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旦大学举行毕业典礼。
▲三四十年前,我国乡村学校条件相对落后,学生举行升旗仪式,需要教师吹笛奏国歌。
改革开放40年来,我国确立教育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开启了以改革促发展、以开放促改革的伟大历史征程,不断丰富完善党的教育方针,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教育事业发展取得历史性成就,总体水平跃居世界中上行列,培养了一大批高素质人才,为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促进经济发展、社会和谐、文化繁荣作出了贡献。
教育对外开放不断深化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教育对外开放不断深化,留学工作迅速发展,双向留学规模持续扩大,成为服务国家战略的重要途径和提升国家软实力的重要载体。
1978年,我国出国留学人数不到千人,2017年我国出国留学人数首次突破60万大关,达60.84万人,持续保持世界最大留学生生源国地位。2017年留学回国人数达到48.09万人。改革开放至2017年底,我国留学回国人员总数达到313.20万人,83.73%的留学人员学成后选择回国发展,形成了最大规模留学人才“归国潮”。
来华留学总人数由1978年的1236人增长至2017年的48.92万人。我国成为亚洲最大的留学目的国,也是世界上最具吸引力的留学目的国之一。
教师队伍建设成效显著
改革开放40年来,伴随我国各级各类教育的不断发展,教师队伍规模不断扩大,专任教师人数从1978年的899万人增加到2017年的1622.6万人,增长了1.8倍,教师规模世界最大。
乡村教师队伍建设攻坚战取得重大进展。2006年启动实施“特岗计划”,迄今中央财政已投入经费456亿元,为中西部乡村补充了66.8万名中小学教师。2007年起实施教育部直属师范大学师范生免费教育,目前已为中小学补充了近7万名高素质教师,90%到中西部中小学任教。2013年起实施乡村教师生活补助政策,中央财政划拨经费127.5亿元,实现725个集中连片特困地区全覆盖,惠及8万所学校130万名乡村教师。
民族教育实现翻天覆地变化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民族教育。改革开放40年来,先后召开4次全国民族教育工作会议,对发展民族教育工作作出全面部署。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民族教育实现翻天覆地的变化,改革发展红利惠及各族群众,55个少数民族都有了自己的本科生和研究生。
截至2017年,全国各级各类学校共有少数民族在校学生2910.64万人,占全国在校学生总数的10.73%,比1997年增加1095.66万人。全国民族地区有1.2万所中小学使用22个民族的27种文字开展双语教学,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育教学质量不断提升。40年来,各级各类内地民族班培养了85万名优秀少数民族人才,其中大多数回到家乡就业,成为推动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
高校科技工作成果丰硕
改革开放40年来,我国高校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发挥科教融合、人才汇聚、学科综合等优势,高校科技事业取得了全方位、历史性成就。
2017年,高校科技研发人员全时当量达24.9万人年,接近1985年的3倍;高校年度科技经费达1772.9亿元,比1985年增加1766.9亿元;高校共承担科研项目达51.7万项,是1985年的10倍;高校承担企事业单位委托项目7.8万项,科技成果转移与技术转化服务收益达206亿元。我国高校SCI论文总数达到全球的八分之一,为我国科技论文引用率达到世界第二作出了有力贡献。进入四大世界大学排行榜前500名的内地高校达到98所,是5年前的3倍。
教育投入实现历史性跨越
改革开放40年来,中央有关部门和地方各级党委、政府坚决落实教育优先发展战略,进一步完善教育经费筹措机制,努力增加教育投入,为推动教育改革发展、促进教育公平、提高教育质量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
2017年全国教育投入总量达4.26万亿元,是1978年94亿元的453倍,年均增长17.1%,40年来累计投入36.26万亿元。人均教育经费从1978年不到9.8元增加到2017年的3000余元,增长306倍。2017年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投入3.42万亿元,40年来累计投入27.82万亿元,年均增长16.5%。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占GDP比例到2017年已连续6年保持在4%以上。
高考制度不断改革完善
恢复高考之后的40年间,我国高考招生制度不断改进完善,初步形成了相对完整的考试招生体系,为学生成长、国家选才、社会公平作出了历史性贡献,对提高教育质量、提升国民素质、促进社会纵向流动、服务国家现代化建设发挥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1977年高考全国共录取27万名考生,2017年录取人数增长到761万。40年来,全国劳动力平均受教育年限从5.7年提高到10.5年。从一些国际组织的评价看,我国人力资源开发水平步入中等收入国家行列,实现了从人口大国向人力资源大国的转变。高等教育培养的人才为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了强大支撑。
语言文字工作取得重要成就
改革开放以来,语言文字事业的思想理念不断进步,为建设与综合国力相适应的语言强国、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国家大力推广和普及普通话、规范汉字、汉语拼音,连续举办21届全国推广普通话宣传周,推动活动向通用语言文字工作基础较薄弱的地区扩展,面向农村和少数民族地区攻坚。目前,全国普通话初步普及率超过73%,全国识字人口规范汉字使用率超过95%,68%的人口掌握了汉语拼音。
教育督导发挥关键作用
改革开放40年来,教育督导在护航教育事业优先、公平而有质量发展方面,发挥了不可替代的关键作用,对于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有着重要意义。经过40年的改革发展,基本建成国家、省、市、县四级机构,基本形成上下贯通的教育督导体制,基本建立比较完善的教育督导评估监测制度体系,基本建立面向各级各类教育“督政、督学、评估监测”三位一体的职能体系。
自2013年全国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县评估认定工作启动以来,实地督查县级单位2384个,入校检查义务教育阶段学校2.2万所。截至目前,共有2379个县级单位通过国家认定,约占全国总数的81%。
特殊教育发展加快推进
改革开放40年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国家连续实施两期特殊教育提升计划,显著提升特殊教育普及水平,推动我国特殊教育进入历史最好的快速发展时期。
截至2016年底,视力、听力、智力三类残疾儿童少年义务教育入学率达到90%以上;截至2017年底,全国在普通学校和特教学校就读的残疾学生为57.9万人,特殊教育学校2107所,分别为1978年的19倍和7倍。特教学校和随班就读学生生均公用经费基准定额于2016年提高到6000元以上,达到普通学生的6—8倍,纳入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