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零教育信息网 首页 > 教育新闻 > 新闻阅读存档 > 正文 返回 打印

小语种特色发展 国际化双轨育人

[db:作者]  2018-11-09 00:00:00  互联网教育报

广西外国语学院董事长朱桂玲(左二)为泰国校友会成立揭牌 广外产教融合“1+1”协同育人模式:成立广外和君“东方商学院”

    广西是中国大西南边疆地区的一个边陲重地,由于历史的原因,广西经济发展比较落后,各族人民渴望走出去,渴望参与到国际经济的合作与发展中。东南亚地区与我国西南地区相邻,广西正好处于我国西南地区与东南亚地区的接合部,具有地缘优势,在经济上又与东南亚地区具有互补性,在这样的背景下,2003年中国—东盟博览会永久落户南宁。

    中国—东盟博览会为中国特别是广西与东盟国家贸易往来搭建了一个平台,但是民间贸易往来呈现出小规模、分散型、随意性的特征,懂得东盟语言文化、法律和经贸规则的人才奇缺,急需一大批一线经贸人才,广西在这方面的人才培养起步较晚,也没有专门培养这类人才的高等院校,在这样的背景下,广西东方外语职业学院应运而生。

    2004年6月,沐浴着办人民满意教育的春风,学校培养的应用型人才适应了社会的需求,得到了社会的认可,学校发展迅猛。

    经过近7年的发展,2011年经国家教育部门批准,学校升格为全日制民办普通本科高校,并更名为广西外国语学院,学校发展的平台更大。

    风雨砥砺十四载,厚德载物谱新章。

    建校仅14年的广西外国语学院(以下简称“广外”)飞速发展,从第一年招生只有200多人发展到现如今拥有14000多名全日制在校生,30个本科专业,其中含英语、法语、西班牙语、泰语、越南语、柬埔寨语、印尼语、日语等8个外语专业,在广西外国语专业在校生数、语种数中位列全区高校前列,社会声誉日渐提升。升本以来,学校先后获“全国民办教育先进集体”“中国民办高等教育优秀院校”“自治区两新组织党建工作示范点”“全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先进单位”“广西壮族自治区高等学校安全文明校园”“广西壮族自治区卫生优秀学校”“广西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突出单位”等荣誉称号。

    一所年轻的民办高校,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广西外国语学院这棵幼苗正以迅猛的势头在民办教育改革的沃土上根深树高、枝繁叶茂。

    打造专业特色 把“小”做“大”

    小语种是广外很热门的专业,报考小语种专业的人数年年爆满,广外小语种专业已经成了广大学生和家长选择报读的“香饽饽”。

    广外在办学之初,就着力打造小语种专业特色,把“小”做“大”。

    “小”指的是东盟国家语种即非通用语种,“把小做大”:一是把小语种做成大语种,像大语种一样加大投入;二是把小语种做成大舞台,做大小语种专业学生规模,做大东盟国家语种专业数量,做大东盟国家语种专业教师团队规模;三是把小语种做成大事业、大市场,为国家服务,为“一带一路”建设服务。

    以培养小语种人才为特色的精准定位使广外进入高速发展期。

    为了培养小语种专业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学校建立了东南亚国家语言馆,还加强东南亚国家语言交际能力晨练工程建设,安排老师指导学生们晨练。

    其中,学校投入使用的国际语言体验馆,这里的教室根据小语种课程对象国家的风土人情设计,为学生提供仿佛身临其境的语言学习环境,得到了学生的一致喜爱。外教在授课的同时,也会将本国习俗与文化一同教授给学生。

    学校培养的小语种专业学生在东盟各国就业创业,在国际国内各种活动、赛事中大显身手。每年的“两会一节”都有广外小语种专业学生的身影,他们不仅为各国政要、来宾提供翻译服务,更为中国与东盟各国的经济合作牵线搭桥。

    小语种专业学生就业率高,有些学生还未毕业就被用人单位“预订”,人才培养质量受到社会肯定,形成了广外良好的口碑。

    多平台练“内功” 创新创业全覆盖

    在泰国曼谷汇煌区中国驻泰大使馆附近拉沙传比色路大约一公里的范围内,林林总总的泰文招牌中,夹杂着不少中文招牌,其中约90%都挂着一个同样的Logo——广西外国语学院校徽。

    这里是广西外国语学院学子创业的一条街,被当地人称为新唐人街,也被称为“广外一条街”。

    说起“广外一条街”,广外的领导同事无不为此自豪。这些来自广外的留学生有一大部分毕业后留在当地工作、创业。

    “广外一条街”的形成是广西外国语学院大力推进学生创业教育的结晶。创业教育是广外办学的重要教育理念之一。董事会领导作为学校投资者、创办者,经常以自身创业的精神教育和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创业实践。

