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零教育信息网 首页 > 教育新闻 > 新闻阅读存档 > 正文 返回 打印

自得教育 唤醒生命成长的力量

[db:作者]  2018-12-20 00:00:00  互联网教育报

37公里徒步行活动·我们行走在滨江大道上 成人礼·学生在伍校长带领下穿过自得成人门

    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指出:“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社会发展各方面,转化为人们的情感认同和行为习惯。”这一重要论述赋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新的内涵和实践要求。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在青少年学生中的吸引力和凝聚力,是当前学校育人工作的重中之重。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德育,要勇于冲破“围墙”,让学生到更广阔的天地中,通过真听、真看、真实践,去开阔视野,增长见识,经历风雨,触摸彩虹,释放激情,拥抱梦想。事实上,将研学活动作为德育的重要内容和形式,在巴渝大地上早已成为现实。37公里,10个小时,5000人,一个学校,这就是重庆市第三十七中学校已经开展了6年的“我们在路上”37公里徒步行研学旅行活动。37公里徒步行,路上,有哪些风景?背后,又有哪些故事?就让我们一起去了解一下吧——

    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全国教育大会提出,我们的教育要紧紧“围绕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一根本问题”。中小学德育工作必须对这一重大问题进行深入的思考和实践。如何卓有成效地落实好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成为中小学德育工作光荣而艰巨的历史使命。在教育实践中,重庆三十七中人认为,特色课程、特色文化、特色师资、特色资源、特色活动应该成为特色德育的价值追求。德育的对象是一个个活生生且思想、情感、经历迥异的人,故此,德育实施的重要策略应是因校制宜、因生制宜、因师制宜。作为大渡口区仅有的市级重点中学,重庆三十七中结合区情、校情、生情,基于“尚自得,展个性”的校训,多层面搭建平台,创设场景,让学生去体验,去经历,去感受。学校在“自得文化”的引领下,近年逐渐形成了具有重要区域影响力的“自得教育”办学特色,构建起了“237”(两翼三阶七维)自得德育课程体系。学校紧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中国梦”两大教育主题,以社会实践、研学旅行为抓手,逐步实现了德育主题化、系列化、生活化和品牌化。已经坚持数年的“37公里徒步行”就是自得德育课程的典型代表。

    上篇:“台前”风景

    37公里徒步行,我们在路上

    “每年的金秋10月,在大渡口区的江畔山丘,总有一群人高举旗帜,挺身跋涉。绵延的队伍里,有亲切质朴的老师,有临近毕业的高三学子,也有活力四射的初一小童,还有闻讯而来的家长和社会人士。4个馒头,一瓶矿泉水,身无余物,除了摩拳擦掌的青春豪气。从霞光初放到夜色笼罩,这群人走过废旧工厂、新兴工业园区、宁静的乡村和繁华的商业街。篮球鞋、登山鞋,谈笑声,安慰声,和始终未曾停止的脚步声。有不知高低的发足狂奔,也有双腿灌铅的泪流满面;有前路渺茫的萎靡不振,更有抵达终点的欢呼雀跃……”

    这段文字,真实地记录了37公里徒步行的场景。2018年金秋时节,喜讯传来,《我们在路上——重庆三十七中“37公里徒步行”研学旅行活动简述》成功入选国家教育部门办公厅印发的“2018年全国中小学德育工作典型经验名单”,这是对学校特色德育课程的极大肯定与褒奖。如今,37公里徒步行已成为大渡口区乃至重庆市德育一张有分量的名片,受到了业内和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与高度赞誉。

    教育无小事,事事皆教育。如何安排路线行程,使活动的育人功能最大化?怎样做好保障工作,保证学生的安全有序?每次出行前,学校都会进行周密细致的安排部署,从而保证了活动的圆满成功。37公里漫漫长路,师生经历的是身体的磨砺和精神的洗礼,收获的是心灵的陶冶和道德情感的升华。

    精心筹划,为师生奉上励志体验“大餐”

