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汕头市龙湖实验中学的减负行动风雨兼程,步履铿锵,从2011年2月至今已走过了五个年头。审视这段不平常的历程,使人深深感到“方向对了,目标就不会错;目标对了,行动就不会错”。学校顺应时代发展要求,把握正确的发展方向,把减负作为第一要务,使教育逐步回归原点。这五年来,学校力排阻力,一往无前,在减负的路上一步一个脚印,取得了优异的成就。
1抓学习动员,转变观念,营造氛围——减负增效提质的前提
学生课业负担过重,是长期困扰我国基础教育的一个“顽疾”,它使教师累,学生苦,家长怨。一方面,喊着素质教育;一方面升学比拼又愈演愈烈,教育在减负和升学的“迷阵”里迷失了自我。尽管减负是一个需要全社会共同关注、教育内外各方面相互携手的社会系统工程,减负之重任,远非学校所能独立担当与包办,但学校仍然可以有所作为,也应该有所作为。学校有责任,也有决心、有信心去努力把它做好。而转变和更新教育观念则是减负增效提质的前提。一方面,学校组织教师认真学习《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等文件,领会其精神实质,不断加深对减负的必要性和重要性的认识,增强投身教学改革的使命感、责任感和紧迫感,逐步树立科学的教育发展观、质量观。一方面,联系实际查找问题和危害,通过组织座谈、讨论,开展调查,收集学生、家长对减负的意见等方式,进行分析梳理,研究对策,拟订措施,出台了《关于减轻学生课业负担,全面提高教育质量的实施意见》。同时,通过教工大会、教研组长会、年级长会等,层层宣传发动,利用宣传橱窗、黑板报等创设减负提质的氛围,在学校营造一个师生达成共识、齐心协力减负的环境。良好的氛围和环境为减负提质提供了有力的保障。龙湖实验中学给自己立下了“军令状”:要么不做,要么做好。学校领导班子带领全体教职工排除各种困难和阻力,勇往向前,义无反顾,下决心全方位地启动减负行动,采取“堵”“疏”“开”的策略,堵住不规范的办学行为,疏通优质高效的发展之路,开启学生自主、健康、全面成长的时空大门,努力让教育回归原点,走出一条减负增效的发展之路。
2 抓教师队伍的建设——减负增效提质的关键
要实现学校发展,要实现减负增效提质,就要牢牢把握首先发展教师这一关键。“轻负高质”首先是师德的表现,也是教师能力的表现,更是教师责任的表现。学校一是抓根本点——师德建设,提高教师的思想素质,努力形成优良的教风。在教师中开展“六比”活动:比师风正、比师表端、比师心慈、比师纪严、比师教勤、比师业精,提倡“爱学生,讲师德;爱学校,讲质量;爱岗位,讲职责;爱事业,讲奉献”。同时,还开展了“最受欢迎的教师”评选活动、“师德提高年”活动,设立“教师特别荣誉奖”,树立正面典型,引导教师向身边的榜样学习,以德育人,以德施教。二是抓中心点——教师专业化发展。通过“理论学习——良师引领——课题带路——同伴互助——自我反思”的途径促使教师成长;注意发挥骨干教师的作用,落实“青年教师成长导师制”;把校内培训与校外学习结合起来,理论学习与教学实践结合起来,教育教学与科研结合起来;每年举行一次教师全员参与的赛课活动,这既是“全民大比武”活动,也是教师展示风采的舞台。这些措施较有效地促进了教师队伍的整体优化、均衡发展。几年来,学校承担的省、市、区、校级课题共28项,做到“学校有规划,组组有课题,人人有研究,堂堂有探索”。学校要求教师每课要有教学反思,每学期要有教育教学论文,一学年读一本理论专著,通过“学习——实践——反思——交流”,不断提高教科研水平,有力地推动学校的教学改革,使一批青年教师经过磨炼、打造,迅速脱颖而出。学校还建立了较完善的教师评价体系,以评促动,较好地发挥其导向和激励作用。
3 抓课堂教学改革,打造高效课堂——减负增效提质的必然途径
