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零教育信息网 首页 > 教育新闻 > 新闻阅读存档 > 正文 返回 打印

守望幸福的教育

[db:作者]  2016-03-02 18:00:00  互联网教育报

幸福天使与幸福校园“掌门人”

    走进广东省佛山市三水中学附属初中,放眼望去,满园尽是学生青春悦动的身影:这边是一个学生娴熟地表演花毽绝技,那边是一排排学生在跳绳;足球场上一群“追风少年”你追我赶……每一个学生都特别投入地“玩儿”着,每一个学生脸上都洋溢着开朗纯真的笑容,这笑容简直要把人的心都融化了。

    三水中学附属初中坐落在风光旖旎的云东海大道,是三水区的直属初中,学校历史悠久、师资力量雄厚、教学成果显著,是当之无愧的岭南名校。在近百年的办学历史中,学校始终追求“让每一位学生的个性和才能都能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展,让每一位学生都能最大限度地享受到成功的喜悦。”尤其是近年来,学校大力倡导研究性学习,深化课堂教学改革,走特色办学,智慧育人之路。着力构建“课堂高效化”“教学生活化”“活动个性化”的“三化”教学特色,用心打造智慧教育,打造幸福校园。

    幸福校园“掌门人”

    一群幸福的学生背后必然有一个善于思考的校长。提到三水中学附属初中就不得不提学校的“掌门人”邵仲文校长。富有亲和力的笑容和用不完的精力,是许多人对他的第一印象。

    谈到三水中学附属初中教育的本质,邵校长毫不犹豫地说出“以人为本”四个字,然而在看似平凡的表述背后,却是他伤痕累累的教育记忆。

    多年的教育生涯中,邵仲文曾经教过许多优秀的学生,但他们无一例外到毕业的时候,除了考试其他都不擅长。这是典型的应试教育悲哀,太过功利的教育完全剥夺了学生的自主与个性。

    著名的“钱学森之问”也让邵仲文感受到极大的震撼,“为什么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人才”?我国基础教育经历了多次课程改革,却依然未能有效解答“钱学森之问”,这道艰深命题让邵仲文与无数教育人一起,陷入了反思,也让他将培养个性人才作为学校教育的重要使命。

    不断积累的痛苦让邵仲文极其渴望有一个平台。当他走上三水中学附属初中校长岗位时,他内心是抑制不住的激动和澎湃。邵仲文唤醒了早已深埋的梦想,做好了详细的顶层设计,一场学习的革命就此展开。革命的首要任务很明确:构建“课堂高效化”“教学生活化”“活动个性化”的“三化”教育体系。

    课堂高效化让学生快乐学习

    教育人士李炳亭曾说过:“从本质上说,课改一旦触底就是‘改人’。在很多人眼里,教育就是教学,教学就是上课,上课就是灌输,灌输就是分数,这样一路‘狭窄化’,慢慢地教育就退进死胡同了。”为使三中附中的教育跳出传统教育的固有模式,以邵仲文校长为首的校领导班子锐意改革,着力构建高效课堂。

    该校从源头抓起,以“有效备课”为切入点,保障高效的课堂。目前该校形成了科学的、实用的、可操作的“集体备课”的流程:自研教材——分工主备——集体研讨——修改施教——反思提炼、个性创新、形成特案。这样的备课实用有效,可操作性强。即使有的青年教师经验不足,在这个过程中也会得到老教师的指点和帮助。这是一个不断打磨、提升的过程。在这过程中,优秀教师的经验得以传播,集体的智慧得以发挥,青年教师不断成长,本校教研的功效和过程得到了落实,保证了备课的质量。

    在提高备课质量的同时,三中附中人不断优化课堂教学,实行课堂教学“加减”法。该校大力倡导教师们在课堂教学中转变观念,变教室为学室,化教时为学时,优化时间安排,课堂教学做到三“减”三“加”:一是减教的密度,减了教师的“满堂灌”,加学的密度,加了学生的“满堂学”;二减知识密度,加问题密度;三是减听的密度,减了学生的被动听课,加练的密度。

    如今,高效课堂给三中附中的学生带来了巨大变化,课业轻松有趣多了,老师变得更像朋友,枯燥的作业也变得丰富多彩起来,难怪学生们说“喜欢现在的学校”。

    教学生活化让学生拓宽视野

    课堂小天地,生活大课堂。生活是教育的源泉,是教育的“根”。因此,三中附中大力倡导教育要打破教学与生活之间的“壁垒”,让学生在生活中学知识,在教学中悟生活,即教学“生活化”。

    如何真正实现教学生活化呢?学校实现了教学素材生活化和教学方式生活化。一方面,学校替换了教材中离学生生活实际较远的材料,使知识具有亲切感。例如:政治老师在讲授人格尊严权的时候,先让学生搜集身边的一些侵权行为、现象,如给别人起侮辱性外号、迟到了冒签别人的名字等行为,课堂上在学习了基础知识后,让学生围绕这些事例去分析讨论,这样教学效果比只利用课本提供的素材去说教好很多。