    关于总里程:正视自我,挑战自我

    为什么要确定37公里这样一个总里程呢?因为经过计算,以人的正常步幅行走,37公里需要花费10个小时方能走完。1/10的学生勉强能够完成,但对于绝大多数学生而言,则需要克服身体的痛苦,凭借强大的意志力,依靠他人的帮助才能够走到终点。37公里徒步行,正是青春学子对于自身的挑战与磨炼。同时,考虑到体力所限,学校将初一年级学生的总里程设为10公里。

    关于主题:与时俱进,凝心聚力

    活动总的主题是“我们在路上”,旨在告诉学生,人生始终要有一颗奋进向上的进取之心,坦途固然可喜,但坎坷也要坦然面对,路始终就在脚下。每年会设不同的主题,如2016年的主题是“信仰的力量——传长征精神,筑梦大渡口”;2017年的主题是“学习十九大,做新时代青年人”;2018年的主题是“走上善之路,做大德之人”。

    关于行走路线:拓展视野,体验生活

    徒步行不但是考验身心的有效方式,也是学生走进生活、了解社会、熟悉家乡、把握民风的重要途径。为此,路线专门设置了一个工业园区、两个行政区、3个公园、4个老旧厂矿和3所农村学校,还有大片城乡接合区域。乡村、城市,农业、工业、商业,宁静、喧嚣,贫困、富裕——学生在象牙塔外看到了一个多元而又精彩的世界。在重钢文化遗址园,学生领略了丰富而震撼的中国钢铁文化;在大渡口古镇,学生感受到了历史与文化的独特魅力;行至滨江路,教师结合实际景观和现象,将抽象的地理学知识具体化,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和理解……了解家乡历史,拓展课堂知识,磨炼意志品质,一路故事一路情,一程山水一程歌,更好的教育在路上!

    关于行前准备:注重细节,厉行节约

    在出发之前,学校会召开全校动员会、主题班队会、学生会干部会、班干部会、行前宣誓大会,营造氛围,鼓舞士气,落实安全细节。设校旗、班旗,以旗为号,旗在人在。各班设护送队员若干,以备护送无法自行步行的学生返回。同时,学校规定学生不能带钱、零食和饮料,仅有4个馒头和一瓶水,意在促使学生合理规划用品的使用,掌握野外生存技能。在物质充沛的时代,节约意识更要提倡。

    关于行中要求:团队互助,倡导环保

    学校规定,全程匀速前进。这是要让学生明白“不进则退”“欲速则不达”的道理。如小组有成员需要休息,整个小组均要陪伴左右,以此培养团队合作、相互包容的品质。每个人、每个小组都要准备垃圾袋,在保证自生垃圾不乱丢的前提下,要求行程中捡拾视野所及的垃圾,做到既是行路人,也是环保人,更是环保宣传人。

    令三十七中人深受感动和鼓舞的是,37公里徒步行自开展以来,得到了家长的全力支持。报名参加的家长每年都在1000人左右,他们通过徒步方阵、爱心车队、家长摄影录像队、彩旗队、啦啦队等创意形式,与师生一路同行。因各种原因不能亲临现场的家长,也会通过微信群、QQ群、平台直播的方式为孩子们加油助威。一位62岁的奶奶也参加了徒步行,令人既赞叹又感动。

    用心感受,风雨后的彩虹格外美丽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既要仰望星空,更要脚踏实地。和团队一起经历过这非凡的旅程之后,无论是干部、教师还是学生和家长,都经受住了身体的煎熬,实现了意志的升华和心灵的成长。师生骄傲地呐喊:“我不再是我,是涅槃重生的我;我不再是我,是胸有他人的我!”且看师生及家长结束行程后,用文字记录下的切身体会吧。

    关键词:团结

    在长达10个小时的徒步过程中,如果不是集体力量的支撑,我们不会如此圆满地走完全程。在途中,最后的一瓶水几个人分着喝,当有同学坚持不住的时候有一个坚实的肩膀。我相信这一次成功不是因为我们之中哪一个人,而只因为我们是一个团队、一个班级,每当有人疲惫不堪时,总有一个人拉着你一起前行,每当你想放弃时,总有一个声音在耳边响起“加油”。

    ——高2020级6班 唐林

    徒步行让我知道了这个集体真正的力量。37公里每向前迈出一步就离目的地越近一步,人生道理也如此,当36公里时,快崩溃之时,问问自己,你是来干什么的,找回目标,继续向前,37公里路就在你脚下!