可以说,课改是学校改革的“深水区”,我国启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已历时十余年,其间因课堂改革而一举成名的江苏洋思中学、山东杜郎口中学等学校,是教育界勇者。但是,像这样的学校毕竟是少数,更多的学校更多的课堂依然故我,没有把改革的春风吹进课堂。课堂教学不改革,减负增效提质就是一句空话。受洋思中学等改革成功校的启发和鼓舞,学校也下决心走上课改的尝试之旅。这些学校的成功经验给了龙湖实验中学一个很大的启示:把课堂还给学生,真正做到以学生为主,必须抓住教学模式这个根本。因此,学校开始努力朝着变“先教后学”为“先学后教”的方向进行变革。经过几年的改革试验,初步构建了较有本校特色又较切合学校实际的“一三五”课堂教学模式,即在教学中以“学习目标”为一条主线,形成“自主、合作、探究”三大教学特点,设置“明确目标、自主感知、合作探究、成果交流、达标检测”五个教学环节,有效地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变拼时间为拼效率,拼课后辅导为拼课前准备,拼重复训练为拼举一反三、触类旁通,拼吃苦精神为拼学习兴趣,拼师生消耗为拼教育智慧,使减负增效提质在课堂上落到了实处。
4 抓作业改革——减负增效提质的突破口
作业是减负绕不开的话题。在很多人的眼里,作业就是减负与增效之间不可逾越的鸿沟。其实,减负不是不要作业,而是要研究作业、精心设计,让学生爱做,并收到良好的效果。因此,学校开展了较系统的作业研究,下大力气抓作业改革,把它作为实现减负增效的一个突破口。
作业的有效性主要体现在作业的设计、作业的布置、作业的反馈和作业的管理等方面。设计是基础,布置是关键,反馈和管理是保障。当前,在这几个环节上,普遍存在重数量轻质量、作业批改形式单一、作业讲评滞后等认识误区和实践误区,为了找到提高作业有效性的途径和方法,学校注意加强作业研究,努力优化作业管理,积极进行指向减负增效的作业改革。
一是在作业设计上,学校在学生中开展“课堂教学与作业有效性”“学习成绩与作业设计、布置、批改”等调研,发现只有兼具工具性、人文性、综合性和实践性的特点,才能算是有效作业。内容封闭、形式单一、机械重复等问题,是学生憎恶作业的最重要的原因。因此,学校认真组织教师围绕作业设计展开讨论,并达成了共识:作业的设计与实施要实现几个转变,即在作业要求上,由统一性作业向选择性作业转变;在作业内容上,由单一性作业向综合性作业转变;在作业方式上,由独立性作业向合作性作业转变;在作业评价上,由教师一方评价向多元化评价转变。在此基础上,学校明确提出了作业设计的原则和要求。作业设计的原则是“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原则,增加作业趣味性的原则,减轻学生负担的原则,适合学生个性差异的原则,与学习目标相一致的原则”。作业设计的要求是“让学生尽量多做思维含量高和需要亲力亲为的作业,培养学生获取新知识、解决问题、交流与创新的能力,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好习惯”。在具体操作上,第一,注意有针对性,要力求准确、全面覆盖相关知识点,突出重点,解决难点,力求少而精;第二,注意有区分度,统分结合,兼顾各个班级的不同情况,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区别对待;第三,要求设计的作业,教师要先做一遍,体会每道题目的目的性和解答关键,精心选择并准确把握作业的难易程度及完成时间。
二是在作业布置上,考虑到由于学生的基础知识和能力发展水平不同,所以对作业有不同的可接受量度和可接受难度,如果让学生去做能力之外的作业题那是低效、无效甚至是负效的,往往会造成一部分学困生疲于应付,只是盲目地、机械地完成作业,没有自我反思的时间。这不利于学生的长远发展。针对这种情况,学校在作业布置上,首先控制作业总量,初一、初二年级每天不超过2小时,初三年级每天不超过2.5小时。其次实行作业布置弹性化,不搞“一刀切”。作业分必做题和选做题:必做题是基础题,属“规定动作”,所有的学生都要完成;选做题是较难的题,属“自选动作”,学生可量力而行,实在不会的可以不做。
