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我国中小学教育改革成就显著,人民群众在教育获得感不断提高的同时,关注热点也有所转移,有了新的期盼。
1.全国教育大会隆重召开
2018年9月10日教师节,全国教育大会在北京召开,这是党中央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以来召开的第一次全国性教育会议,在我国教育发展史上具有划时代的里程碑意义。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总结了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教育事业改革发展取得的显著成就,深入分析了教育工作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科学回答了关系我国教育现代化的重大问题,提出了教育改革中的“九个坚持”和今后开展教育工作的“九个要求”,为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指明了前进方向。
2.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扎实推进
在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谈及教育成就时只用了一个数字,即“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达93.8%”,超过发达国家平均水平,最能综合性反映我国改革开放以来教育事业发展的巨大成绩。自《国务院关于统筹推进县域内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实施以来,中央财政教育转移支付由2016年的2817亿元增加到2018年的3067亿元,80%用于中西部农村和贫困地区,1/4左右用于集中连片特困地区、民族地区。2018年4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全面加强乡村小规模学校和乡镇寄宿制学校建设的指导意见》,在统筹布局规划、改善办学条件、加强师资建设、强化经费保障、提高育人水平等方面提出具体举措,致力于缩小城乡教育差距,促进教育公平。
3.普通高中新课标发布
为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打造具有中国特色国际视野的高中课程体系,2018年1月16日,教育部正式颁布实施《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和语文等学科课程标准(2017年版)》。新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首次提出各学科核心素养,在世界范围内第一次将学科核心素养与课程内容及评价结合起来,明确了学生学习该学科课程后应形成的正确价值观念、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克服重教书轻育人的倾向,同时强调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革命传统文化教育,思想性、科学性、时代性、整体性等明显增强。
4.校外培训机构专项治理成效显著
为维护良好教育生态,切实为中小学生减负,教育部会同有关部门先后印发《关于切实减轻中小学生课外负担开展校外培训机构专项治理行动的通知》《关于健全校外培训机构专项治理整改若干工作机制的通知》。2018年8月22日,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规范校外培训机构发展的意见》,在明确设置标准、依法审批登记、规范培训行为、强化监督管理等方面提出具体政策举措。截至12月12日,全国共摸排40万所校外培训机构,发现存在问题的机构27.3万所,已整改24.8万所,整改完成率达90%。广东、西藏、广西、浙江、上海、甘肃等14地整改完成率达95%,校外培训机构专项治理取得重要阶段性成果。
5.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起步给力
2018年1月20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发布,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第一个以中共中央名义发布的关于教师队伍建设的文件,表明了中央对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的高度重视和深化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迫切要求。3月,教育部等五部门印发《教师教育振兴行动计划(2018—2022年)》,明确了未来五年教师教育振兴发展的五大目标任务和十大行动。9月,教育部发布《关于实施卓越教师培养计划2.0的意见》,要求经过五年左右的努力,办好一批高水平、有特色的教师教育院校和师范专业。11月,教育部先后印发《中小学教师违反职业道德行为处理办法》《新时代中小学教师职业行为十项准则》,加强师德建设。
6.义务教育大班额比例大幅下降
2018年2月,教育部在招生入学工作通知中要求,普通中小学起始年级按照不超过国家规定班额标准招生,严格控制学校招生计划。合理分流学生,适当稳定农村学校生源。同时,教育部会同财政部、发改委实施了“全面改薄”、教育现代化推进工程项目,重点支持中西部困难地区新建、改扩建义务教育学校,促进地方合理布局学校,增加学位资源供给。截至10月底,义务教育大班额比例为8.1%,超大班额比例为1.2%,大班额、超大班额数量比例较2017年分别减少了18.9%和48.7%,为近10年最大降幅。
7.职业教育质量与社会认可度双提高
2015年,教育部启动实施《职业院校管理水平提升行动计划(2015—2018年)》,共设计推进了六大行动和20项活动。2018年,有90%以上的学校制定了体现职业院校办学特点的章程和内部管理制度,近90%的师生认为职业院校校园文化氛围很好或较好,85.6%的学校建立了专门的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机构,92.7%的企业表示合作学校的毕业生符合岗位要求。职业教育的质量和社会认可度双双提高,成为我国高中阶段教育和高等教育的“半壁江山”。
8.民办教育促进法落地
为切实保障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民办教育促进法》落地实施,2018年4月,教育部发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民办教育促进法实施条例(修订草案)(征求意见稿)》。8月,司法部发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民办教育促进法实施条例(修订草案)(送审稿)》,在完善民办学校设立与审批制度、规范民办学校的内部治理和办学行为、规范集团化办学行为、规范培训教育机构、维护举办者合法权益等方面进行调整。各地纷纷制定地方法规促进落实,如上海大力推进民办教育分类管理试点,创新政府财政扶持方式;江苏畅通社会力量多元投入渠道,稳步探索混合所有制改革;浙江推行“1+7”组合政策,着力解决民办教育发展瓶颈问题等。
9.教育信息化迈上新台阶
2018年4月,教育部印发《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提出:到2022年基本实现“三全两高一大”的发展目标,即教学应用覆盖全体教师、学习应用覆盖全体适龄学生、数字校园建设覆盖全体学校,信息化应用水平和师生信息素养普遍提高,建成“互联网+教育”大平台,推动从教育专用资源向教育大资源转变、从提升师生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向全面提升其信息素养转变、从融合应用向创新发展转变,努力构建“互联网+”条件下的人才培养新模式、发展基于互联网的教育服务新模式、探索信息时代教育治理新模式。
10.新高考推进引热议
2018年11月24日,浙江省高考英语科目成绩公布后,考试成绩和加权赋分方式,受到社会严重质疑,引发舆论广泛关注。12月5日,浙江省政府召开新闻发布会,认为“高考英语科目加权赋分决策依据不充分、决策严重错误,导致结果不公正、不合理”“决策程序不合规”。这次事件处理得当,及时回应了民意。高考是一项高利害高风险的大规模选拔考试,尤其需要走好“平衡木”,以严谨、细致、公正、科学的态度和方法,筑牢高考的公平公正之基;对社会高度关注的教育政策决策过程尤其要重视程序,广泛征求民意。
(作者系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教育信息与数据统计研究所副所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