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上讲台已经17年了,对语文的喜爱随着时光的流逝与日俱增。因为对语文的这种喜爱,我从一个普通教师到骨干教师,实现了一次又一次的转身。回顾来路,大致可以借用三句古言来概括自己这些年的经历。
立志:欲“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
一入职,我便订了两份有关教学的杂志,发现自己的一些做法竟然与杂志上某些教师的做法不谋而合,这让我很惊喜,信心大增。
比如,长时间的语文教学让我意识到,当前有很大一部分学生没有观察生活的习惯,一到写作文的时候就无米下锅。于是,在一节写作课上,我把剥橘子和吃橘子的情境搬到讲台上,请一个学生上台演示剥桔子、吃桔子,其余同学在台下仔细观察,并当堂写出作文,结果学生们交上来的作文质量比起以往高了许多!后来,我在杂志上看到一个教师也用了类似的做法,并写成了相关的教学文章发表出来。
立根:“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如果青山是我的成长愿景,那么课堂和书籍便是我的破岩之根。我开始尝试用自己的眼光审视教材、解读文本,再同教参以及名家解读进行对照,然后在课堂上展示我的解读成果。过了一段时间,我感到这样的课堂没有思维的碰撞,于是又开始尝试培养学生在课堂上对话。每学一课,我都会让学生提前预习课文,查找这一课的“资料包”,包括作者生平、作品特色、对文本的鉴赏以及批判的文章,其他作家写的类似题材的文章等。当完成这些工作,此时走进课堂的学生就有了自己的观点,而这样的课堂才有“好戏”上演。
立命:“我看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
我看语文多妩媚,料语文见我应如是!凭着对语文的好奇,我翻阅了大量的书籍:《孙绍振如是解读作品》《语文科课程论基础》《静悄悄的革命》《叶嘉莹说诗讲稿》《美的历程》等,行走于翰墨飘香的字里行间,我的心绪特别安宁恬静。课堂之上,我根据文本和学生的特点,选择适宜的教学内容,大胆地设计活泼多变、具有语文本色的教学环节;不追求浮夸的形式,与学生充分互动、平等对话,旁征博引、诙谐幽默地激发他们的语文灵感,鼓励他们发表独到见解。每一次与学生们共同探讨语文的奥秘,已近不惑的我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对工作的全身心投入,对孩子们发自内心的爱和对理想课堂的追求,使得我对每天的工作都充满了期待。
纪伯伦说,工作就是把爱变成看得见。安身立命于语文,我领悟到的生命秘密是:牵手语文,与学生一起幸福成长。
(作者单位系郑州经开区实验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