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解“课后三点半”难题超九成家长支持学校主动担责
据《中国青年报》10月23日报道 孩子的课后托管问题困扰着许多家长。近日,中国青年报社社会调查中心联合问卷网对2004名受访者(其中83.5%是孩子家长)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94.0%的受访家长支持学校主动承担课后服务责任。学校承担课后服务责任,63.0%的受访者认为需要根据课后服务相应调整学校管理和日常课业安排,58.7%的受访者认为需考虑财政补贴资金是否充分。62.7%的受访者希望在政策上支持引导各类社会资源积极参与课后服务工作。
调查显示,91.7%的受访家长支持学校主动承担课后服务责任,其中32.9%的受访家长表示非常支持,不太支持和不支持的分别仅占7.2%和1.1%。交互分析发现,对于学校主动承担课后服务责任,受访家长中支持的比例(94.0%)明显高于非家长受访群体(78.0%)。
北京市通过政府购买社会服务,将学校作为解决托管问题的主渠道,调查中,73.3%的受访家长希望推广北京市的做法,15.0%的受访家长不希望,11.8%的受访家长表示说不好。交互分析发现,对于普及北京市做法,受访家长(79.7%)支持的比例显著高于非家长受访群体(40.5%)。
学校承担课后服务责任需要重点考虑哪些问题?调查中,63.0%的受访家长认为得根据课后服务相应调整学校管理和日常课业安排,58.7%的受访家长认为需考虑财政补贴资金是否充分,51.3%的受访家长认为要看课后服务师资是否充足,43.6%的受访家长认为要考虑增加教师工作量是否影响其教学,28.5%的受访家长认为要考虑如何确保招聘的校外人员做好课后服务工作。
调查中,62.7%的受访家长希望在政策上支持引导各类社会资源参与解决课后服务问题,56.0%的受访家长建议针对校内托管做细致规定,避免有学校打“擦边球”,53.3%的受访家长希望多给予教师补贴,提高教师积极性,45.3%的受访家长建议学校严格筛选校外服务人员,并进行相应培训,28.6%的受访家长希望就课后服务工作的教育性、科学性和安全性做具体规范。
九成年轻人首份工作需加班但他们认为近一半加班没有意义
据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南方+客户端10月19日报道 为了解新兴一代年轻人在工作中的特征和需求,职场社交平台LinkedIn(领英)日前发布了“第一份工作职场观”调查,从加班、薪资水平和工作方式等方面探究年轻人的职场观念。调查发现,第一份工作中九成年轻人需要加班,但他们认为近一半加班没有意义;薪资是选择工作最重要的考量因素,现实中1/3的人薪资没达到预期;在工作方式上,重视人际关系和团队协作是年轻人的最大诉求。
90后95后频繁跳槽、“裸辞”、抱怨加班等话题催生了“年轻人吃不了苦”的论调。但调查显示,在第一份工作中,近九成年轻人都在加班,只有13%的人因坚持要保留足够多的个人生活空间而拒绝加班。另外,超八成人在下班后依然会继续学习,利用碎片时间进行自我提升,只有18%的年轻人下班后不再进行与工作相关的学习。
高强度的加班和学习背后,年轻人是否真的有所提升,加班能够帮你赢过别人吗?领英数据显示,46%的加班在年轻人看来其实是在做没有意义的工作,另有超过1/3的加班还是在不提供加班费情况下的主动行为。“很多时候我其实并不需要加班,但是看到身边的同事朋友都在加班,就很怕大家都在进步,我要是早早休息了就会被落下。现在竞争这么激烈,这种焦虑会倒逼着我也留下加班,但其实最后往往发现也没做什么正经事。”就职于某大型互联网公司的秦亮说。
第一份工作的选择最看重什么因素?领英调查发现,年轻人选择第一份工作时最看重薪资水平,占比达44%;位列第二的是企业文化,占比37%;而工作内容本身则排在了最后,只占19%。当被问到“是否愿意接受一份薪资水平较低,但工作本身很有意义的工作”时,超过七成的年轻人给出了否定的答案,他们认为薪资水平是衡量自身价值的重要标准,哪怕工作内容再有意义也不能牺牲。而现实情况是,近1/3的年轻人在第一份工作中的薪资水平远低于预期,这也是他们选择跳槽的重要原因之一。
当下的年轻人如何看待员工与公司的关系?领英调查显示,90后95后普遍把公司视作盟友,有超过64%的人认为员工与公司应该是相互成就的共赢关系。
在这样的盟友关系下,年轻人如何分配工作和生活的精力?55%的受访者认为工作不应干扰生活,相比蓬勃高涨的事业心,他们更看重生活的精彩。相比之下,仅有16%的人选择了更希望在事业上获得成就。对于如何守住工作与生活的界限,职场新人们也给出了自己的解决方案。以朋友圈为例,78%的年轻人会屏蔽或进行严格分组,其中两成人认为朋友圈是私人空间,从不分享任何工作内容,而另外的58%则是保持严格分组,工作内容仅同事可见。
什么样的工作方式最受年轻人认可?数据显示,团队协作是90后95后最喜欢的工作方式,占比为44%。而在最认同的企业价值观中,重视人际关系也占据票选的第一位,占比为37%,相比之下结果导向的“狼性文化”则垫底,只占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