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零教育信息网 首页 > 教育新闻 > 新闻阅读存档 > 正文 返回 打印

赣南红土地上人民教师的摇篮

[db:作者]  2018-10-25 00:00:00  互联网教育报

    赣南师范大学坐落在赣鄱大地南部这片红色的热土上。自1958年建校以来,赣南师范大学秉江南宋城之灵性、承客家文化之厚重、沐苏区振兴之东风、扬师范教育之特色,已经走过了60个春秋。学校始终以立德树人为己任,扎根赣南、砥砺奋进,大力推进内涵发展、创新发展、特色发展、和谐发展,实现了一个又一个的突破和跨越。近年来,学校成功更名大学、获批两个国家科研平台、荣获两项国家教学成果奖、获评第一届“全国文明校园”……国家教育部门本科教学审核评估专家组评价学校是“一所特色鲜明、发展前景良好的区域性优秀师范大学”。

    内涵发展

    谱就立德树人华彩乐章

    学校狠抓内涵建设,建设了一个占地2200余亩、融“人文、科技、生态”于一体的大学校园,打造了一支以中组部门国家“千人计划”人选、“全国优秀教师”等先进典型为代表的教师队伍,形成了以教师教育为特色、文理学科为主干、文理管工多学科协调发展的办学格局,凝练了“立足红土地办学、用苏区精神育人、为苏区振兴服务、做苏区精神传人”的育人特色。

    学校牢牢抓住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努力培养具有“信念坚定、作风扎实、专业过硬、勇于开拓、甘于奉献”的苏区精神特质的红色传人,取得了累累硕果。以苏区精神培养扎根基层人才的教学改革项目荣获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红色文化育人成果入选国家教育部门高校德育成果文库;苏区研究成果获评江西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近5年,学生在各类学科竞赛中屡获佳绩,先后荣获国家“五个一工程”奖、中国戏剧“梅花奖”、伦敦残奥会冠军、国际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一等奖、全国师范院校师范生教学技能大赛特等奖、全国大学生艺术展演一等奖、全国大学生创业大赛一等奖等奖项200余项。连续8年应邀参演“五月的鲜花”全国大学生校园文艺汇演。

    办学60年,学校为国家输送了16万余名优秀人才,桃李芬芳、星光璀璨。他们大多扎根基层,在平凡的岗位上默默耕耘,赢得了“下得去、用得上、留得住、干得好”的良好声誉;他们奋斗在祖国的各条战线,涌现出全国劳动模范、全国优秀教师、国家杰出青年、长江学者、全国百名优秀县委书记等大批优秀人才。

    创新发展

    迈上科研兴校更高平台

    赣南师范大学坚持以学科建设为龙头、以平台建设为重点、以创新驱动为关键,大力推进学科创新、科研创新,扬优树特,成功入选江西省一流学科建设单位,在中央苏区、客家文化、脐橙工程技术、血吸虫病防治新技术、稀土镁合金功能材料等研究领域形成了显著特色与优势。

    学校坚持瞄准国家和地方需求、彰显特色、突出重点,科研平台建设走在江西高校前列。2013年国家脐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教育部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与文化资源研究中心两个国家平台落户学校,是全国师范院校中同时拥有文理科两个国家级别科研平台的少数高校之一。另有江西省有机药物化学重点实验室等14个省级科研平台、3个江西省“2011协同创新中心”、1个“中美柑橘黄龙病联合实验室”、1个博士后科研工作站、1个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2个江西省优势科技创新团队、1个江西高校哲学社会科学高水平创新团队。创办了全国高校首个专门研究红色文化的学术刊物《红色文化学刊》。

    学校坚持协同创新,跨学院、跨学科整合资源开展科研攻关,大力推进产学研用深度融合,承担了一大批层次较高的研究项目。近年来,承担国家、省部级科研项目1000余项,并在国家高层次重大科研项目立项上取得突破,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标项目、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重点项目、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多项。

    学校科技创新紧跟国际前沿,取得了一系列标志性成果。2015年,在国际顶尖期刊《Science》发表研究论文,这是江西省首次以第一完成单位在该期刊发表论文;2018年,学校教师主持或参与研究的论文分别在《Nature》及其子刊《自然·通讯》上发表;近年来还在《美国化学会志》和《德国应用化学》两大国际尖端期刊发表论文10余篇,极大提升了学校在国内外学术界的影响力。学校曾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两项,近5年获江西省科技进步一等奖、江西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一等奖等省部级以上科研奖励40余项。 

