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零教育信息网 首页 > 教育新闻 > 新闻阅读存档 > 正文 返回 打印

追寻百年足迹 透视发展样态

[db:作者]  2018-10-21 00:00:00  互联网教育报

百年老园南京市鼓楼幼儿园掠影,左图拍摄于1925年,右图拍摄于现今。(资料图片) 南京市鼓楼幼儿园里,孩子们在中国著名儿童教育家陈鹤琴先生的雕像下游戏。(资料图片)

    百年老园是中国学前教育发展的历史缩影,是幼儿园体制机制变迁的有力见证。百年老园的产生与发展记录着中国学前教育理论与思想的发端、形成与发展,与学前教育先驱者的实践相生相伴。从史学的视角深入研究百年老园不仅能滋养和丰富中国学前教育史学科,还有助于发现优质园的历史传承与发展脉络。

    近两年,中国教科院基础教育所的研究人员,协同相关省市专家学者和幼儿园共同进行了中国百年老园的调查研究。课题组以2018年为时间节点,通过历史资料分析、实地走访调查、案例文本研究等多种方式,确定了25所具有95年以上历史的现存幼儿园作为研究对象,其中有21所幼儿园已有百年以上历史。课题组从教育史学、人类学的视角展开研究,分析幼儿园创办的背景和初衷、教育思想和课程设置、发展变迁和文脉传承,一些重要研究结果对当今幼儿园发展具有重要启示。

    中国早期的幼儿园

    中国早期的幼儿园主办人多为教会传教士、爱国人士,也有政府官员。如厦门市日光幼儿园始建于1898年,是英国基督教长老公会创办的家庭式幼稚班,称为“怜儿班”,同年改为幼稚园,是中国有史料记载最早的幼儿园;1901年英公会将该幼稚园作为实习基地,开办附设幼稚师范学校即怀德幼稚师范学校。四川宜宾市鲁家园幼儿园(1905创办)、广州市荔湾区协和幼儿园(1911创办)等都是由美国教会传教士举办的,现在的四川省成都市第三幼儿园则是在1914年由美国、加拿大等国的教会联合创办女子师范设幼稚师范科后,为提供实习场所设立的附属树基幼稚园。早期教会办的这些幼稚园主要是为教徒子女接受早期照顾和教育服务,也有一些教会办幼儿园招收年幼的孤儿和穷苦儿童。

    中国本土的一些爱国人士个人也举办了师范或女子学校附设幼儿园,或创建小学并设立附属幼儿园。1911年著名社会学家费孝通先生的母亲杨纫兰女士在吴江松陵镇积善弄创办江震第一蒙养院,1913年并入爱德女校成为附设幼稚园,其宗旨为“爱德、求真”,培养科学人才。1910年,蒋葆仁女士和妹妹献私蓄,在当时长沙的南区冯家湾设立幼幼小学堂,1912年增办了蒙养园,寓意“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爱国人士举办幼儿园的宗旨主要是落实“新政”“兴学育才”,为国家培养人才,让孩子从小接受良好教育。

    地方官员代表政府举办公立幼儿园、国立大学和中小学校举办或附设幼儿园,是早期公办幼教机构的重要形式。1903年秋,湖北巡抚、湖广总督端方在省城武昌阅马场创办了湖北幼稚园(湖北省实验幼儿园的前身),是中国第一所公立幼儿园。1904年,北京的京师第一蒙养园成立。1911年云南成立省立女子师范学堂附属小学附设蒙养园,为南方较早的官办幼儿园。随后在四川、北京等地又相继开办了多处幼儿园。因此可以说,中国的幼儿园已经有120年的历史,中国的幼儿教育列入学制系统已经114年。

    现代幼儿园的创建

    “五四”运动前后,中国幼儿教育的先驱者们开始了真正本土生发的幼儿园教育实践,不同性质的幼儿园大量涌现。1917年张雪门先生在浙江宁波创办了星荫幼稚园并任首任园长。张雪门先生通过在宁波星荫幼稚园的实践,在京津地区对幼稚教育的考察、学习和研究探索中,他吸收传统教育思想、借鉴西方先进思想,1933年拟定了《中国北方幼稚园课程大纲》,促进了幼稚教育的中国化、科学化和民主化。20世纪60年代后,张雪门先生以顽强的毅力克服了疾病困扰和种种困难,陆续写下了《幼稚教育》《幼稚园课程活动中心》《幼稚园行为课程》等十几本专著,清晰地构成了“幼儿园行为课程体系”。

