“诗歌俱乐部”……
这样的学校管理体制、机制让学生从自主学习走向自主管理,学生社会应运而生。而学生社会的出现,对于学生成长、社会发展的意义不可估量。
6 如何改造校园文化
高效课堂主张,校园文化建构须注重以下几个关键词:
小学段:自然的、童话的、未来的。“自然的”是指校园文化须体现儿童特点,如班级种植园、养殖园。“童话的”是指校园文化应围绕童话主题设计,把学校构建成“世界童话博物馆”,让孩子拥有一方自己的精神世界。“未来的”是指校园文化应关注学生的心灵世界,让学生心怀世界、目标高远,有较大的人生格局。小学段的核心是认识儿童、发现儿童、发展儿童。
初中段:自然的、自主的、未来的。“自然的”是指学校在开发“班级种植”课程的基础上,引领学生走向大自然,感知和体验生活与成长。同时应基于学生的兴趣,开展主题性课程研究,展现学生的参与和研究过程。“自主的”是指学校在尊重生命的前提下,开放一切创造性领域,如班级管理、宿舍管理等,培养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未来的”是指学校应关注学生的眼光、境界、格局,让他们敢于面向世界,做一个未来的世界公民。初中段的核心是引领学生追求生命的高价值感。
高中段:自主的、思想的、未来的。“自主的”是指学校应尝试把学校真正交还给学生,让学校真正成为“学生的学校”。“思想的”是指学校可以把古今中外的人类智慧、名人名言等,以不同的主题形式归类,以文化墙壁、文化大道、文化展台等形式呈现于校园,让学生与大师为伍、与大师同行、与大师对话、与大师交锋。“未来的”是指学校要引领学生超越升学的功利目标,着眼和追求一生的发展,做好人生的规划设计。高中段的核心是让学生成为有个性的思想者。
总之,学校中凡是不利于开放和解放的文化,都应剔除。
7 如何改善区域教育生态
扎实推进课改能有效改善区域教育生态,因为高效课堂充分彰显了学生、教师、校长的主体地位,从内在唤醒了他们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不仅如此,这样的理念还可以迁移到教育行政部门,改变其工作理念与方式。这样就能打通区域教育的“任督二脉”,极大地解放教育生产力。
相信、解放、利用、发展的理念不仅要用在教师和学生身上,而且可以用在教育行政部门机关人员身上,这可以通过实施行政机关自主管理来实现。
教育行政部门可以在全体干部中开展“我的职责我来理”、“我的职责我来谈”、“我的职责请你评”活动,落实“谁的事谁认领”,实现工作的无缝对接。教育行政部门可以让各科室每周在固定时间召开工作总结反思会,每个成员都要结合本周工作实际,对个人工作情况进行总结、反思,可以有经验分享、释疑解惑、自我评价、科室评价、下周工作安排……每次会议的主持人、记录员、评价员等,都由科室成员自主认领。这样的自主管理不仅可以再造教育行政部门的机关文化,改变机关干部的工作方式,还能给学校以良好的示范,引领学校健康发展。
在课改推进的过程中,教育行政部门须注重调整自身与学校的关系,逐步将其与学校上下级的被动关系,转变为服务与被服务的关系,逐步将对学校的具体指令性管理,转变为以宏观调控和服务为主的管理,通过拨款、政策引导、督导、信息服务等方式对学校进行管理。政校关系的重塑,能扩大校长的办学自主权,解放教育生产力。
8 如何回应“钱学森之问”
近百年来,中国为何培养不出大师级人才,为何几乎没有重大的发明创造?这是钱学森先生的“世纪之问”,也是时代对中国教育的质问。
中国经济待崛起,民族文化待复兴。崛起需要创新,复兴呼唤创新,时代期盼创新。然而,灌输式的教学、说教式的教育能培养出创新型人才吗?高效课堂正是致力于保护和催生创新型人才。
因为它灵活、开放、安全。高效课堂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倡导为学生营造质疑的环境、创造质疑的机会,培养学生良好的质疑问难习惯,还教给学生质疑问难的基本方法。
因为它以学生为中心。就德育方面而言,为什么许多学校的德育效果不理想?并不是学生拒绝、排斥相关的内容,而是学校采取的方法过于陈旧,总是运用灌输的方式来推动学校德育工作。真正有效的方法,就是让学生在实践过程中主动去感悟、体会,最后形成自己的良好品行。
因为它回到了教育的原点。高效课堂认为,教育即“人学”——从儿童出发,以人为本,尊重生命;教育不是控制、管束、塑造,而是点燃、激励、唤醒;不扼杀孩子天性的学校就是好学校;儿童不是教出来的,而是自己成长的;成人不减少对儿童“领地”的占领与开采,爱就会成为一种野蛮……
高效课堂的这些理念均指向一个目的:让学生成为自己,成为自己生命的主人。这才是创新真正的源泉,因为一切创造都源于儿童的自我创造。
9 如何破解核心素养的提升难题
核心素养是指学生借助学校教育所形成的解决问题的素养与能力。学校教育是面向未来的事业,核心素养的培育是学校教育至高无上的课题。核心素养不是先天遗传,而是经过后天教育习得的;核心素养不是各门学科知识的总和,它是支撑“有文化教养的健全公民”形象的精神支柱。没有核心素养,课改就缺了灵魂。基础教育的使命是奠定每一个儿童学力发展的基础和人格发展的基础,这应该是核心素养的核心。
高效课堂从“人”的角度把课改划分为三代:第一代课改的主要特征是“调整课堂结构”,也就是变传统的“先教后练”为“先学后教”。第二代课改的主要特征是“改变教学关系”,即变“教中心”为“学中心”,变“师中心”为“生中心”。第三代课改的主要特征是“改教学意义”,它是对“改教学关系”的改革,也可称为一种颠覆。如果说第二代课改解决的是“如何学”的问题,那么第三代课改试图解决的是最根本的“学什么”及“为何学”的问题。它抛弃的是单纯对“效”的膜拜,转而开始对“课堂之道”的叩问,它力求打破课堂固有的形式,创新一种全新的教育教学方式。
三代课改的核心价值在于重塑“课堂之魂”,以“课堂之道”去培养人格、品格、性格。三代课改越来越指向于真正的“人”的培养,越来越指向于核心素养的培育。正如山东省茌平县杜郎口中学校长崔其升所说,人品包含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课堂就是人品,教学就是要培养人的性格、品格、人格,这才是课堂教学的“魂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