三是在作业批改上,要求做到“有发必收,有收必改,有改必评”。因为,批改的过程是了解学生、沟通思想的过程。具体要求是:首先批改要讲科学、讲规范、求实效,批改过程要认真细致,准确无误,无漏批、误批现象。其次严禁让学生代替教师批作业,也不准将编拟习题、书面作业的过关、作业批改等工作事项布置给家长,杜绝硬性摊派“家长作业”。最后要及时批改,及时讲评,及时总结。一般作业当天要批改完毕,作文一周内完成批改,以便及时检查教学效果和发现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根据学生完成作业的情况,及时调整自己的教学。对错误集中(一般错误率在40%以上)的作业要集中订正,要求教师要花大力气,让学生形成改错题的习惯,要求学生设立自己的错题集。错题集的形式可各不相同,但都是学生自我的评价与分析。这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最有效教学途径之一。在批改、讲评、总结中,注意多用激励性评语,多给学生一些希望和肯定,以便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由厌学到乐学;也注意多给学生一些学习方法的指导,使学生学起来感到轻松,感到有阶段性的成就,这样才能从根本上逐步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学习能力和学习成绩。
四是在作业的管理上,第一,建立“备课组长把关制度”,备课组长要认真负责把好集体备课关,集体备课要把一部分重心放在备作业上,各科作业的内容、数量、要求等要经过全组讨论后决定。第二,设立“学科课外作业控制表”,由备课组长负责按时填写备查。控制表包含学科、作业内容、有关知识点、设计目标、预计完成时间等要素。控制表中的目标可让教师理清思路,防止作业随意性、盲目性,也可让家长吃上“定心丸”——孩子在预估时间内完成了题目,就算能有效达成当天的学习目标,无需再追加作业。第三,实施“控制作业总量年级长负责制”,形成包含总量控制、年级汇总、级长调控的作业前置监控系统。第四,实行“作业情况上报制度”,各班设立学习信息员,负责填写《作业布置情况登记表》,定期上报教导处,教导处一经发现问题立即进行干预和调控。第五,要求每位任课教师树立整体意识和责任意识;要去掉“我先‘裁军’我吃亏”的思想,在作业布置上自觉“裁军”,不与其他学科抢时间、争地盘;要加强作业指导,为学生高效作业提供技术与制度支持。例如,指导学生用不同的方式分类完成作业;指导学生加强解题后的回顾与反思,等等。
经过几年的努力,学校在探索作业改革,提高作业有效性,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减轻学生学习负担上取得了较为可喜的成效。实践说明,让学生在继高效课堂之后,把听懂教师讲的内容化为自己掌握的技能,进行有效高品质的作业练习,这是提高教学质量关键的、必不可少的环节,它使减负的精神得到了落实,使增效的目的得到了实现。
5 抓校本活动课程,促学生多元发展——减负增效提质的重要渠道
“提质”不等同于仅仅提高分数,而是学生的全面发展。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难以落到实处,“减负提质”就是空谈。可以说,课程结构决定着学生的素质结构,除了国家课程外,构建具有本校特色的校本课程显得十分必要。课堂教学效率提高了,课后作业少了,学生就享有更多的业余时间。因此,学校开设了包括身心健康类、人文修养类、艺体技能类、实践体验类、学科拓展类等校本活动课程,让学生从兴趣和需求出发,主动参与、选学,多元发展。特别是注意“四大引领,”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发展。
一是引领学生走向书籍。各年级均开设阅读课,有组织有指导地引导学生“好读书、读好书、读书好”。每年“世界读书日”开展校园读书活动,各班设立图书角,学科教师向学生推荐优秀书目,组织读书心得交流活动等,引领学生“读好社会的书、生活的书,读好自己人生的书”。二是引领学生走向校外。例如,参加社会实践活动、科学考察活动、青年志愿者活动等,在社会环境中培养学生坚韧的品格、社会的责任感,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三是引领学生走向“舞台”。如今,在学校体育节、文艺汇演、器乐比赛、棋类比赛、英语短剧表演、社团活动、学科兴趣小组活动中,到处活跃着龙实学子的身影。四是引领学生走向阳光。学校注意在学生中开展阳光教育,举行“阳光少年”评选活动。心理辅导教师有针对性地开展学校层面、班级层面、班主任层面、心理层面等系列活动,构建心理服务体系,开拓了德育创新途径,让学生走向阳光。