    为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的应用型人才,广外实施了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校内创新创业实践平台建设和境外创业基地建设,强化学生的动手能力、实践能力和发展能力。

    一是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人才培养方案改革。学校确立了“服务边疆、对接东盟、把小做大、把外做强”办学特色,实施与东盟国家高校“2+1+1”“3+1”联合办学的人才培养模式,学生分别到泰国、越南、柬埔寨、缅甸、老挝、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等东盟国家进行学分课程学习或进行境外实习。学生在境外带着论文写作课题或各级立项的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进行实践调查,促进了学生们对目的语国家文化的理解和社会各行业对人才所需要的知识和能力的了解,极大提高了学生们的学习和创业的激情。

    二是多梯次搭建平台,精准对接海外就业创业。

    (一)实训平台,为校内多元创业教育和实践提供平台。学校依托校内实践平台,构建校企合作、校地合作、师生协同、学生自主创业等四种项目实践模式,构筑学生创新创业团队、校级创新创业园“二级联动”孵化体系,逐步建立“训练—选育—孵化—初创”的培育孵化模式;学校还与行业协会、校企合作企业等单位共建大学生校外创新创业实践教育基地,逐渐形成了实验室、创新创业学院、众创空间、实践教育基地、大学生创新创业园等多层级平台链条。

    把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人才培养方案,开设9—14个学分的必修、选修课程,覆盖教学全过程、全体学生、全体教师。成立创新创业学院,建立中国—东盟大学生创新创业园。引进企业师资开展相关专业核心课程教学和创新创业孵化教育。与企业合作共建校内创新创业实践基地7个,以项目带动教学。结合“双轨育人”,与国外合作高校积极开拓学生海外创业渠道。

    近3年,获得国家级别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立项62个、自治区级立项155个、校级立项142个。

    (二)校友平台,建立境外校外创业基地鼓励学生境外实习。自学校开设泰语专业以来,已输送2000多名学生到泰国留学和实习。学校积极联络各种资源,如泰国广西商会,为创业学子提供帮助,成立泰国校友会、柬埔寨校友会、越南校友会,建立“广西外国语学院创业联盟”QQ群,建设微信平台,利用校友互帮互助的资源,共享创业信息等方式指导学生在国外创业。

    三是坚持能力为重,突出应用型人才培养。学校围绕人才培养目标,注重学生“自主学习与思辨能力、语言交流与沟通能力、专业实践与创新创业能力、社会适应与服务能力”4种能力培养,开设跨学科跨专业课程或课程模块,加大实践教学占比,加强校企、校政、国际“三协同”,搭建产教融合平台。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人才培养方案,覆盖全部专业、全部过程和全体学生。紧密结合专业特点和学生实际,大力开展学生社团活动,多渠道拓展学生的实践能力。

    开拓东盟市场 服务“一带一路” 

    随着“一带一路”的推进,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到泰国寻找商机,“语言”成为他们需要跨过的第一道难关。

    2009年,广外首批泰语专业学生谢仕明和几位校友结束了“2+2”模式下在泰国的两年学习,以独具的慧眼,创办了中泰通语言培训学院。

    做翻译的谢仕明此前就发现,许多来泰国出差或者工作的中国人不懂泰语,要带随行翻译。“虽然当地有语言培训机构,但泰语老师中文不好,增加了中国人学习泰语的难度。”他说。

    抓住这个机遇,加上泰语老师大都是中国人,通过利用中文发音、拼音等大家习惯的“方式”教学,谢仕明的培训学校越办越火。

    如今,他在泰国已经有十几家分校,除了招收单个学员外,他们还与华人企业合作,直接到公司为员工开班授课。

    像谢仕明这样,在曼谷还有广外学生开的泰国垃圾发电厂、泰国特产店、火锅店、酸辣米粉店、螺蛳粉店、材料包装公司……

    广外越南语专业学生饶峻炜和李治儒也看到“一带一路”带来的“商机”——中越两国交流越来越频繁,两国企业在物流运输上都有巨大需求,急需对两国政策、语言等有充分了解的人才,帮忙办理贸易报关通关等手续,继而搭起双方贸易往来的“桥梁”。

    着眼于这一市场需求,饶峻炜和李治儒利用他们在越南留学、工作积累的知识、经验及客户资源,于2012年共同创建了英有(越南)塑料贸易有限公司。公司依托贸易货场+工程塑料工厂+通用塑料工厂的形式,成为越南为数不多的塑料全产业链经营企业,原料销售遍布整个越南,辅料颗粒还主销中国。

