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零教育信息网 首页 > 教育新闻 > 新闻阅读存档 > 正文 返回 打印

构建新财经应用型人才培养新生态

[db:作者]  2018-10-08 00:00:00  互联网教育报

    在新技术深刻影响会计行业的时代背景下,西南财经大学天府学院会计专业紧紧把握企业战略转型的需求,以新技术催生新业态、新业态需要新财经为思路,以社会需求为导向,以服务地方经济发展为己任,坚持“立足川渝、对标国际、融入行业、专注应用”的专业定位,以“建设新财经,服务新时代”为发展目标,构建以“对标国际化、平台信息化、能力职业化、转型管理化”为引领,“专业重塑、课程再造”为抓手,“分类培养+协同育人”为模式的新生态,致力于培养“一个中心、四个维度”的新财经应用型人才。

“大智移云”背景下,重新界定人才培养目标

    随着“大智移云”等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会计人员的工作环境发生了颠覆性变化,会计学科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面临着新的挑战。转型是必然,跨界是趋势,共享是现状,素质是核心。西财天府学院积极立足当下,为培养能适应未来财经服务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为四川乃至西南地区提供新财经人才支撑保障,学校对会计人才的要求赋予了新内涵,提出了“一个中心、四个维度”的应用型新财经人才特质。

    一个中心:素质培养(强通识、重人文、高素质)

    四个维度:有高度——具有一定国际视野

    有宽度——了解企业业务全过程

    有深度——基于业务提供决策支撑,为企业创造价值

    有广度——拓宽边界的复合型人才

以“对标国际化、平台信息化、能力职业化、转型管理化”为引领

    (一)对标国际化培养国际视野

    结合教育部门关于《会计学本科专业教学质量国家标准》和财政部门为推动中国会计国际化所采取的系列措施,以及AACSB(国际高等商学院联合会)本科会计学专业认证标准,学校提炼出该专业学生应该具备的知识、能力和素质体系,并以此为标准设计培养方案和专业课程体系。

    会计专业在开设ACCA方向的基础上,在2015年开设了AICPA方向,2016年开设了CMA方向,致力于培养具有国际视野、顺应经济全球化、区域一体化趋势,服务“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建设的外向型会计人才。

    同时,学校还与知名教育机构合作,大力引进国外留学背景的师资,承担国际化方向人才培养的双语教学任务;启动国际认证工作;积极推进本专业参加国际专业认证,围绕该专业的人才培养过程建立常态化质量保障体系。根据国际认证标准开展课程、师资队伍、教学条件建设、组织教学活动,提升会计学专业毕业生培养质量和资质的国际认可度。

    (二)平台信息化嫁接新技术

    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教学管理广泛运用信息化技术和平台,引入新技术给会计职业带来的操作系统、软件和分析工具,培养学生较强的信息化思维和运用能力。

    “EXCEL在财务中的应用”“大数据分析”等10门信息工具课程体现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财务软件、业财一体化、金税三、电子审计、VBSE、财务共享、集团管控教学实习软件体现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与“阳光财务众包平台”合作,共建“天府互联网+会计”记账中心,学生可在网络平台上领取会计“微任务”,完成票据审核、记账的全过程,由此可让学生在认知阶段对会计这门学科产生初步的感官认识并产生学习兴趣。在此基础上,再嵌入本专业的一系列专业课程,帮助学生实现从财务会计向管理会计的过渡。纳税申报课程采用金税三期纳税教学软件,让学生切实掌握了不同税种的网上申报步骤和流程,提高了学生的应用实践能力,实现课程与实际业务对接。引入财务共享中心模式的教学平台,培养学生成为具有业财融合思维,能为企业创造价值的适应目前财务共享中心及未来大共享服务中心的复合型、管理型财会人才。

    “互联网+”学习平台助推转型,“EXCEL在财务中的应用”“上市公司财务报表分析”“会计信息系统”等7门课程采用自主开发的SPOC线上+线下学习平台,促进学生同辈学习,提升了学习的自主性、共享性和开放性,锻炼了学生独立思考、分析问题、团队协作等综合能力。

    “互联网+”助推服务转型,教学管理系统和学生工作管理系统以学生为中心的学生、辅导员、教师、教辅、管理者之间的协同,为学生服务,为教师搭台,为管理者分忧。

    (三)能力职业化对接新业态需求

    “互联网+”带动了会计服务创新,会计行业出现了新业态、新模式、新流程、新平台。为适应经济新常态变化,学校采用分类结合双证培养模式,培养宽口径强通识对接职业方向需求的国际化、复合型人才;通过设立不同方向体现新技术发展带来的会计行业变化和岗位能力的新要求,通过高年级设置复合型方向课程模块,引导学生进行不同的职业方向规划。

