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关于建立中小学幼儿园家长委员会的指导意见》于2012年2月颁布,以家长委员会的普遍设立为特征的家校合育在全国目前已走过了7年左右时间,家长委员会和家校合育进入全面推动时期,成效显著,一些较有深度的区域性、校本性成功经验正在形成。
但同时,有一些学校、幼儿园或多或少出现家校边界不清、互相抱怨和指责的状况,家校合育的“七年之痒”初显端倪。纾解家校张力、避免合作停滞、促进合育良性发展,必须多方施策。其中必不可少的一项,就是诚心、耐心的教育深耕。
家校合育出现“七年之痒”
近两年,家校合育出现一些有“七年之痒”特征的典型事件和社会反应,如2016年12月北京中关村二小家校双方围绕所谓“霸凌”事件的争执、2017年4月上海一些家长指责老师将辅导作业的责任转嫁于家长、2018年9月出现于网络的“天津一所小学近日下发通知,要求家长在校门口轮流站岗值勤”等。公众反应之强烈,正表明问题并非个别现象,有一定程度的代表性,应当引起重视。
“七年之痒”之说首先见于婚姻关系。家校合育在合作性、关系性、互利性、共同体特征等方面,与婚姻关系有一定的相似性与可比性。当下家校合育中的“七年之痒”现象有理念、情绪和行动的三个突出特征。
理念有分歧。家校双方在教育责任分工上出现分歧,集中体现为家庭作业辅导的责任、家校双方如何分工合作的问题。年轻一代父母倾向于学校布置的家庭作业当然要由学校老师负责辅导和批改,而老师则希望家长对孩子尽到监管的责任,并分担一部分家庭作业的辅导和批改。
情绪显对立。遇到不同观点后,家校双方互相抱怨的情绪在增加。年轻一代父母倾向于大胆地批评学校老师,老师则认为家长不理解老师的辛苦,不配合老师的教育设计。
行动失合作。合作不顺利时,双方在行动上过多倾向于维护自身权益,家长越来越倾向于向学校问责,学校也竭力撇清自己的责任,双方努力化危为机、实现合作共赢的意愿有所降低。
家校合育遇到“七年之痒”,唯有通过深耕方可化危为机。
根基要宽 开掘要深
家校合育的根基要拓宽。直观地看,家校合育的根基是合作。家校合育初始的内在动力的确是合作的需求,主要表现为家长对参与学校教育的强烈愿望、学校对家长资源和家长配合的迫切需要。出现“七年之痒”后,家校双方才发现,对于家庭和家庭教育是什么、学校和学校教育应当怎么办这些基本理念,各自带着一些先入之见,导致出现鸡同鸭讲、越讲越讲不清的状态。必须经过认真学习、深入反思、反复讨论以更新理念,才能在更加广阔的理性空间形成坚固共识。
因此,家校合育在深耕之前先得拓宽理性视野,从了解家校合育之术拓展到了解家庭、学校、家庭教育、学校教育之道,再到了解家校合育的多个维度,使家校合育这棵树扎根于更广阔的田野之上。
同时,家校合育的耕耘要深化。
很多学校、幼儿园的初期家校合育,基本上是在要干什么、怎么干这些问题上下功夫、做文章,不求甚解。遇到问题后没有刨根问底的底气,自然就没有解决问题的勇气,在得过且过中不免丧气、失望。
解决问题的办法就是通过深耕实现强本固基。先在理念合一的基础上,从共同经验中找资源,认认真真修订原有比较表面化和千篇一律的家委会章程、议事规则,为深入合作打下可靠的规则基础。再对家校共育的重要事务进行讨论分析,从共同理念、共同规则和共同处境、实际需要出发,求同存异,达成实务方面的共识。
深耕必须做到坚守和加强
坚守诚心,时时回归诚意。家校合育的出发点是家校双方携手、为孩子的成长形成合力,携手是起点,合力是表现,孩子健康成长是主要目的。当家校合育事业出现关系不和谐时,相关各方要检讨各自动机:相互协作的诚心是否被利用对方的私心所挤压,从而使“亲师共同体”陷入困顿,进而影响“亲师子共同体”的真实达成和学生成长环境的优化。检讨动机之后,通过理性共识和规则共识来体现协作的诚心,进一步优化合作规则,确保家校合育的各项事务在相互尊重、理性合作、目标一致的轨道上进行。
坚守深耕的耐心,忍受深耕的寂寞。家校合育中容易开展的事务早已做过若干遍,接下来必须面对常见常新的问题,敢于啃硬骨头。比如社会广泛关注的校园欺凌、学生家庭作业的家校分工和校园安全义工问题,都是家校合育中常见却无解的问题。应对这些问题,对家校双方的耐心和续航能力均是长期的需求。忍受深耕的寂寞,学校、幼儿园、教育行政部门和家校合育专业机构都应避免太过强劲的政绩冲动或者市场取向,应大力提倡和强化家校合育的客观专业评价,从而给政绩冲动和市场意识戴上规律和良心的辔头,为费时耗力的深耕腾出空间和时间。
强化人才培育,造就能够深耕的优质骨干队伍。要将家校合育深耕理念落到实处,关键要培育一大批认同深耕理念、学会深耕方法、长期服务深耕一线的优质骨干队伍。例如山东枣庄十五中武杰副校长率领的德育干部团队,努力保持家校合育的持续性,在专业组织指导下,近十年来遇到问题不绕着走,与流水般的历届家长义工和家委会组织合作,解决一个又一个难题,积累了渐成系列的家校合育经验,相关老师和家长义工也渐成家校合育的行家能手。
强化家校合育的战略资源储备,形成抗风险机制。费时耗力的深耕要持续下去,需要有意识地加强家校合育的战略储备建设,形成一定的抗风险机制。比如整理、挖掘一批有相当深度、长度和宽度的家校合育案例,译介、引入发达国家和海外先进地区的家校合育文献,开展中国近代以来家校合育历史研究,培育跨区域的家校合育专业服务机制等。
(鹿永建系中国教育学会家庭教育专业委员会常务副理事长、新华社国内部重大报道中心副主任,邓淇系山东省枣庄市教育局党委委员、枣庄十五中校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