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牡丹江市立新实验小学推行“新劳动教育”理念,实行劳动自治,让学生自主管理农作物园。图为秋天学生在水稻试验田收割。
刘中华 供图
随着我国教育发展进入新时代,从以规模扩张为主解决“有学上”的问题,转变到以提升质量为主解决“上好学”的问题,更新教育制度,创新教育管理,成为当前教育发展的必然要求。自2010年《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把“建设现代学校制度”列为重要的教育改革目标和内容,并明确提出了“依法办学、自主管理、民主监督、社会参与”的要求以来,各地中小学校、家长、社区结成共同体,创造出建设现代学校制度的丰富成果和实践经验,为现代学校制度的完善,贡献出一块块珍贵的“拼图”。
学校:变管学生为学生管
学校教育面对的是一个个有独立人格、有自己见解、有不同习惯的人,促进学生发展是学校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而放手学生自主管理对学生的自主发展有着特殊意义。教会学生学会自我管理、自我教育,既是对学生人格、个性的尊重,也会使学生管理上一个台阶。成都石室联合中学是四川省首批三所“公办民助”办学体制改革试验学校之一。学校经过6年实践建立了学生个人、小组、班级、年级、学校五位一体的自主管理模式,推动学生自主管理能力提升,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个人每日反思,记录点滴成长。为了培养学生自主管理能力,学校开发了《自主管理 自主教育》手册,以学用结合的方式,指导学生如何自我管理、自我成才。手册内容包括阅读素材、每日反思、家校联系三部分。阅读素材是由班主任精心选择的文章,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分层实现学校的德育序列化目标。每日反思则是引导学生坚持每日5分钟反思,学生通过写反思日记,改变行为习惯。家校联系是家长和班主任、学生的三方对话,旨在通过沟通帮助学生健康成长。
小组互帮互助,共同发展。学校把实行“小组自治管理”作为推行学生自主管理的突破口。组长可以自行决定召开总结会、反思会、批评和自我批评会、经验交流会以及开展各类其他活动,小组内确定帮扶对象,研究帮扶措施,实施帮扶行动等。
班级人人参与,构建和谐班级。班级是学生发展的重要平台,石室联合中学将班级自主管理作为实施自主管理的主阵地。发动人人参与制定班规,激发自主意识。班主任引导和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班级工作、活动计划和班规的制定,组织人人参与班级管理,增强自主管理能力。在班级中,除设置以往的班干部岗位外,还增设如检查仪容仪表的“仪表员”、监督晨读纪律的“晨读监督员”、保管卫生工具的“卫具保管员”等岗位。
成立年级分会,实现年级自治。为给更多学生提供锻炼展示的舞台,同时为方便年级自主开展活动,学校在各年级设置了年级学生分会,让年级学生自主管理,培养学生的自主管理能力。
学校全员劳动、管理,共创美丽校园。校园清洁及校园午间活动管理是学校的两项重要工作。学校开设了劳动课和午间管理课,让学生参与到学校清洁管理和午休纪律管理,在实践中学会珍惜劳动成果、在管理中学会自我管理,对培养学生的自主管理意识和能力发挥了很好的作用。
家长:变局外人为局中人
家庭是学校教育的补充力量。家长不应该是学校工作的看客,而应该成为学校工作的知情者、建议者、协同者、参与者、监督者、共同成长者。学校组织成立的家长委员会,便是家长参与学校教育活动的一种有效形式,是现代学校治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山东省教育厅主导、专业推动、项目开展的家长委员会建设实践,以政府、企业、专业组织三方合作推进,生成了省域内整体推进家长委员会建设的系统资源。
健全组织制度,保障家长参与学校工作权利。早在2009年,山东省就出台了《山东省普通中小学家长委员会设置与管理办法》,要求山东省所有的中小学都要建立学校、年级、班级三级家长委员会,履行三大职能,在两大合作空间推进家校合作共育。三大职能分别是参与学校的民主管理、参与学校的课程建设、利用家长开设家长教育课程。所谓两大合作空间,一是让家长走进学校、了解学校、理解学校、支持学校;二是在家长所联系的社会资源的支持下,让学生走出校门,参与社会实践。
举办多样化特色活动,确保家长全面融入学校活动。各地区学校的家长委员会建设各具特色。如济南市舜耕小学家长委员会组织了家长护校队、爸爸俱乐部和家长课堂等活动,并成功举办了家长节。在济南新苑小学,家长作为志愿者,每天下午到学校图书馆和孩子们一起整理图书、一起读书;一些有专门知识和技能的家长还参与到学生社团活动中;家长还参与观课、评课,对学校教学提出自己的意见。
强化家长监督评价,真正将民主管理落到实处。家委会对学校实施民主监督,即家长任教育监督员,学校敞开胸怀接纳家长,广泛征集意见。例如,济南市舜耕小学成立“舜友会”,定期收集家长意见建议,并及时向学校反馈,学校均积极采纳;家长每学期对教师师德、业务能力、家校沟通情况进行全面评价,分值占教师考核总权重的30%。
社区:变旁观者为参与者
社区是学校存在的文化背景,是学校发展的资源环境。《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明确要求“引导社区和有关专业人士参与学校管理和监督”。作为四川省教育综合改革试点地区,成都市青羊区针对“孩子放学早,家长接送难”的“三点半难题”,积极探索设立“社区少年宫”,坚持以政府为主导,引入市场机制,多方联手共同开展小学生课后“托管”服务,走出了一条促进社区、学校融合发展,家庭、社会、学校良性互动、共同参与未成年人教育服务的新路子。截至2018年6月,青羊区已建成“社区少年宫”33个,实现了辖区内托管服务全覆盖,累计服务学生36000余人。
政策保障,创新管理模式。由区文明办、区教育局、区社区教育学院以及部分街道相关人员在调研国内其他地区“四点半学校”工作模式的基础上,形成青羊区“社区少年宫”建设工作方案,并由区委办、区政府办联合下发《关于印发<青羊区建设“社区少年宫”实施方案>的通知》(成青委办〔2014〕48号),对办学主体和要求、服务对象和内容、推进步骤、以及区级相关部门工作要求等作出明确规定,保障了项目顺利实施。
突出特色,创新服务模式。“社区少年宫”坚持“惠民利民、自愿参加、因地制宜”的原则,将无偿服务与低偿服务结合起来。“社区少年宫”的活动主要分为两部分:一是周一至周五下午放学后开展的教育服务,包括生活代管、学业辅导、兴趣培养等。二是节假日和寒暑假开展的教育服务,包括社会实践、道德培养、素质提升等。服务内容则由家长、学生根据实际需要自由选择。同时,每学期还根据家长和学生需求开设灯谜、戏剧、书法绘画、科技课堂、创意漫画等特色课程近200门。活动开展坚持非盈利和学生自愿参与原则,社区低保、伤残家庭子女完全免费,对部分经社区认定的低收入家庭实行公益化收费,仅支付部分托管费。
多元主体,创新运营模式。“社区少年宫”建设由区委办、区政府办牵头,区文明办进行督导考核,区教育局负责业务指导,区财政局提供经费保障,区社区教育学院协调日常工作,街道统一规划、社区主办实施。同时,引入市场化竞争机制,由比选产生的第三方机构提供教育服务清单供学生家长自主自愿选择。
(作者系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教育信息与数据统计研究所副所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