    学校还积极打通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落实“全面育人”的理念,建立“2+N”多个学习空间,落实“素质、知识、能力”三维度培养,并结合行业特点,主动与行业、企业合作,建立符合产业发展、与技术进步相适应的课程体系,并开展应用型课程、网络课程、精品课程的建设工作。

    (四)转型管理化对接行业需求

    根据“IMA管理会计能力框架”重构课程,压缩核算会计课程及学分,完整设置了培养学生统筹协调、商业决策等能力的管理会计课程。以管理会计人才培养为主线,通过课程模块引导“会计+”的职业规划,旨在培养“业财双向融合”背景下高素质的、拥有较强适应能力的管理会计职业人。

以“专业重塑、课程再造”为抓手

    会计专业作为社会职业,必须满足或符合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并紧跟科技发展对会计技术方法革新的驱动。学校抓住会计信息技术第三次浪潮带来的机遇,迎接管理变革带来的挑战,通过重组人才培养结构和流程,合理设置培养方向,重构应用型人才培养方案,重构课程体系,致力于培养具有国际视野、跨组织边界、全产业链的管理型会计人才;拓宽专业口径,重构课程体系,融入数据处理现代信息技术、战略管理、投资金融、商业模式、国际法等课程,跨界培养适应会计新业态的新财经人才。

    采用平台建设—课程再造—师资转型的路径建设实现人才培养转型。通过建设财务共享及集团管控实验教学平台,模拟财务共享中心业务内容和业务操作,贯穿财务共享中心运营全流程,并采用真实财务共享中心全面共享案例,开创财务业务一体化教学的先河,培养学生整体运营思维与技能。

    围绕财务共享中心平台建设对课程体系进行再造,压缩核算会计类课程课时,借助平台完成战略管理、财务会计、财务共享、管理会计、资金管理、商业分析系统模块的课程内容,进一步通过这个平台及相关课程的推行,倒逼师资转型。

以“分类培养+协同育人”为模式

    坚持多元智能理论的人才观,注重因材施教、分类培养,持续深入打造分类人才培养体系。在强通识宽基础之上,开设ACCA、AICPA、CMA三个国际化方向,在高年级设置法务会计、税务会计等方向课程模块,专业方向课是根据社会需求,基于职业导向而设置的模块课,体现学生的兴趣与职业相一致,体现因材施教的个性化培养,引导学生将兴趣和职业结合起来,朝不同的新业态方向发展。

    同时,继续推进学校、地方、行业、企业共同参与的协同育人机制,建立校企“深度合作、紧密结合、优势互补、共同发展”的新合作机制,充分调动和利用社会各界资源,实现校企深度合作模式下合作办学、合作育人、合作就业、合作发展的“四合作”,共同建立人才培养基地、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共同实施培养过程、共同参与学生管理、共同对学生进行考核评价的“五共同”全程育人模式。

    本专业聘请包括会计师事务所、各相关企事业单位行业专家,全程参与人才培养方案制定,完成具体课程的教学目标、教学大纲和教学内容的修订,以一系列校企协同育人的具体措施保证课程体系和课程内容与行业需求同步,与区域经济发展趋势一致。

    本专业与金蝶、用友、阳光财务共享中心、会计师事务所和财务公司签署战略合作协议,与金蝶、用友共建信息化实验室,推进ERP信息工程师认证考试体系;与财务公司共同开发实训课程,由会计师事务所独立开发审计实务课程,以“企业挂职、模拟操作、案例分享、真实代课、师资认证”等方式相结合的研修模式,打造一大批具备先进教学理念、超强创新意识、懂实际业务的“双师型”名师。

    积极推动产学研出成果,联合企业共同申报教育部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创新校企合作协同育人模式。2017年,学院与浙江衡信教育科技有限公司签署了《“衡信财税工商订单班”合作协议》,以订单班的形式联合培养财会类高素质人才。 

    同时,与马士基信息处理(成都)有限公司等127家国内优势企业合作,建立了长期的学生实习就业基地。在四川省注册会计师协会的组织下,与省内50家会计师事务所签署校所共建学生实习基地,每年推荐大量优秀应届毕业生进入瑞华会计师事务所、立信会计师事务所、信永中和会计师事务所等知名会计师事务所实习。

    西南财经大学天府学院会计专业积极探索新财经背景下的一流会计专业建设之路,以培养“有高度、有宽度、有深度、有广度”的新财经人才为目标,对传统专业进行改造并赋予新的内涵,以“会计+”“新技术+”为引擎,加快引领会计学专业的重构和转型,从结构、质量、水平上推动人才培养供给侧和产业需求侧相匹配。

    (陈真子)



http://www.00-edu.com/jiaoyu/1/2018-10-08/210978.html十二生肖
十二星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