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零教育信息网 首页 > 教育新闻 > 新闻阅读存档 > 正文 返回 打印

锡山高中:教师专业发展的“继续教育学院”

[db:作者]  2015-08-05 05:24:11  互联网

  80后教师黄宏是江苏省锡山高级中学艺术组的一名美术教师,已经工作了十多个年头。两年前,他结合自己的兴趣,参加了关于“微电影”的专项培训,并很快在学校尝试开设了“微电影”校本课程,课程一经推出,就受到了广大学生的热烈欢迎。2013年,他所参与设计的“校园微电影”课程,荣获全国首届校本课程设计大赛特等奖。像黄宏这样,在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又发展了“第二专业”的教师,在锡山高中是普遍现象。这一切,源自锡山高中充当起教师专业发展的“继续教育学院”这一角色。

  

  教师发展处:像关心学生一样全面关心教师

  2007年9月,锡山高中进行了大规模的行政机构调整,一些原有部门的名称发生了变化,比如原来的教学处改为课程教学处,校长办公室改为学校办公处,总务处变为后勤服务处,最让人感到有新意的是,增加了教师发展处和文化交流处。

  “教师发展处究竟是一个什么部门?是教科室吗?是不是师训处?”经常有其他学校教师对这个部门的名称表示出好奇和疑问。其实在新增初期,一些本校教师也经常感到困惑。

  “设立教师发展处的目的,就是要像学生工作处全面关心学生一样,全面关心教师!”这是锡山高中校长唐江澎对教师发展处的一个基本职能定位。

  在锡山高中教师发展处的职能概述中有这样几条描述:一是强化以课程、教学、教研为中心的指导作用;二是与教师共同开展面对面的观察、诊断与交流;三是由指导者、培训者、鉴定者,转变为通过平等对话来组织教师专业发展的研究者、组织者和合作者;四是将教师的发展、幸福以及健康考虑在一起,全面关注教师的生活。

  “有了明确的职能概述后,帮助教师们修改公开课简案、课程纲要,参加教研活动共同研讨有效教学,制订教研组评估方案等,就成为教师发展处最重要的工作内容。”锡山高中教师发展处主任佟柠告诉记者。

  怎样才能让教师合作起来实现共同发展,是教师发展处成立之初所面临的重要问题。在唐江澎的指导下,教师发展处确定了以自主参与形成发展团队,以专家引领提升发展平台,以问题解决做实课题研究,以同伴互砺促进共同发展的主要路径。接着,唐江澎与华东师范大学教授崔允漷经过深入探讨,又为教师发展处找到了研究课题的方向,即促进学习的课堂评价。

  随后,教师发展处邀请崔允漷到学校介绍“促进学习的课堂评价框架”,开展大范围的选题沙龙,吸引有强烈发展意愿、有较强带头作用的教师为课题研究的团队主体,邀请专家指导选题报告的撰写,与专家开展面对面的对话交流……一系列的研究把教师推向了各学科课堂评价领域的前沿,也帮助学生在学业上取得了优异的成绩。

  教师发展处成立至今已近8年,作为一个全面关心教师的职能部门,它一直努力让每一个教师获得优雅、体面、享有尊严的生命质量和学习、研究、合作共进的职业生活。

  

  三步走:教师专业发展提升之路

  找回教研组长。在锡山高中一号教学楼的录播教室里,数学组正在开展每周例行的校本教研活动。全组教师围桌而坐,听课、评课、专题报告、读书交流……录播教室外,电子屏清晰地显示着各学科组校本教研活动的时间表,全校教师可以自主选择跨组交流。

  实际上,锡山高中的教师队伍建设也曾面临过非常尴尬的境地。从上世纪90年代中后期开始,伴随学校办学规模的不断扩大,学生人数不断增加,几乎在同一时期,许多学校都不谋而合地选择了扁平化管理体系,就是将教育教学管理的重心下移到各个年级。教师们也告别了原来学科教研组办公的地盘,分坐到各年级的“行政区域”里。

  这样的格局,似乎井然有序。唐江澎却看出了潜隐的问题:一个级部,说到底是为了这个年级三年目标的实现而设置的行政组织,3年之后,这个组织就不复存在。想让一个只有3年期限的行政组织有长远的追求,似乎有些强人所难。在强化了行政管理的同时,势必会弱化学科建设;强化了近期目标,势必会弱化长远规划。

  2006年前后,唐江澎启动了“找回教研组长”计划。重点抓教研组“三力工程”建设,力求通过增强凝聚力,提升感召力,扩大影响力,造就一批学科领袖。经历就是经验,有作为才有地位,学科领袖只有在率众达标的实践中才能提升领导力、发挥领袖作用。

  教研组重新成为学科教研的主角,而组长是教研组的灵魂。唐江澎要求各学科教研组长以课程开发和课堂有效教学为重点研究内容,以教学案例研究为基本的研究方式,以教学质量的提高和教师专业发展为目的。就这样,教研组和教研组长的作用被最大化调动起来。