    特色发展

    打造苏区振兴强大引擎

    赣南师范大学充分发挥人才、学科、平台优势,主动融入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赣南等原中央苏区振兴发展规划等国家战略,围绕赣南独特的历史文化资源与产业发展需要,致力把论文写在赣鄱大地上,成为助推赣南等原中央苏区产业发展与社会文化建设的强大引擎。

    学校始终坚持师范特色,被誉为“赣南红土地上人民教师的摇篮”。据统计,在赣南中小学教师中,学校毕业生约占55%,赣州28所重点中学校长中我校校友约占75%,涌现了大批全国模范教师、全国特级教师、全国优秀教师等先进典型。同时,学校整合师范教育资源,大力支持赣南全国教改实验区建设,积极创建“教师教育人才培育模式创新实验区”,主动探索创新融职前培养与职后培训一体化的“高校—地方政府—中小学协作的教师教育共同体”,广泛实施在职教师“教育硕士培育计划”“顶岗支教”等项目。学校已成为赣南及周边地区基础教育师资培养培训中心、基础教育研究咨询中心和改革发展服务中心,托举起赣南基础教育的改革与发展。

    学校紧紧围绕地方特色产业发展,成为推进地方产业转型发展的助推器。学校大力开展脐橙工程技术研究,主动介入赣南脐橙的育种、栽培、病虫害防治、市场营销等整个产业链,培育了世界上更早成熟的脐橙新品种——“赣南早”,制定了《脐橙》国家标准,为我国脐橙年产量上升到世界第二、“赣南脐橙”品牌价值跃居全国农产品榜首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学校建有江西省镁合金稀土材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功能材料化学重点实验室,曾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申请并获授权国家专利近20项,相关研究成果初步实现了产业化;学校大力开展血吸虫病防治新技术研究,牵头上海等7个省市相关单位完成了总经费达3425万元的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在生态环境治理方面为长江经济带和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发挥了重要作用;学校还积极参与赣州市打造青峰药谷、赣南稀金谷、新能源汽车城、南康家具千亿产业等地方产业,为加快地方产业转型与发展注入强大动力。

    学校聚焦地方特色文化事业发展需要,成为促进地方社会文化发展的智库。学校深入开展中央苏区史、红色文化资源传承与开发研究,为原中央苏区振兴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和红色基因的传承发挥了重要作用。学校较早地开展客家文化研究,承担了国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标项目,主持了《江西省志·客家志》的编撰,完成了《客家文化(赣南)生态保护区规划纲要》等编制工作,在传承客家文化、推动赣台客家文化交流、凝聚海内外客家社群方面作出了积极贡献;学校还与赣南10余个县市区、企事业单位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组建了“赣南苏区人才发展合作研究院”“美丽乡村特色小镇规划设计与发展研究中心”等平台,全面参与到“打好攻坚战,同步奔小康,让赣南老区人民过上富裕幸福生活”的具体实践中,在江西绿色崛起、苏区振兴发展的大潮中,烙上赣南师范大学的光荣印记!

    和谐发展

    开创跨越发展崭新局面

    耕耘一甲子,弦唱60年。辉煌成就的取得,离不开党的正确指引、坚强领导,离不开几代赣师人的团结奋斗、接续努力。

    在60年不平凡的发展进程中,学校始终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学校党委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统领,科学谋划、精准聚焦,持续深入抓好党建与思想政治工作,营造了干事创业的良好氛围。在60年不平凡的发展进程中,学校凝练出以“多谋思变、同心创业、自强不息、艰苦奋斗、勇于开拓、追求卓越”为内涵的赣师人特有的精气神,磨砺出“崇德、尚学、求实、创新”的优良校风,全校上下凝心聚力,众志成城,开创了跨越发展的良好态势。学校荣获首届“全国文明校园”称号、连续5年获评“全省综治工作先进单位”和“全省高校平安校园示范学校”……这一切为推动赣南师范大学在变革发展的时代大潮中搏风击雨、扬帆远航提供了坚强保障;为促进赣南师范大学在争创一流、进位赶超的进程中积蓄了不竭动力。

    走进新时代,矢志奋斗的赣师人,将进一步推进内涵发展、创新发展、特色发展、和谐发展,为把学校打造成为有特色高水平综合性师范大学而努力奋斗。

    (彭绪铭 刘 权)



http://www.00-edu.com/jiaoyu/1/2018-10-25/217865.html十二生肖
十二星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