责任心是成就事业的基本素养,是“人才之芯”和勇气、智慧与力量的源泉。只有培养大批有国家意识和责任担当的人才,中国才能在未来的国际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北京市日坛中学始终秉承“天下为公,矢志笃行”的校训,抓住关键,注重细节,努力办有责任的学校,培养有担当的人才。
强化价值引领,办有文化底蕴的学校
我校通过开办青年教师理论学习班、中学生业余党校和读书协会,组织系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学习,凝聚全校教职员工和学生思想,为办人民满意的教育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
我们开展国情教育,了解国内外形势,明确任务要求,培养责任担当。学校每学年组织一次游学活动,开展红色之旅,如走进井冈山、走进西柏坡、走进抗日战争纪念馆,以生动的故事代替单向的说教,用同伴交流代替简单的灌输,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成为学生的共识。学校校箴“惜时如金,求知报国”成为自觉,为学生健康成长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
学校重视学生阅读习惯和能力的培养,充分发掘中华传统优势、弘扬民族精神,培育学生的爱国情怀和奋斗精神;凝练学校文化,使其与时代特征相适应,与现代文明相协调。
我们充分发挥《中学生守则》的指导功能,在规范学生日常行为时,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学校落地生根,开花结果。它潜移默化地教育着学生明辨是非曲直、分出善恶美丑,引导、调节、规范学生的思想行为,帮助学校形成良好的校风。
整合教育资源,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基
校内外教育在教育主体、内容、方式和方法上各有优势。我校注重整合校内外教育资源,努力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基。
学校发挥教师的教育创造性,通过家校联系、家长会议及家长学校、社会专家库,并依托志愿者行动、社区服务、综合实践活动建立校内外教育的联动机制。我们将教师的教育行为、活动、态度和教育质量、社会效益及人才效益等作为考核的主要指标纳入绩效考核,与教师评先表彰、个人效益和自身发展相结合。
在软硬件方面配套建设,营造“小草叮咛、墙壁说话”的环境,让德育无痕。每年6月,按时举行的我校高三毕业照都会安排在未来广场旁边,以腾飞雕塑为背景,这也是一节责任教育课。
在进行政治教育、革命传统教育的同时,我校还通过参观访问、学习现实生活中先进人物的事迹,不断提高增强学生的责任担当意识。校外教育与学校教育相互联系、资源共享、相互补充、共同强化学生的责任意识。
坚守课堂主阵地,引导学生健康成长
培养有责任感的学生,最重要的阵地是课堂。我校注重在课堂上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在课外也“余音缭绕”,潜移默化,增强学生的责任担当意识。
课堂是传播真理、塑造灵魂的殿堂。在我校的课堂上,教师们用自己的热情去点燃学生对真善美的向往,引领学生健康成长。政治课上,教师崇拜钱学森科学救国的志向,告诉同学们:科学无国界,科学家有自己的祖国;语文课上,师生缅怀屈原,共同品味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数学课上,教师谈起哥德巴赫猜想,鼓励同学们抽象思维;物理课上,茅以升先生设计的桥梁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纷纷表示要在祖国发展的金光大道上做一块铺路石;高考志愿填报,同学们用实际行动向钱伟长校长学习:祖国的需要就是我的志愿……文明健康有内涵的课堂氛围深深地影响和塑造着每一名学生。
落实主题教育,培养学生责任担当
我校通过铸魂(理想教育)、培根(传统文化教育),把德育细节落到实处。学校坚持“三自”德育,让学生自我教育、自治管理,实现自主发展;在多元中树主导,在多样中谋共识。学校通过组织多种活动,创设自我教育载体,培养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归属感和责任担当意识。比如以“发现感动、传播感动、塑造感动”为主线,开展“让爱延续”主题教育,让学生去发现父母的伟大和家庭的感动,强化“爱家”教育,引导学生思考人生,培养他们的人生责任感;开展先进教研组(班级)和“感动校园十佳”评选表彰,组织“我与学校共成长”主题教育活动,让学生去发现身边的榜样和校园的感动,体会教师与同学的爱心,强化“爱校”教育,同时引导学生思考友谊,培养他们的集体责任感;开展“阅读社会,丰富人生”的社会实践活动,组织“我的中国梦”主题教育活动,让学生去发现祖国的美丽和社会的感动,强化“爱国”教育,引导学生思考担当并内化为自觉追求,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
(作者系北京市日坛中学校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