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劳动报“行业收入趋势调查”发布第十三期报告,其中,《教育业小学教师收入趋势调查》中的相关内容,再次将教师福利待遇的话题引爆。
该调查结果表明,上海地区受访教师平均月薪为5198元,100%的受访者有五险一金。然而,“隐性加班”却困扰着这些教师,超七成教师在无加班费的情况下超时工作。同时,许多教师表示寒暑假期间会被安排一些工作,所以并不清闲。
这一调查结果引发较大争议,公众自动分成了两队。不少网友认为这份调查数据失真,上海地区小学教师的生存状态远比调查中描述的要好。有网友表示,“工资是小钱,其他隐性收入加起来,年薪再不济也有二三十万,而且还有两个假期”。与此同时,绝大多数教师则表示,这项调查的结论比较客观、真实,小学教师的收入实际上并不高。而且,周末和寒暑假,教师们还要参加培训、值班、备课、批改作业等,所谓的假期时间往往大打折扣。
对于非教育行业的人来说,教师代表着高社会地位、优厚的福利待遇,还有让人羡慕的寒暑假可用于休整。但教师们却有苦难言,即便总是强调教师行业并非公众想象的那么“高大上”,但人们似乎并不买账。其实,公众对教师群体的印象有待纠偏。
2014年,有调查表明,上海中小学教师的福利在打折扣。另外,教育部前不久出台的《严禁中小学校和在职中小学教师有偿补课的规定》,给中小学教师有偿补课划了6条“红线”。在这一背景下,广受争议的所谓中小学教师“课外补课收入高”的现象,需要被理性看待。
退一步讲,教育是公益性事业,教师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负有崇高的使命感,但正因如此,社会应该在尊重教师的同时给予教师一定的物质关怀,为教育从业者提供完善的福利保障。如果有媒体报道教师的福利待遇好,公众就心生羡慕嫉妒之心;有调查说教师的工资很低,就想到他们可以参与课外补习班赚取外快……这类想法,忽视了教师工作的特殊性和所承担的责任,让这一职业问题被淹没在巨大的“光环”之下,并不利于教师的长远发展,而且会给教师带来巨大的压力。但需要再次强调的是,这些“光环”都是公众想象中的“繁荣现象”。
总而言之,公众确实有必要探讨教师群体的生存状态,围观有可能改变教育,但围观更需要理性客观。只有这样,方能为教师个人的成长、优良教师队伍的打造和国家教育的长远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作者单位系上海出版传媒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