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零教育信息网 首页 > 教育新闻 > 新闻阅读存档 > 正文 返回 打印

让无声世界奏响天籁之音

[db:作者]  1970-01-01 08:00:00  互联网教育报

黄金莲与学生们谈心。(资料图片)

   让这些需要特殊帮助的孩子能同正常孩子一样健康成长,让他们自信、自立、自强,就是我们最大的幸福。——黄金莲

 ■本报记者 龙超凡

  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有这样一句话:“优化教育结构,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加快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提高高等教育质量。重视学前教育,关心特殊教育。”人们或许不知道,报告中“关心特殊教育”这句话,竟然来自一名闽北山区基层学校普通校长的建议。

  这位校长就是福建省三明市特殊教育学校校长黄金莲。1991年,她在一片茅草丛生的荒山上建起了三明市第一所特殊教育学校,招收的特教生从最初的28人发展到如今的182人,教学班级涵盖学前教育至高中教育。

  荒山上办起特教学校

  1971年,17岁的黄金莲在一所初小校担任民办教师。半年后,她到原三明师范学校普通师范专业就读。毕业后,她被分配到一所农村小学任教。由于教学业绩突出,她先后担任了三明市梅列区洋溪中心小学总辅导员、副校长、校长等职务。

  1991年,三明市决定建立全市第一所特殊教育学校,校长人选却令人发愁。几经讨论,市教育局一致认为黄金莲最合适。考虑到工作的艰巨性,上级给她提供了三个优厚待遇:在市区安排一套住房、爱人可以调动到市区工作、可以带几名助手。

  当时的黄金莲很茫然,因为她对特教工作一无所知。不少同事、朋友劝她不要接手这项工作:“去教那些聋哑人,出不了什么成绩呀!如果干不好,还会抹杀了你以前的成绩。”

  对此,黄金莲有过动摇,内心有过挣扎,但想到自己是一名共产党员,想到每年只有两三个聋哑孩子有机会到外地上学,黄金莲便暗自下定决心:“一定要把特教事业干好,填补三明市特教事业的空白。”

  同时,她委婉拒绝了上级给予的三个优厚待遇,仅从学校带了一名副总务主任当助手。

  建特教学校完全是零起点,建校地点是市区郊外一片长着茅草的荒山,黄金莲接手后的首要工作就是兴建校舍。

  市财政拨款300万元盖学校,但经核算,300万元只够建一座综合楼。于是,她开始千方百计省钱。建校之初,她舍不得在城里租办公室,但家又住在偏远乡镇,于是她每天早上6点就出门赶第一趟进市区的班车,然后走10余公里到学校。

  1992年春节,综合楼终于盖起来了,学校招收了第一批28名盲聋哑学生。她跑遍了全市的工厂,买来便宜又优质的办公用品和教学设备。由于农村的课桌椅比城区要便宜一半,她便带着男教职工乘坐拖拉机到乡下去搬运课桌椅。

  18年过去了,黄金莲仍对1992年的春节记忆犹新。那时,综合楼刚刚竣工,学校四周没有围墙,她主动承担了大年三十到正月初三的值班。当时,这幢楼没有通水通电,只能点蜡烛照明,用煤炉煮饭,用水就到隔壁的园林处去挑,晚上则住在黑灯瞎火的大楼里……

  (下转第二版)

  【师生评说黄金莲】

  三明市特殊教育学校教师马兰英:

  黄校长对老师严中有爱,引导有加,决不厚此薄彼。她对学生倾注爱心,对学生的学习、生活等都十分关心,可谓事无巨细。她刻苦钻研,创新教学方式方法,让特教生有一技之长。学生顽皮走失,天涯海角黄校长也要把他们找回来。由此,学生们都称呼她为“校长妈妈”。每逢教师节、母亲节、生日,黄校长总能收到特别多的鲜花和贺卡。

  三明市特殊教育学校全体盲生:

  上学之前,我们在各自的小山村里,对未来一片迷茫,对世界、对人生一无所知。自黄校长拉住我们的手,我们就有了在知识的海洋里畅游的机会,我们这些残疾孩子就能够像正常孩子一样,逐步向着人类文明进发。我们不会忘记,黄校长对我们说的,“做一个身残志不残的孩子”。在我们的心目中,校长就如同和蔼可亲的妈妈。可以说,我们一点一滴的进步,都饱含着“校长妈妈”的心血。



http://www.00-edu.com/jiaoyu/1/2010-9-12/220894.html十二生肖
十二星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