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林中学,一个普通又闪亮的名字。实施高效课堂之前,它只是一所普通的中学,但两年的高效课堂探索赋予它新的生机。
我还记得在推行高效课堂初期,教师很排斥,“家长打电话说老师再不讲就给孩子转学”,“孩子面对面坐,总是说话,根本没法管”,“教学要符合学科特点,高效课堂模式不适合我们”……
当推脱之词蜂拥而至,我们是达成共识再行动,还是先行动,然后在实践中达成共识?安林中学选择了后者。
说易做难,但是通过不断地实践与摸索,教师们发现学生开始改变:优等生可以自信地表达观点,潜能生也回归课堂。学生的改变触动了教师的心,质疑声渐渐消失,取而代之的是教师全身心地投入,当初撂挑子不干的班主任成了课改的领头雁。
美国人本主义心理学家罗杰斯说,你一生唯一能做的事情就是成为你自己。教育本就应该让每一个学生都成为他自己,成为一个知识与能力并重、自信乐观的自己。
初入安林中学时,总觉得这里的孩子与其他学校的孩子不一样:回答问题的声音小,上台展示也不敢抬头。这样的不同让人心痛,我们的孩子少了什么才变成这样?少了机会,少了自信。那么,我们就给孩子创造机会,培养自信。当学校推行高校课堂后,教师开始尝试给学生表达的机会,经过一次次的历练,学生发生了惊人的变化:他们在“领袖论坛”上侃侃而谈,“史记讲坛”上娓娓道来,文艺演出时从容自信,社团活动时积极参与……新课堂让安林中学的学生不再怯懦自卑,每一个安林学子都用行动展示着“我能行”。
推行高效课堂前,学校最忙最累的人是班主任,每天披星戴月,疲惫不堪;学校最忙的机构是教导处,上传下达,协调处理各项工作。现在的安林中学,你会看到这样的情境:自习时,讲台上站的不是教师,而是学生,他们组织自习,整顿纪律,各司其职;每天有专人检查整理导学案,巡视课堂各小组表现,检查教师课堂打分情况。各项工作有序开展的背后是多个分工明确的团队在付出,探索班级自主管理模式的班主任团队,优化导学案及教学设计的导学案团队,以及关注课堂教学评价的课堂教学团队等。
如今的安林中学,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专人,大家取长补短,互帮互助。对教师而言,学校是另一个家,每个安林人的心都被这个“家”牵引着,凝聚在一起。
(作者系吉林省安图县安林中学校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