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高校校、院两级管理体制改革的不断推进,二级学院日益成为承担高校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等办学职能的主体。加强和改进二级单位的思想政治工作,对于贯彻落实学校战略部署、推动学校事业发展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坚持把红色资源利用好、把红色传统发扬好、把红色基因传承好。河北北方学院法政学院举全院之力,聚全院之智,以“红色法政”为品牌,整合红色资源、凝聚红色力量,全方位打造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平台,多角度开展立体式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利用红色资源,打造育人平台
1.建设红色文化走廊和红色环境,营造思想政治工作教育氛围
开展思想政治工作离不开环境与氛围的熏陶,这种思想政治工作形式于无形、无声之中更易被广大师生认可、接受。学校把办公区进行红色装饰,使之建成为红色长廊,图文并茂地展现红色教育的画面。在教师所在的办公室和学生所在教室内醒目的位置张贴红色格言、悬挂红色画像,营造雅致而有情趣的工作和学习环境。在校内外开展法政学院院徽的征集活动,在报纸、宣传栏、内部出版物等广泛运用,亮出法政人的身份。在法政学院办公区域开辟“红色法政”特色专区。通过以上文化熏陶,在潜移默化中凝聚人心。
2.创建红色网站,拓展思想政治工作教育时空
在互联网时代,高校是我国信息化程度较高、发展势头较快的场所之一。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必须主动占领网络教育阵地。他们对学院的网页进行了全新改版。除具备网站一般功能外,新打造出一个红色网站的功能。在网站内设有专题栏目,定名为红色园地。内容为“三堂两坛一电影”(红色殿堂、红色讲堂、红色课堂;红色论坛、红色文坛;红色电影)。用“红色”主旋律占领网络阵地,充分发挥红色网络的教化作用、导向作用、激励作用等。
3.举办红色大讲堂,筑牢思想政治工作理论和文化阵地
这是原法政大讲堂的升级版。与原法政大讲堂相比,较大的区别就是由低端向高端的迈进。红色大讲堂将不定期举办高端讲座。“讲堂”面向全校师生,以思想引领和舆论引导为主旨,集思想性、知识性、趣味性于一体,打造辐射力强、认同度高的主流思想舆论新平台。每年举办讲座20期。
4.创办红色报纸,点燃红色基因的种子
配合喜迎党的十九大,法政学院党委于2017年10月25日创刊了第一期内刊《红色法政》。《红色法政》目前已经出刊13期,稿件不仅来源于法政学师生,更多来源于全校师生。特别是在党的十九大精神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期间,学院部分师生乃至全校部分师生均撰写了学习体会文章,有力提升了红色素养,切实发挥了红色文化在育人方面的积极作用。
5.成立红色社团群,激发红色教育的内生动力
法政学院原有社团有以红色调为主色的100人的大型腰鼓队,已具备了较强的表演实力。除继续打造原有红色社团外,积极筹建新社团。党的十九大后,新成立两个红色社团,一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会”;二是“德行社”。每一社团均由党委指派经验丰富、年富力强又积极热情的教师党员作为指导教师,极大地推动了社团工作的开展,激发了广大师生的荣誉感和成就感,激活了思想政治工作的内生动力。
6.打造红色实践基地,构建多方联动的思想政治工作格局
为深入推进红色文化资源与思想政治工作有机融合,法政学院与张家口及其周边地区相关机构协商建设红色育人实践基地。目前已与吉鸿昌纪念馆、晋察冀军区司令部旧址、苏蒙烈士陵园、802华北大演习纪念馆建立初步联系。为大力弘扬“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等红色精神,深化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成就的认识,前后组织师生党员到延安、西柏坡、古城正定、天津滨海新区等实践基地接受红色教育。在互动学习中弘扬红色传统,在体验感悟中传承红色精神,从而提升了法政学院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整体水平。
7.实施红色引擎工程,厚植红色文化底蕴
为了牢牢把握意识形态工作的话语权,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开展了红遍法政的红色引擎工程。主要做法有:邀请老干部、老党员讲红色故事,增强红色文化的感染力;倡导广大师生党员读红色书籍,开展心得体会交流;成功举办了主要是师生党员参加的“弘扬红色文化 走在时代前列”首届红色经典歌咏比赛;举办了“走近马克思系列文化活动”,通过文化讲座、青年故事会、读马列经典文化沙龙、感受马克思主义真理力量的社会实践活动,编辑《走近马克思》纪念册等,有效实现了理论与实践的高度统一。