    ——初2020级9班 黄义涵

    行千里,致广大。在5万多步的路程中,一个大德之人的种种诠释得淋漓尽致:团队的友爱团结和谐,一个人的责任感与担当,在每一个脚印中都留下了它独特的身影。

    ——高2021级7班 黄子益

    关键词:坚持

    走了这回,让我明白了只要你努力了你就是很了不起的人,因为你做了别人不敢做的事情。你不坚持就不知道自己有多优秀!

    ——初2021级9班 何欣雨

    初一到高二,新奇到习惯,徒步行成了我一个感情深厚的“老朋友”。我知道,这次再遇后,便是永别,所以让我倍觉珍惜。一百多公里都走过了,也不差这最后一次的坚持,我必须画上一个完美的句号。

    ——高2020级14班 赖柯馨

    37公里的漫漫长路对于我们来说的确是个不小的挑战,它磨炼着三十七中学子的心智与忍耐,更是教导着我们怀着一颗不轻言放弃勇于顽强拼搏的心。37公里,徒步行,愿我们能不忘拼搏,从中成长,不断汲取,收获坚持!

    ——高2021级12班 熊书萍

    关键词:感恩

    我十分庆幸,这一路上有你们的陪伴,亲爱的同学们。没有你们,我不会走完这洒满鲜血与热泪的37公里,一路上正因为有你们的陪伴,我创造了属于自己的奇迹!我会永远记住今天,每一张无忧无虑的脸,每一张纯洁无瑕的脸,每一张青春质朴的脸……你们是我——一个老师的依靠。

    ——初2016级7班班主任 赵锐涵

    家长的陪伴也是支撑我们完成此次活动任务的不可缺失的一环。在过程中,他们只是旁观者,但几句关心与提醒也会让我们的心灵感到温暖,让我们打起十二分精神,有时,不妨想一想,自己有多久忘记了父母的关心,在人来人往的世界里拼搏。

    ——初2021级2班 陈曦

    下篇:“幕后”故事

    “自得文化”引领下的自得德育的探索与实践

    旌旗招展,步履坚定;超越自我,永不言弃——这也正是重庆三十七中在教育改革之路上始终的姿态。1955年,时任四川省领导亲临现场选址办学,时任重庆市教育部门领导指示要把三十七中办成“全市第一所为工农子弟开门的学校”。经代代三十七中人60余年的接力,确立了“自得”文化体系,强调亲身的体验性,主张自我的主体性,张扬个体的创造性,谋求个人的反思性,最终达成“与万物浑然一体”而又洞照其间的意向性。“自得”作为学校文化的核心,衍生出了“激扬生命,得法自然”的办学理念、“同舟共济,德业自馨”的校风、“迷津问渡,启悟自行”的教风和“百炼成钢,互学自成”的学风。在此基础上,学校围绕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及“自得文化”关于育人立人的核心要求,立足重钢历史,弘扬义渡精神,传承三校血脉,提炼出了“两翼三阶七素养”的自得德育体系,以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力、自主生活力、自主管理力,逐步实现“个性绽放,乐于自得”的育人目标。

    “两翼三阶七素养”即:育德两翼(课堂教学育德为一翼,课外活动育德为一翼)、成长三阶(一阶自行,以体验为基石;二阶自省,以唤醒为要义;三阶自成,以成长为方向)、七维素养(从忠、善、和、真、美、健、法七个维度培养学生的素养)。学校调动全员力量,做好顶层设计,分级、分类、分层完善自得德育校本课程体系,将“两翼三阶七素养”落到实处。

