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零教育信息网 首页 > 教育新闻 > 新闻阅读存档 > 正文 返回 打印

挖掘课文中活的德育素材

[db:作者]  2018-09-26 00:00:00  互联网教育报

    上学期语文课上讲莫怀戚散文《散步》时的意外收获,让我至今记忆犹新。

    文章中讲到有一个晴朗的初春,作者和他的母亲、妻子还有儿子去散步,中途发生了分歧:母亲要走大路,大路平顺;作者的儿子要走小路,小路有意思。最后决定权落在了作者身上,母亲和儿子都说听他的。他最终没有想出两全的办法,于是他决定:委屈儿子,走大路。

    在让学生看到作者的这一决定之前,我让他们先猜一下作者的选择,答案让我很吃惊:大部分学生竟然都认为作者会顺从儿子的心意,走小路。我叫了小徐同学,问他为什么这么想。他说根据他自己的经验,他如果有什么要求,只要父母能做到的,都一定会满足他,甚至是无理的要求。时间长了,这就成了一种思维定式了,就是无论什么事都得听他的。我又叫了小隋同学,她和小徐同学的说法一致。其他大部分同学也都是类似的思路。听到这些话,我感触颇深。现在的家庭,独生子女居多,孩子在家里的地位就像小皇帝一样高高在上,说一不二。时间长了,一些孩子变得自私自利,从不会为别人着想;他们的耐挫力也特别差。想到这儿,我让学生往下看作者的选择。我问学生:“作者选择了走大路,儿子哭闹了吗?提出不同意见了吗?”很显然,没有。讲到这儿,我就顺理成章地将刚才那两名学生谈到的在家里的表现和作者的儿子进行了比较,之后我又让几名学生谈谈父母每天都要做些什么事,我发现有很多学生的脸红了。

    紧接着我又问学生,作者为什么会做出这样的选择呢?同学们都能答出作者是个孝子,这个答案无可厚非,学生们由此也明白了应尊重长辈。紧接着我话锋一转说,在我看来,作者不仅是为母亲着想,同时也是为孩子着想,让孩子以自己为榜样,孝敬老人,做到心中有他人。学完这节课后,我感觉学生的品行有了很多变化。

    一些教师经常觉得“立德树人”之类的任务要归在思想政治课上,其实潜移默化融到各学科的日常教学中效果可能更好。比如,这节语文课用文章中人物的高尚品德来感染学生,有助于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的形成,其效果远远胜过了一些德育课堂上空泛的说教。

    (作者单位: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泰来县四里五中学)



http://www.00-edu.com/jiaoyu/1/2018-09-26/210786.html十二生肖
十二星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