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15年以来,河南省多所职业学校进行了构建“双元”结构教师小组的实验探索。实验针对目前“双师型”教师不足的问题,由学校专业理论教师与企业技能人员组成“双元”结构教师小组。这种构建方式简单、快速,可以快速补充“双师型”教师,解决了“双师型”教师“从无到有”的问题。而要实现“从有到优”,则需要构建有质量的“双元”结构教师小组,其质量主要表现在教师之间应有良好的合作。
如何实现良好合作?笔者认为,需要合作双方都具有一定的基础条件,包括物质基础、精神基础、机制基础等。
首先是物质基础。构建“双元”结构教师小组,“双元”教师之间如何结对子是首要问题。其中的相关因素包括,一是专业知识结构,这是基本因素。其“一元”的优势是专业理论,“一元”的优势是专业技能,“双元”合作,扬长避短,实现优势互补。二是教学方面各自的优势与劣势。包括教育理论、教学方式、教学习惯等教学因素。三是性格、脾气等个性特征,以及情感和语言表达方式、交流沟通方式等。四是必要的物质条件。合作教学需要的教学环境,如理实一体化教室等,还包括设备、通信和交通器材工具等,空间上的相互距离,时间上的准时有序,也是物质条件的组成部分。在上述物质基础中,只有第一个方面要求优势互补,其他几个方面都是辅助因素,应该是资源共享关系,只存在相互适应的问题。
合作教学的内容和载体也是需要考虑的物质基础。合作教学可以发生在专业课堂,可以在实训室,也可以在各种专业教学实践的场所中,比如技能大赛的赛前集训等。“双元”教师可以短期合作一节课的教学,也可以较长时期从事一门课程的合作教学,还可以合作开展项目教学、任务教学等。从当今职业教育专业课程教学的发展来看,基于行动导向构建的学习领域教学模式应是双元结构教师小组合作教学的优选载体。
其次是精神基础,这是决定合作成效的关键。一是思想上的合作。要完成一些重要的工作,需要团队精神和合作意识。构建“双元”结构教师小组,有了合作精神为基础,可以使得“双元”教师之间的合作成为一种主动行为,如同内生动力,只有主动合作才有可能产生良好的教学成效。二是互相尊重与信赖。“双元”教师之间应以尊重对方、信任对方为基础,来提高合作教学的绩效,在合作教学过程中应创造相互理解、彼此信赖、互相支持、体谅包容的良好气氛。三是有效的沟通。沟通是解决问题的必要和有效方式,对于合作教学也是非常重要的,“双元”教师之间需要进行有效的沟通,解决合作教学过程中出现的矛盾和问题。四是形成一定的默契。合作教学是“双元”教师中不同的个体共同完成的,需要一定的默契。默契来自较好的备课、教学准备、合作上课,还需要长时间的磨合。
相对于物质基础来说,精神基础往往显得更为重要。其中,共享意识是合作精神的重要内涵,包括共享教学思想、教学理念、教学方法,也包括共享基本的物质条件等。
再其次是机制基础,也可称为机制保障。合作教学属于非正式合作,教学活动更为灵活,而且并不是每个人都具有合作精神和合作意识,因此需要有合作机制来保证。一是组织保障。学校要有工作机构,有明确的组织职能,有统一的指挥。二是统一的认识和规范。“双元”教师应对共同教学目标、实现途径和具体步骤等,要有基本一致的认识;合作中,“双元”教师必须遵守共同认可的社会规范和群体规范,特别是相关教学规定,要遵从教育规律、教学规律,遵从学生成长成才规律。三是合作要有边界意识。基于“双元”教师的责任,双方应厘清边界,明确合作的责任,明确“双元”教师各自的职责和分工,才能更好地合作。四是要有配套的制度。学校要制定有关合作教学的规章制度,有共同遵守的运行制度,有监督和评价制度,以及奖惩制度。在教学实践中,不同专业、不同课程,其合作教学的机制不同,其教学评价的重点也应不同。对合作教学的评价应更加关注“双元”教师的“合作”成效,而不能仅限于考核“一元”教师的绩效。
对于“双元”结构教师小组的合作教学而言,合作机制可以在合作之初建立,也可以在合作的过程中逐步建立,且随着合作教学的深入而逐步完善。
(作者单位:河南省教育厅职成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