    广外应用柬埔寨语专业邱道岸在柬埔寨金边皇家大学毕业后,利用中国和柬埔寨经济合作交流不断深化的契机,开了一家物资配送公司,专门为一些企业采购配送货物。如今,他在柬埔寨金边的固定配送物资的公司客户就有40多家。

    谈及学生在海外创业的经验,董事长朱桂玲说:“东盟博览会永久‘落户’南宁之后,随着‘一带一路’的推进,中国与东盟国家之间的经济、文化、教育交流加深。这些变化的背后隐藏着巨大的商机,很多小语种专业学生读书时有过创业实践,加上了解两国语言、文化,这有利于他们找到适宜的‘创业点’,迅速扎根下来。‘一带一路’也使广外的东盟国家语种专业非常吃香,就业前景特别好,学生在大三时就被一些公司‘预订’了。”

    支持海外学子就业创业,鼓励“走出去,留得下,干得好”。广外建立健全了教学、科研、就业、创业等部门参加的创新创业教育和自主创业工作协调机制,统筹创新创业教育、创业指导服务等工作,形成长效机制。

    同时,学校外派教师定期为海外学子提供就业创业指导,学校专门派优秀教师常驻东南亚地区指导学子就业创业。

    “双轨育人” 把“外”做“强”

    “双轨育人”指的是“双校园、双教师、双基地、双就业市场”,构建特色人才培养创新机制和模式。

    根据这个办学模式,学校与东南亚国家、美国、英国等国家大学进行深度合作,打破常规,在课程衔接体系、学分互通互认、教学团队合作、教材编写出版、实践基地建设、科研立项等方面全面合作。

    学生第三年或第四年到目的语对象国学习实践半年以上,选择回国就业或在国外就业,也可以留在国外继续攻读硕士学位,形成了留学、就业、深造“无间断”“立交桥”式的创新育人机制。开阔了学生的国际视野,提高了外语应用能力,培养了跨文化交际能力,开拓了境外就业市场,提升了毕业生就业质量。

    通过“双轨育人”这种模式,学校把外语做大做强:促进“外语+专业”“专业+外语”双向融合,强化跨学科跨专业及语言应用能力培养,发挥外国语高校的外语品牌优势,培养学生的国际视野。

    由于民办大学的办学机制相对灵活,学校广纳贤能,将广西的大批资深外语专业和汉语教学教师吸引至此,积攒了雄厚的师资力量。

    学校引进了一批省级教学名师和教学与管理经验丰富的资深教授,引领学科专业建设;发挥境外合作高校优质教育资源作用,建设多元的外籍教师队伍;诚聘一批翻译、经管、艺术、信息等行业专家,深化产教融合;吸引一批有海外留学或工作背景的青年人才,优化师资结构。

    学校还有一支高职称、高学历的东盟国家语种“军旅教学团队”。其中两位教授被越南海防大学聘为越南语专业兼职硕士生导师。

    广外优质的教学质量吸引了大批留学生来校。泰国老牌名校泰国梅州大学多年来与广外保持良好合作关系,每年由校领导亲自来到广外,为广外送来泰国留学生入学,甚至副校长的儿子都是广外的外国留学生。 

    广外的外国留学生对广外和谐友爱的氛围赞不绝口。每名留学生在入学之初会被指定与一名中国学生“结对子”,在课余时间,学业和衣食住行的问题都可以和“对子”同学交流。有过“结对子”经验的学生都对此评价很高,通过这种方式,不仅快速锻炼了语言能力,还学习了对方国家的文化。

    广外外语和涉外专业学生在省级、国家级别各类比赛中获奖不断。例如,在第六届全国大学生越南语演讲大赛中,广外代表队获得了2项一等奖、1项三等奖;在第二十届“21世纪—可口可乐杯”全国英语演讲比赛广西区总决赛中,广外学生代表陈楚彤荣获冠军;在2017年“中国高校泰语演讲技能大赛”中,广外学生代表荣获“泰语讲故事”和“泰语歌曲比赛”两项冠军。

    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打造校企合作升级版

    “一带一路”对沿线国家带来了巨大商机,但在国与国交流合作中,最大障碍就是语言不通,同时还缺少既懂专业技术又懂两国语言的专业人才。

    广外看到了这一“短板”,大力推进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

    对外语类专业学生,实行“外语+专业+中文底蕴+综合能力”的人才培养模式,培养通晓2门外语、掌握1门相关专业知识,具有相关行业特长的外语类应用型人才;对非外语类专业,实行“专业+外语+中文底蕴+综合能力”的人才培养模式。