    此外,学校还将学科知识与生活现象、社会热点问题巧妙结合,使知识具有时代感。例如:历史科组把“广佛地铁开通”、“我国载人宇宙飞船与天宫一号成功对接”等时政来说明我国在第三次工业革命中所取得的成就;讲关注民生联系到俄国农奴制改革和日本明治维新共同解决了土地问题这一民生问题……从而使枯燥的知识具有鲜活的生命力,贴近社会生活。

    在邵校长看来,教学的生活化关键是课堂教学的生活化。结合几年来各学科教学实践,三中附中总结了生活化教学的“四环节模式”,即激活生活经验,设疑导入;创设现实生活的情境;学以致用,提高生活能力;课后延伸,开展实践性活动。

    生活有多广阔,教学就有多广阔。三中附中的教学“生活化”,就是要让教师在课堂教学的广阔天地中引导学生自觉运用生活工具。“课堂小天地,生活大课堂。教师要帮助学生摆脱束缚、呼吸自由、鲜活的空气,让教学与生活接轨、与生命会晤、与社会共存、与时代共进。”邵仲文校长表示。

    活动个性化让学生个性发展

    什么样的课程制度才是真正适合学生,并有利于他们全面发展?好的课程制度,应该是帮助学生从孤立的分科学习,发展为综合课程学习,要支持学生的个性发展,让每一个学生的成长都能够得到课程的滋养。三中附中的课程建设即是如此!

    开设丰富多彩的校本选修课程。学校在严格执行国家课程的同时,加大校本课程的开发和实施力度,为学生的个性发展搭建舞台,同时也通过校本课程的实施展示学校的教育个性,提升学校的文化内涵,实现学校特色品牌课程,真正让课程文化引领学校特色发展。该校根据老师的自身特长,开设了多门校本课程,如形体、书法、心理、阅读欣赏,学生全员参与,排入日常课程表。涵盖艺术、体育、方言、历史、人文等多个领域10余门校本选修课程,根据学生自主报名,集中安排在周二下午第三、四节课,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到自己喜欢的教室上校本课程选修课。

    精心设计体育第二课堂活动。学校严谨组织体育竞赛,力求体现特色,体现创新,使体育活动经常性、多样化、大众化。学校的体育大课间活动组织篮球、羽毛球、乒乓球比赛、拔河比赛等活动,丰富了学生的课余生活,增进学生的身体健康,培养学生强烈的集体主义荣誉感和竞争意识。

    给有文艺特长的学生开辟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学校通过组织开展一系列丰富多彩的课外文艺活动,使学生得到更多更具体的艺术学习和体验,艺术才华得到以充分展示,营造了一个追求美、欣赏美、创造美的环境和氛围。还开设形体课、书法课和舞蹈、乐器、合唱、动漫等兴趣小组。每年的动漫节,学生穿着自己喜欢的动漫角色的衣服穿梭在现实生活中;艺术节举行的长卷绘画活动,让学生充分发挥个性特长,展示绘画天分;学校建设了高规格的舞蹈室、琴房、乐器室,让有特长的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去练习和弹奏。

    学科社团活动各具特色。据了解,三中附中每学科至少成立一个社团,开展的社团活动深受学生的欢迎。如文学社、英语俱乐部、气象观测、自然密码、奥林匹克竞赛、航模、海模小组等。课余活动形式多样,机器人FLL竞赛、软件制作比赛等让爱好电脑网络的学生尽展所长;除了鼓励学生参加校内的文艺活动外,学校还组织学生多参加校外有意义的文艺活动,如参加“铁人三项”国际赛事的开幕式、到香港参加童子军交流活动……学校定期举行知识讲座、文艺汇演、知识擂台赛等。这些活动为学生开辟了一片培养兴趣、发挥特长、展示才华的蓝天,让学生尽情放飞自己的梦想。

    放在今天基础教育的大背景下去审视,三中附中的改革,是一场自发性、草根式的内部改革,它挣脱了无数压力与束缚,坚持自己对教育的理想,走出了一条具有鲜明特色的“学习革命”新路。“三化”教育体系遵循教育规律,把握学生的成长规律,回归教育的本源,真正引领三中附中成为学生乐学的校园、名副其实的素质教育学校和高素养人才培养的土壤。“我真心希望能留在三中附中工作10年、20年,真正地沉潜下去,静待花开。哪怕一辈子只做好一所学校,我都是愿意的。”邵仲文校长坚定地说。(代 果 海 峰)



http://www.00-edu.com/jiaoyu/1/2016-03-02 180000/239297.html十二生肖
十二星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