    序列化的德育课程

    为增强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学校将原有的德育活动课程化,如升旗、各类节庆主题活动、读书节、艺术节、科技节、体育节、运动会、入学教育、毕业教育等。同时,德育教育也课程化,如理想信念教育、日常行为规范教育、安全教育等。目前学校已经开设了20多门特色德育课程。

    自主化的学科选修课程

    学校根据课程体系的安排,每学期在两个一年级开展选修课。探索语文、数学、外语、地理、历史、物理、化学、信息技术、音乐、美术以及与其他学科间纵向衔接、横向沟通、结构合理、基础性和发展性相结合的综合课程,以培养学生的七维素养。在坚持班级教育主阵地的基础上,为学生发展的多层次需求提供系统、专业、个性的菜单式德育课程方案,以求日常教育和专题教育的深入结合,达到“教有实效,学有成效”的目的。学科选修课程以走班制上课,按兴趣、能力自由选择,设立专用教室,教师固定教室,学生流动上课。目前学校的学科选修课程已有近100门,其中8门为精品选修课:化学“衣食住行见化学”(真)、地理“区域地理考察与研究”(忠、真)、数学“生活中的数学”(真)、政治“以案说理,趣味学法”(法)、语文“慧心习古韵,妙手著新词”(美)、心理“阳光心态与潜能开发”(健)、生物“魅力人生——生物学职业”(真)、信息技术“智能硬件DIY”(真)。

    特色化的艺体课程

    这类课程主要分为普及性课程和专业类课程两类。古筝、足球成功申报大渡口区特色项目。艺术课程主要为学生提供不同的艺术基础知识和技能,培育学生终身爱好艺术的情感,发展学生艺术方面的能力,为他们未来从事与艺术有关的职业或其他职业拓展发展空间。课程包括书法、绘画、木刻、雕塑、合唱、舞蹈、古筝、朗诵、声乐等。学校主要通过“认识艺术种类—提高审美能力—参与艺术活动—爱好一门艺术—掌握并提高艺术技能—形成有一定水平的作品”的程序来实现课程目标。体育课程重在使学生充实体育技能,培养运动道德,促进健康心理,体验运动乐趣,提升运动能力,发扬拼搏精神,增强合作意识,发展运动专业。学校努力实现大课间活动课程化,足球课程化、普及化、层次化,并积极推进篮球、羽毛球、乒乓球、散打、射击、武术的课程化和社团化。学校是全国体育传统项目学校、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活动布局学校、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特色学校、重庆市足球重点学校。羽毛球、武术、射击、散打等多次获市级金牌。学校女足近两年斩获国家级别、市级足球比赛多个冠军,男女足各有一名队员成功入选中国校园足球精英队并赴西班牙参加国际比赛。学校W.I.N啦啦操队在2017年全国啦啦操冠军赛中,荣获公开少年组乙组大集体组街舞规定动作(2016版)和公开少年组丙组花球校园啦啦操示范套路(第二套)两个全国冠军,开辟了学校特色化艺体发展新路径。

    实践化的社团课程

    学生社团课程主要以学生的实践形式为主,本着“实践、自主、创造、多样”的原则,充分发挥学生的兴趣爱好和个性特长,增强其审美鉴赏力、生活表现力和思维创造力,提高其人文素养和艺术修养。同时社团课程通过“自主管理、自我服务、自觉提升”的形式,重在提高学生的自主管理能力。目前学生社团已达30多个,涵盖文化娱乐、实践公益、体育运动、科技创新四大类,包括礼仪、志愿服务、法律、棋艺、动漫、音乐、街舞、模联、汉服研究、话剧、文学、剪纸、科技等。学校“莎姐”法律社团活动,在中央电视台《焦点访谈》中播出,电影《莎姐日记》在学校开机拍摄。学校法律社团和科技社团正在申报重庆市优秀社团。