    适当增加外语课时量,英语教学4年不断线;要求学生精通专业知识,至少掌握1门外语。培养具有外语特长的管理、经贸、文化类应用型人才。学校还进行“大学东语”教学改革,规定每一个非外语类本科生必须选修1门东盟国家语言。

    在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同时,学校还积极推进产教深度融合,打造校企合作升级版。

    一是实施“1+1”协同育人模式。与北京和君商学在线科技服务有限公司共建“广外—和君东方商学院”,和君提供核心课程和师资,开放云端教育资源,推行赋能式教育,实施“书院+商学”教学模式,在市场营销专业进行产教融合改革试点,首批116名学生进入学习;联合申报创业管理专业;向全校学生开放“线上+线下”课程学习,开设辅修专业。双方合作进入国家教育部门创新创业教育改革校企合作基地项目。

    二是实施“1+2”协同育人模式。与朗顿教育集团、航天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共建“国际财务管理师教育学院”,面向全体学生提供国际财务管理师品牌教育与培训,朗顿教育集团提供教育品牌和核心课程以及专业师资,航天信息科技有限公司提供实训平台和就业出口。

    三是实施“1+N”协同育人模式。与杭州名淘科技有限公司、浙江陪伴科技有限公司、阿里巴巴国际站、深圳跨境电商协会等行业知名企业和协会共建“跨境电商学院”,共同培养面向“一带一路”倡议、对接东盟并具有创新创业能力的跨境电商人才。

    随着广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深入,广外培养的人才质量越来越高,外语专业人才供不应求,毕业学子在海外就业创业,路子越走越宽,不断创造新的辉煌。

    培养具有国际视野人才 创特色“品牌”

    广外以“留住中国魂,做好国际人”为校训给自己的核心精神气质上写上了“国际”二字,其目的是要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参与国际事务活动和竞争的交流能力、学术能力和竞争能力,有社会责任担当的应用型人才。

    学校为了学生能够拥有美好的前景,不断拓展学校向外发展的道路,海外留学的广外学子也不辜负学校的期望,用努力和勤奋证明了学校良好的教学质量,并且将广外的名声带出了国界。

    在未来的发展规划中,国际化办学仍然是学校的重点发展方向。

    结合本校特色,发展学校品牌。

    如今,广外的合作高校已基本完成东盟十国的全覆盖,欧美各国也有合作院校。接下来的重点侧重方向将会围绕与其他“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合作,紧随国家政策部署,推动中国民办教育事业的新发展。

    在这方面,遍布世界的广外校友为学校发展奠定了坚实的人脉资源。甚至朱桂玲董事长在迪拜访问时都能偶遇到广外的校友。朱桂玲董事长谈到这次偶遇时,流露出骄傲的神情:“她认出我后就抱住我,说我是您的学生。这个女孩非常优秀,我也为她拥有一份好工作而感到开心。不管去到哪里都有自己的学生,我觉得非常骄傲自豪。”

    除了亚洲各国,广外在欧洲国家也广泛地开展了工作。去年,广外在欧洲成立了校友会。

    法语作为校内除英语、西班牙语之外的另一欧美语言文化发展重点科目,至今也陆续培养出诸多优秀人才,且有一大部分学生都留在法国当地机构或企业工作。在成立校友会以后,毕业生们也为母校今后与欧洲各国学校的合作和发展而努力奔波。 

    现在的广外仅仅迈出了第一步,而第二步、第三步,将会走得更长远、更坚定。

    朱桂玲董事长表示:“为了我的学生,为了我们学校今后长足的发展,我们要努力拓展我们的事业。”为此,广外会在未来更加坚定地走好国际联合办学这条路,全面打造国际化办学特色优势,实现“走出去,引进来”的发展理念,为外语人才的培养、汉语在世界的推广、东盟各国的发展以及“一带一路”的建设继续贡献力量。

    一花独放不是春,万花竞开春满园,广外正以特色化的优质教育为学生服务,让和谐的特色之花遍开校园。

    继往开来,薪火相承。十余年的峥嵘岁月,十余年的芳泽延衍……看今朝,广外人英姿勃发、豪情满怀,以直挂云帆济沧海的坚强信念,继续砥砺奋进,扬帆远航,再谱新章!

    (梁淑辉)



http://www.00-edu.com/jiaoyu/1/2018-11-09/222363.html十二生肖
十二星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