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零教育信息网 首页 > 教育新闻 > 新闻阅读存档 > 正文 返回 打印

教育“负现象”系列谈(一) 建好生态 让校园多些安全

[db:作者]  2015-09-30 06:44:26  互联网

  正是凭借对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渴望,我们才会对现实的教育、现实中人的命运格外关注,对纷繁复杂的教育现象保持一颗虔诚之心,对细微的教育事件抱有一种深切的人文忧思,对我们的点滴思考坚持一种温暖的人性关怀,同时也对各种教育问题给予理性的批判与必要的反思,从而守望心中的教育梦想,牢记肩头的责任与担当。

  随着从教时间的增长,我越来越感到教育的神圣,及其负载的“生命之重”。我不断地告诉自己,做任何事都应多一份敬畏,多一份虔诚,多一份慎重。

  当前,我们通过媒介可以看到各种教育现象,那些正面的事件,自然让人从中获取教育信心、教育激情和教育经验。然而,让我无法释怀的却是那些“负现象”,面对这些“负现象”时,我们要更加理性,透过现象不断深化对教育本质的理解。

  比如比较常见的校园暴力事件,据统计,仅今年被媒体报道的校园暴力事件全国就有30余起。引发校园暴力事件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折射出的教育学意义应引起管理者关注。

  保护每个学生是教育的责任。我们常说,教育的三大主题是发展、质量、安全,推行的各种教育理念也是“为了学生的一切”。但是,如果学生不能视校园为乐园、家园,如果学生在上学路上迈开的是畏惧、害怕的脚步,我们的教育理想又从何谈起?因此,控制校园暴力的主战场应在校园,合理、适度、有效的校园管理是遏制校园暴力事件的重要手段。

  预防校园暴力事件,需要我们进行周密的统筹规划。教师要走进学生内心,了解他们的困扰,化解学生间的矛盾,尊重、关注每一个学生,帮助他们宣泄内心的积郁;学校要确定容易发生校园暴力事件的时间和地点,建立课间巡查制度,德育处、教务处、安全办等部门要协作育人,不能各管一摊,更不能只抓教学不抓德育。

  学校是学生成长的重要场所,如果我们不能给孩子一个安全的校园,一切“高大上”的教育理念都将是苍白的。

  培养学生良好的品性是我们的任务。针对校园暴力事件,有专家指出,孩子代表未来,对他们所犯的错误不应一味地惩罚,而应将注意力放在“拯救”上,分析问题的成因,研究解决之道。

  从社会学的角度看,教育是促进人成长的社会事业;从人本主义的立场看,教育是完善人、提升人、丰富人的事业。但无论从哪个角度看,都要求教育发展人性光辉、启发智慧生成。同时,洛克的“白板说”和尼采的“人是尚未定型的动物”的论断也具有现实意义,其都强调人是环境的产物、教育的产物。换言之,教育对培养人的品性具有无法替代的价值。

  教育者,养成人格之事业也;教育者,非为过去,非为现在,而专为将来。教育应发挥其抚慰个体生命温情的特性,涵养人的德行,开启人的心智,濡染人的性情,让学生成为文化之人,成为有教养之人,成为社会期待之人。

  胸怀民族未来是我们的使命。或许有人认为,这些校园暴力事件仅是个别情况,无须惊怪。但事实真是这样吗?中国青少年犯罪研究会的统计数据显示,青少年犯罪总数占全国刑事犯罪总数的70%以上,其中14岁至18岁的未成年人犯罪占青少年犯罪总数的70%以上。社会的未来取决于今天的孩子,如此看来,教育责任重大。

  因此,作为新时期的教育人,无论校园暴力事件离我们有多远,我们都要思考现象背后的本质,胸怀天下、心存大义,施教、办学坚持人文立场。特别是引领学校发展的管理者,更应深思,更应从大处着眼、从细处改变,关注学生的精神成长和灵魂变迁,创生新的教育生态,追求理想的教育境界。



http://www.00-edu.com/jiaoyu/1/2022-12-02/2032159.html十二生肖
十二星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