    生活化的综合实践课程

    学校将综合实践活动设为必修课程,重点突出社区服务、社会实践、研学旅行等。以学生为本,以学生活动为主,以特色资源建设为主要策略,突出体验实践,以立足本土、贴近学生、基于学校为原则,挖掘校内资源、地方资源和基地资源,按照“一基地一素养一课程”的思路,构建系列社会实践课程。2017年,学校与重庆市大渡口区工商联(总商会)青年委员会启动“青青计划”战略合作,凝聚企业有为青年企业家与学校有为青年优秀学生的正能量,开创跨领域合作创新模式,密切学生与社会的联系,使其增强社会责任感。变知识性的课堂教学为发展性的体验教学,使学生通过实践,增强创新意识和探究能力。学校已开设了春季、秋季社会实践以及寒暑假研学旅行课程。学校被评为重庆市研学旅行先进学校,徒步行课程案例获重庆市一等奖。

    全面化的教育成果

    用脚步丈量青春,以“自得”助力成长,借改革推动发展。得益于“自得文化”引领下的“自得德育”办学特色的积极探索与有效实践,三十七中的德育工作更加专业化、规范化、实效化。教师的育人能力、课程开发能力和教科研能力显著增强,参与多个市级课题研究,多篇论文公开发表获国家级别、市级一等奖。学校拥有5个大渡口区“三名”工程工作室:伍平伟名校长工作室,唐家龙、曾凡科、甘露名师工作室,莫能芳名班主任工作室。莫能芳班主任工作室被评为重庆市班主任工作室。2018年,学校在各类优质课大赛中获得全国一等奖一人,市级一等奖4人,基础教育论文比赛一等奖11人,一师一优课部级优课3节,市级优课10节。学生的七维素养得以养成,获得了全国“最美中学生”称号,重庆市青少年科技创新市长奖提名奖,第二届“学宪法讲宪法”重庆赛区决赛一等奖、大渡口区首届“孝善之星”、2018年大渡口区新时代好少年、宋庆龄奖学金等荣誉。学生的个性特长得以发展,在第15届全国中小学信息技术创新与实践活动中,学校参赛作品“读书伴侣”,荣获全国一等奖;初中女足队员参加2018年谁是球王“新时代”杯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大赛勇夺全国总冠军;武术队在2018年重庆市大中小学学生武术比赛中,勇夺初中组男子团体之冠,收获单项金牌7枚、银牌8枚、铜牌3枚的辉煌战绩,另获中学组武术操集体项目之冠。学校三叶合唱团获重庆市中小学合唱艺术展评活动一等奖;在“快乐阳光”重庆市第十二届高中生才艺大赛中,学生获声乐类民族唱法一等奖和器乐类一等奖。学生在学习成长中更加快乐和自信,进入高一级学校后表现出了极大的发展潜力。学校在区域内形成了辐射效果,区域影响力和美誉度不断提升。

    德育是素质教育的灵魂,德育工作是学校永恒的主题。今后,三十七中将继续深入推进德育校本课程体系建设,建立并健全德育实践和研究机制,不断提升德育课程理论研究水平,着力培养德育特色,打造德育品牌学校,塑造具有责任意识、自信意识、合作意识的自主发展型人格的一代新人,从而推动素质教育的整体发展,不断提升办学品位,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教育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贴近学生、贴近生活、贴近时代将是立德树人不变的途径。唯其如此,方能育文明的人、创新的人、高尚的人、大写的人!无奋斗,不三七!无论是37公里徒步行,还是自得德育体系的探索,抑或是教育改革创新的实践,重庆市第三十七中学校将永远在路上,也定当不负自得!最后,以美国著名作家凯鲁亚克的名言来作为结语,也与三十七中学校全体师生共勉:“在路上,我们永远年轻,永远热泪盈眶!”

    (重庆市第三十七中学校 伍平伟 蒋勇 宋卉)



http://www.00-edu.com/jiaoyu/1/2018-12-20/216233.html十二生肖
十二星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