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采访过程中,丁绍辉始终有些拘谨,双手交叉在一起,在与我们眼神接触的某个瞬间,他会不自然地低下头。
“我没有想到,我这么普通一个老师,做了这点微不足道的事,竟然整出那么大动静来!”丁绍辉说这话时,憨憨地笑了一下,略有些腼腆。
不论是坚持十几年在野兽横行的山里孤独行走,还是在风雪交加的深山密林中艰难探路;不论是长时间伏案工作带来的病痛,还是多年一周连上24节课积压的辛劳……那些见惯了的风风雨雨,经多了的苦痛磨难,在丁绍辉看来,一切都很平静,仿佛生活与工作本该如此。
因为想要写一个生动的故事,我们总期盼他能说出许多惊险离奇的经历,描述丰富而感人至深的细节,甚至发出石破天惊的豪言壮语。但丁绍辉却保持着波澜不惊,在淡淡的叙述中,曾经的日子如同流水一般潺潺流过,没有太大的风浪,只有片片散开的涟漪——但让人动心的是,这条不疾不徐的清流,一直保持着清澈与纯净的本色,涓涓流向远方,也从未中断。
事实上,在旁观者的眼中,丁绍辉的“平常”是不同寻常的。可以想象,十万里山路,绕地球一周有余,二十年走来,会是一段多么艰辛的旅程。丁绍辉就这样走着走着,从进山时还是一个年轻帅气的小伙子,到了山的那一边,渐渐容颜消磨,已然成了一个饱经沧桑的中年男人。这份执着,谁能拥有?
更令人敬佩的是,一路行走,他初心未改。走几十里路去教书,那又怎么样?天天跟孩子在一起,怎么会烦?坚持了十几年,又怎么会放弃?在丁绍辉看来,我们想象中的那些问题“根本不是问题”,他从来没有想过关于“辛苦”“烦恼”“放弃”的话题。
他想的更多的是,乡村学校如何能给学生更好的教育?不愿意照本宣科的他,主动学习各地的先进教学经验,通过文曲星、收音机等工具不断充实自己的知识储备,还创造性地研究出一套适合乡村学生的英语教学方法,获得过许多科研教学成果奖励……在寂寞的土地坚守已属不易,而在坚守中摸索一条改革与创新之路,则显得尤为可贵。
他说,庆幸自己成为一个教师,有机会将青春献给眼前的青山与脚下的土地,回馈家乡的人。如今,他是乡民心目中的“普通英雄”,但他心中却总有些遗憾——妻子与儿子,是他感觉亏欠最多的人。平时忙得无暇他顾,妻子只好包揽了家里的农活;孩子放学时,别人伴着夕阳早早回到家中,而他的儿子还在学校焦急地等待爸爸的到来……但妻子和儿子都支持他。如今,20岁的儿子正在师范院校读书,将来有可能从事教育事业。这些无言的支持,让丁绍辉备感欣慰。
而我们也终于明白,在那样一个清贫而简单的世界里,坚持让每一天都有意义,不慕红尘浮华、不求锦衣玉食,平平常常,便已经是最好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