8.开展红色人物评选,发挥身边榜样的力量
通过此项活动,助推学院上下形成奋发向上、崇德向善的良好风尚,其目的就是让感动法政的精神传承下去,让法政学院都来传颂好人好事、争做好人好事。目前已评选出6名教师和5名学生为首届红色法政年度人物,为了切实发挥好红色人物的示范和带动作用,在红色法政报纸和院部网页进行优秀事迹展示,同时在教师年终考核和学生综合测评给予加分鼓励。
传承红色基因,实现全方位育人
1.课内与课外相结合,统筹推进课程育人
利用法政学院承担全校政治理论课的有利条件,在教学内容上构建“五二一”体系推动思想政治工作。“五”就是把红色文化与课程体系融通,依托红色人物开展基础课教学,依托红色历史开展纲要课教学,依托红色事件开展原理课教学,依托红色专题开展概论课教学,依托红色节点开展形势与政策课教学;“二”就是以两门公共选修课程为延伸,宣传延安精神和河北红色历史文化;“一”就是以一系列红色文化讲座为拓展,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成果武装当代大学生。实现了思想政治工作全覆盖,帮助学生掌握辩证的、全面的、发展的、系统的思维方法,为其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社会实践是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环节。他们先后组织学生赴塔元庄、梁家河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利用寒暑假到延安、西柏坡、天津滨海新区等地开展红色教育活动。让红色基因入眼入耳、入脑入心。不仅深化了对党的理论的领悟和认同,增强了学生关注社会、研究社会、服务社会的情感和能力,而且把红色基因转化为看得见、摸得着、感受得到的人物事件,使红色基因内化为信念,外化为行为,激发了学子传承红色基因的内在力量。
2.校内与校外相结合,扎实推动实践育人
思想政治工作关系到高校为谁培养人的这个根本问题。做好思想政治工作绝不是单纯高校本身,也不是高校内部单纯某个部门就能做好的。必须在思想上凝聚共识,在工作中形成合力。
加强学院思想政治工作队伍协同配合。一是把政治素质过硬、工作热情高的教师作为课程思政的先试先行者;二是吸收博士、教授加入辅导员队伍;三是选聘一批理论水平高、教学能力强的师生充实到红色宣讲团的队伍中来;四是不断提升学生干部队伍的思想道德素质与行政工作能力。同时积极争取其他二级学院和学校职能部门的支持与配合,特别是学校领导给予了大力支持,学校党委书记、主管思想政治工作的副校长多次深入学院调研和指导思想政治工作的开展。
学校地处“第二延安”的张家口,境内红色遗迹众多,有着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他们与地方政府部门合作加大了对红色资源的利用和发掘的力度,不仅多次组织师生实地考察红色资源,还以张家口红色资源为素材申请了各级相关课题多项,出版了张家口地方史研究专著8本,获得了各级各类奖项多次。加强与当地社区的合作,多次深入社区开展敬老扶老、科普宣传、各种技能普及以及为社区环境美容等志愿活动。既感受到了祖国日新月异的变化,又培养了青年学子的公民意识、奉献精神和服务能力,使得思想政治工作更接地气,使广大师生的理想信念更加坚定。
3.专业内与专业外相结合,切实强化管理育人
开展好思想政治工作,必须坚持问题导向,必须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实现思想政治工作与教育教学的健康发展和同频共振。
学院目前有5个本科专业、3个专科专业。为了推动各专业有序快速发展,本着在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加强专业建设、在专业建设中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原则,注重根据不同专业特点开展有针对性的思想政治工作。比如将思想政治教育本科专业的学生全部聘为辅导员协理,将学科教育(思政)专业的硕士研究生聘为辅导员助理。在应用心理学专业成立心理健康协会,为广大师生心理健康保驾护航。在法律事务专业成立法律服务小分队,为广大师生提供法律服务等等。充分整合专业资源,发挥了思想政治工作的更优效果,使得思想政治成为推动学院专业发展的强大动力。
做好思想政治工作,关键在党。强化学院党委对思想政治工作的领导和统筹,加强了顶层设计,先后制定了思想政治工作实行党政同责和班子成员“一岗双责”的制度,学院班子成员联系专业制度,支部书记按专业开展包宿舍、包班级等制度。牢牢把握住思想政治工作的领导权和主动权,真正起到了把方向、掌大局的作用,确保了思想政治工作始终沿着正确方向前进。既推动了学院各专业蓬勃发展的势头,又促进基层党组织变强、党员队伍变优、师生面貌改观。
(贾耀忠 刘德华 闫晓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