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科研是教育发展的主要生产力,是教师成长的“脚手架”,是学校品质提升的“助推器”。
但是,我们的教育科研有时会不同程度地走入误区。坐而论道,以文代研,将教育科研简单等同于写论文,且多是文字堆积,与教育教学实践相脱节;隔岸观火,不闻不问,认为埋头教学才是真功夫、硬任务,而教科研是虚任务,无所谓;被动研究,认为课题研究是学校的要求,硬着头皮“被研究”;教研分离,重“形”忘“神”,教研组活动看似活动忙忙碌碌,活动形式多样,却不知如何解决教学问题。
因此,教师应该走“本真”的教育科研之路。从研究起点来看,这是自然的,是真实、健康的,是去功利化的,符合学校文化核心价值观要求;从研究过程来看,这是本着求真务实的态度的,体现个性需要、自主探究;从研究结果来看,这是要攻克“死结”、解决“瓶颈”教育科研问题的,促进学生、教师、学校可持续发展。
教育科研,只有真正触及学校和教师的实际,才能激发科研的活力,进而推动学校教育科研的发展。为此,学校应开展本土化、特色化的课题研究。
根植“微”点,见微知著。学校可开展体现主动性、生长性、原生态的“草根”研究,采用自下而上的方式,开展教师校级“微课题”草根研究。“微课题”推行“小问题、小方法、小体会”,破解贴身的教育教学难题,提高课堂效率。“微课题”倡导“行动即研究,研究即收获”的思想,让课题研究重在过程,赢在过程。在“微课题”的基础上,教师再申请更高级课题的申报,提升为县市级以上的立项课题,学校又以科研专家为引领开展研究,体现研究的高层次和前瞻性。
关注断点,无缝衔接。学校教育教学中,肯定有一些缺少衔接的研究领域,如幼儿园和小学之间的学段衔接、各学科之间的衔接、各部分之间的衔接等。课题研究可以去发现这些断层之处,去弥补缺漏,架设纽带,使学校教育教学形成一个整体。
聚焦重点,相得益彰。课题的研究,有助教师开阔视野,更按教的规律办事;课程的意识,有助教师扩大课堂的外延,更按学的规律办事。在深化课程改革的积极推进下,开发拓展课程成为了现今课程改革的又一重要内容。学校应加强课题研究与课程建设的整合和深化,使得课题研究、课程建设合二为一,相得益彰。
另外,新一轮课程改革以来,各学科的疑难问题也就逐渐出现,课题研究就应破解这些教育教学的疑难,真正彰显科研的力量。比如,作业与练习一直以来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一项疑难问题,可在对整个学习过程的分析下,准确定位,使学习以课堂练习为依托,切实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校本研修是学校教育科研常态开展的主渠道,只有校本研修建设好了,教育科研才能走向正轨。为此,学校可尝试开展“半天教研”、打磨“绿色课堂”。教研组是开展教育科研的重要载体,教与研结合才能以研促教、以教带研;尝试借教育名家激活科研内驱,以名家引领为动力,全面营造浓厚的教科研氛围、提升教师科研能力;成立校内的“研究院”,比如“小学语文研究院”,以研究强能力。
“本真”教育科研使教师树立了“学术至上”的理念,使教育科研成为了教师自身成长的内在需求,从而养成了善于反思总结、动笔积累的科研好习惯,使一批爱业、勤业、精业的教师在活动中脱颖而出,助推学校持续发展。
(作者单位:浙江省余姚市东风小学教育集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