  学科发展规划。教研组长已然在这里,但凝聚力不是说增强就能增强,影响力也不是说扩大就可以扩大,问题的关键是要寻找到行动的路径。

  “发展教师是校长的第一使命。”在唐江澎心中,教师是学校固本培元之所在。如何发展?要找到撬动的平台。

  于是,一项称为“学科发展规划”的工作在全校推开。规划内容以教研组为单位制订,内容包括学科教研组现状分析、三年建设目标、主要措施等。在数学组的“三年规划”中,我们看到了这样的内容:“每年教研组内骨干教师人人要做学术讲座一次,要有讲稿和PPT演示文稿。每学期外聘学科专家做学术报告至少一次。”

  以数学组为例,6年时间,两轮行动下来,数学组已有特级教师3名,学科带头人两名,能辅导竞赛的教师至少有7人,骨干教师占到36.1%,高考成绩已经进入无锡市第一方阵。

  作为“学科发展规划”工作的升级版,2009年11月,锡山高中“学科教研中心”创建工作正式启动,致力于打造更高品位的教师专业发展共同体。学校制订了“学科教研中心创建评估标准”、“学科教研中心挂牌实施办法”,到2014年8月,12个学科教研中心全部挂牌。

  更可喜的是,各教研组还集合力量,开发出一系列富有特色的校本课程,如生物组教师秦玉莲、王晓芳等联合开发了“开心农场”校本课程;化学组教师龚敏琦、陆晓丹等联合开发了“走进神奇的化学世界”校本课程……学科教研中心释放出越来越强的“开发中心”功能。

  学科宣言。在锡山高中2013年学科规划中,最耀眼的亮点是“用学科宣言,澄清学科的教育价值”。各学科在制订规划时展开了热烈讨论,力求用最简约的语言形成“学科宣言”。

  物理组教师李铁介绍,物理学科的核心素养是什么?学生该怎么学?教师该怎么教?物理组的教师们讨论后一致认为,物理学科的核心素养在于“学会观察、理性思考、小心求证”……在一次次地反思和追问中,物理组最终提出:“让学生观察,让学生体验,让学生发现,让学生思考”的学科宣言。

  体育组摆脱了竞技体育的阴影,将“健康第一”的思想与“生命旺盛”的追求结合起来,提出“终身体育的践行人,健康生活的拥有者”的学科宣言。

  政治组开始提出的“科学、创新、合作、和睦”学科宣言,既无学科特色,也无学生立场,更像是对组风的表述,在反复论证的基础上,他们将“公民意识”、“国际视野”、“理性思辨”等确定为学科宣言的关键词。

  在锡山高中,学科宣言成了一个“核按钮”。按下这个按钮,教师们的专业发展热情被点燃,对教育的理解、对学科价值的把握也在不断提升。教师们从最初反思自己的教育理念,到研讨学科价值,挖掘学科特色,最后聚焦在学科信念、学科精神,并升华为专业信仰。“三步走”之路,是锡山高中教师的境界提升之旅。

  

  阅读:教师专业发展的底色

  自古以来,人们就将教师称为读书人,在唐江澎看来,读书人手不释卷应成为专业生活习惯。

  让阅读成为教师专业发展的底色,让学生跟着读书人学习,锡山高中就是这样一所读书的学校,师生都是“终身阅读者”。

  早在2010年9月,锡山高中就启动了“百万百卷读书行动”。学校投入100万元,促成每个教师5年内阅读100本书。

  5年里,锡山高中创办匡园书屋,新增“咖吧”休闲阅读室,开设“心悦”读书社,图书馆浅阅读区、常规借阅室、国学馆、西学馆、典藏馆里随处可见高品位书籍。“这所学校俨然是用书建筑的。”一位青年教师这样骄傲地告诉记者。

  语文教师丛冬兵2012年加入锡山高中语文组,在全组阅读文化的氛围中,他开始涉猎以往不曾抵达的领域:奥威尔和他的《一九八四》、龙应台和她的《孩子你慢慢来》、王开岭和他的《古典之殇》……“就像发现了阅读的‘新大陆’。”丛冬兵说,“我觉得,我的阅读时代正在到来。”

  年轻的历史教师孙震在众人眼里是个不折不扣的“书虫”,用他自己的话说,“离开书,就是非历史地活着”。

  就这样,阅读成为锡山高中教师最自然而纯粹的生活方式,通过阅读,教师们对自己的专业有了更为清晰的定位,他们摒弃了以前只知“埋头读书”、不知“抬头看路”的教学理念,许多新的教学理念不断生成,越来越多的教师激发出专业成长的“第二春”。艺术组教师朱海莲,利用暑假参加了工业设计相关培训,回校后就开发了“艺术设计”等校本课程。

  走在锡山高中的校园,你似乎随处都能感受到那扑面而来的“书香”,“百万百卷读书行动”诠释着“最是书香能致远,腹有诗书气自华”的境界,培养“终身的阅读者”和“负责任的表达者”的理念深入人心,在每个教室里建起微型图书馆,让师生在“浅阅读”与“深阅读”的结合中,“以书为媒”交往,在交往中奠定底气、形成大气、勃发朝气,造就了锡山高中教师专业成长的一次又一次“再出发”。



http://www.00-edu.com/jiaoyu/1/2022-11-29/2031419.html十二生肖
十二星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