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零教育信息网 首页 > 教育新闻 > 新闻阅读存档 > 正文 返回 打印

消除留守儿童厌学情绪要破“心中贼”

[db:作者]  2018-10-12 00:00:00  互联网教育报

    前不久,我到挂职所在地的一个乡村中学调研,与校长和教师代表作了一番长谈。对深度贫困山区的农村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基本状况和面临的突出问题,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和体会。

    我们当天调研的主要目的,是为拟申报的一项公益基金项目作实地考察,这是一个支持贫困地区“拾遗补缺、雪中送炭、应急救急、满足教育教学基本需求”的项目。由于这一计划具有一定的竞争性,所以我们必须把最急需的选项筛选出来,报送上去。起初县教育局提供了两个方案,最终我们进一步聚焦在这所乡村中学的围墙和篮球场建设项目。

    说到建墙,大学和中小学的逻辑是完全不同的。无论从国内还是世界范围来看,大学的校园建设是倾向于向“无围墙的大学”去发展的,以此打通大学与社区之间的隔阂,实现资源共享、联动发展。但是到了山区、乡村,实地查看学校周边环境后,就会认识到这件事需要因地制宜。大学拆墙可能是个趋势,但是中小学不能没有围墙。至少有三个理由:

    一是大学生有更强的自律意识和自主性,其学习不需要别人去督促了。中小学生的人格成长还远未成熟,面对校外各种诱惑时很容易迷失,面对学习困难时很容易放弃,很难靠他们的自律来解决逃课、逃学甚至辍学的问题。因此有没有墙,某种程度上成为了关系控辍保学成果、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能否巩固的问题。二是就山区学校地形和人员配备来看,如果没有围墙,势必就要经常性地在上下课、课间操、就餐等高峰期安排人力去组建人肉围墙来维持秩序,需要教师付出大量精力和时间,最终会影响到教学效果。三是没有围墙,也容易让校外社会人员混进学校,给在校学生的人身财产安全造成威胁。因此,建墙是必要的、急需的。

    但是我也对老师们提示了另外一句老话:“破山中贼易,破心中贼难。”“山中贼”,就是那些外部的诱惑、威胁。解决这个很容易,围着学校建一堵墙就是了,哪怕这堵墙很长,有经费总能建起来。“心中贼”,则是学生内心那种厌学的根苗。怎么让学生对学习、对读书、对校园产生兴趣,舍不得离开这里。建墙并非治本之策,关键还要看教师自身,如何主动去谋划,增强课堂教学的吸引力,让学生真心喜爱、终身受用。

    贫困地区学生厌学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山区乡村中学的特点在于,学生父母外出打工,多由老人照看。很多父母甚至几年没回过家,不知道自己的孩子念到几年级。这个年龄阶段的孩子,本就处于青春期、叛逆期,因此,他们的人格成长和心理建设尤其需要教师多加留意。

    近年来,国家在高校倡导课程思政,在中小学推行学科德育和课程育人。所谓课程思政,也就是大学生的思想浸润、道德熏陶、国情认知,不只是思政课的事情,而是每门课都自带一定教化功能,都应该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中学也是如此,而且对于这些缺乏自我控制能力同时家长又不在身边的留守儿童,更要求教师能够及时发现苗头,善于做学生的思想教育和心理疏导工作。

    在大学,似乎是辅导员承担着这一重任。事实上,这么重的担子也不能完全由辅导员和学生工作队伍来扛,必须全员育人、全方位育人、全过程育人。中学也是同样的道理。中学没有辅导员,班主任就是同样的角色,但他们还有繁重的教学工作,比辅导员还要辛苦。因此,各门课程的任课教师也都需要共同分担这一育人之责,让这些留守的孩子在每门课程上都能感受到人生的美好、周遭的善意、他人的关爱,让他们对自己有信心、对社会有感恩、对未来有希望。

    (作者系上海财经大学副教授,现挂职云南省元阳县人民政府副县长)



http://www.00-edu.com/jiaoyu/1/2018-10-12/211194.html十二生肖
十二星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