    1919年,爱国华侨陈嘉庚先生在厦门创办了集美学校并设立幼稚园。指导思想是把幼稚教育当成立国之本,认为有了健康的儿童才能有健全的国民;倡导教师为儿童的伴侣,幼稚园应成为“儿童的乐园”,幼稚教育是求孩子的解放与幸福。教育家和慈善家熊希龄先生曾于1909年在湖南常德创办蒙养院;1919年,又在北京创建了香山慈幼院,收留因水灾而无人认领的孤儿,还接收贫苦儿童。慈幼院门口刻有熊希龄先生写的“蒙以养正”的横额,两边刻着“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对联,体现了“济贫托孤、慈幼爱婴”的主旨。

    中国幼儿教育家们,针对当时中国的社会现实和儿童发展的实际,批判性地吸收和改革国外幼儿教育思想,立志办中国自己的幼儿教育。通过自己亲身的科学研究和亲自办园的幼儿园教育实践,开创了中国幼儿教育的先河,奠定了中国幼儿教育的理论与实践基础,陈鹤琴先生是最典型的代表。

    1923年,陈鹤琴先生在自家客厅创办了南京鼓楼幼稚园,亲任园长,将自己在留学期间学到的研究方法和科学精神、进步教育和实用主义思想,进行中国化实践。逐步形成了适合中国国情、符合民族精神的“活教育”理论与实践体系,“做人,做中国人,做现代中国人”“做中教,做中学,做中求进步”“大自然、大社会,是我们的活教材”的理念与思想,对当今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学前教育理论和实践体系的创建,仍具有根基与文脉的价值。

    当代幼儿园发展的分化

    这些百年老园饱经沧桑和风雨坎坷,经历了战火硝烟,在新中国成立后都被地方政府接管,成为省级、市级或区级公办幼儿园。深入研究发现,有些百年老园原本底蕴丰厚,但没有坚守,如今文脉不清,历史日渐淡化;还有的百年老园缺乏对历史的珍惜与尊重,史料全无;甚至个别幼儿园随行就市,偏离了内涵发展和质量提升的轨道,已经落后于当地的一般公立幼儿园。令人欣慰的是,有些百年老园文脉清晰,守正出新,百年坚守,底蕴依然丰厚,成为当地乃至全国具有引领性和示范性的幼儿园。

    百年老园的典型代表是中国幼儿教育的宝贵资源。厦门市日光幼儿园作为中国最早的幼儿园,其“扎根本土,顺和自然”的思想不断形成与发展;湖北省实验幼儿园作为中国最早的公立幼儿园,“蒙学养正,普惠大众”是其办园的宗旨和文脉;成都市第三幼儿园作为当代幼儿教育家卢乐山先生曾经研究和工作过的地方,百余年来一直传承着“为儿童成长培根,为民族复兴树人”的树基精神;北师大实验幼儿园则在学前教育理论与实践的互生共长中“蒙养百年,倡导开新”;宁波市第一幼儿园则成为现代中国学前教育的先行者张雪门先生创生“行为课程”的园地;而在南京市鼓楼幼儿园,陈鹤琴先生不仅形成了“活教育”理论和实践体系,也开启了幼儿教育科学研究的先河。

    分析发展良好的百年老园我们发现,“以爱为根、守正出新”是它们共同的特点和发展路径。这种爱既有对幼儿的关爱呵护与教育引导,也有对国家发展和民族复兴的责任与担当,它们始终走在幼儿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前列,为当地乃至全国幼儿园教育的改革发展和质量提升提供榜样和示范。

    对百年老园的发展研究是一个寻找百年老园的根基、印记、信念和精神的过程。我们怀着敬畏之心、以科学的态度和规范的研究努力还原历史,尽管我们找到的和叙述的还只是百年老园丰厚历史的一部分,但已经清晰地看到百年老园代代相传的幼教文脉、生生不息的慈幼精神。期望通过聚焦百年老园的相关研究,激发后人的责任与担当,续写百年老园的未来篇章。让“仁爱之心”薪火相传,让“慈幼之情”生生不息。(作者系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

    本文是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2016年度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院级一般项目“中国百年老园的发展样态研究”的终结性成果之一,课题批准号:GYC2016001,课题主持人:刘占兰。



http://www.00-edu.com/jiaoyu/1/2018-10-21/217415.html十二生肖
十二星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