近3年,学校又在学生中开展了三项特色活动。一是“百科讲坛”活动。就是以讲座形式,题材由讲课教师自选,注意健康性、知识性、趣味性,以激活学生求知欲望,开阔学生知识视野,让学生获得精神、文化的享受和学习的乐趣,提升了学生的品位。二是汉字书写活动。三是谜语学习活动。去年,学校学生作为广东省仅有的一支代表队参加第二季《中国谜语大会》比赛,他们以丰富的知识储备、敏捷的逻辑思维和良好的精神状态,冲入决赛,夺得铜牌,赢得了广泛赞誉,引发了市、省近十家报社、杂志社、电台和电视台的记者纷纷上门采访,想了解学校办学的“秘诀”所在。汕头电视台还在《今日视线》节目中专题介绍了学校开展三项特色活动的情况。
几年来,学校一大批学生在音乐、体育、书画、棋类、机器人及学科等方面的竞赛中获得了优异的成绩,师生在市级以上各类竞赛评比中获奖的有812项。在连续三届全国青少年机器人竞赛中,学校学生代表广东省参赛均夺得了初中组一等奖,获得三连冠。2016年1月14日,《南方日报》以题为《汕头机器人教育的12年》对此作了特别报道。
6 抓制度管理和评价机制改革——减负增效提质的保障
为给减负增效提质行动保驾护航,学校加强了制度建设和管理,出台了《关于减轻学生课业负担,全面提高教育质量的实施意见》,明确了工作目标、工作要求、工作措施和实施步骤。此外,还配套了《关于控制有偿家教的措施和要求》《问责制的实施意见》《绩效工资实施办法》《学生作业要求》等制度,把问责制、奖励性绩效工资、评优评先等同减负增效提质工作挂钩。对减负明确规定“八不许”:一是不许私自添加作业量;二是不许变相体罚学生,多遍罚写作业;三是不许留过多的、无用的、机械性抄写的作业;四是不许以任何形式到校外印刷学习资料(包括让学生去复印);五是不许利用自习课面向全班学生讲课或未经教导处允许组织全班学生做练习或测试;六是不许私自增加平时考试的次数;七是不许私自征订教辅资料;八是不许在学生中公布全班学生考试成绩名次。制度管理较有效地规范了教学行为,保证了减负行动的正常健康开展。
评价制度对教育教学活动具有导向和激励的作用,为此,学校注意改进教育教学质量的评价制度,全面评价学生德、智、体、美诸方面的发展情况,对学生的评价注重发展性、教育性。为打造高效课堂,学校积极引导教师改革课堂教学评价标准,努力实现三个“转向”:一是评价目标从“单一”转向“多元”;二是评价主体从“重教”转向“重学”;三是评价重点从“形式”转向“效果”,从而推动了课堂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化。
7 抓家校联动,形成合力——减负增效提质的必要举措
学生家庭是打造学校有效教育的重要资源,家长是规范办学、深化素质教育的强大后援和参与者。学校注意充分利用家庭这一重要的教育资源,充分发挥家庭教育所独具的优势,利用家访、家长会、家长开放日、家校联系卡、专家讲座等载体宣传减负增效提质工作,积极引导家长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掌握科学的教育方法,尊重子女的健康情趣,培养子女的良好习惯。通过拓展家校QQ群、短信平台和校园网等现代化形式,实现家校合作日常化,提高学校、家庭减负工作的一致性,争取家长积极主动配合学校开展教育,合理安排孩子课余时间,不违背孩子意愿强制其参加社会补习和滥购学习辅导资料,防止“校内减负,校外增负”,家校沟通配合,共同减轻学生课业负担。
几年改革的实践,学生作业少、负担轻、活动多,但学习成绩却没有下降。虽然学校生源在全市不是最好的,但每年中考成绩斐然,平均分在全市一直名列前茅,95%左右的学生考上国家示范性高中。同时,中考尖子生也十分引人瞩目。在全市240多所中学8万多考生中,学校学生个人中考总分2012年获得第三、第五名,2013年获得第一、第三名,2014年一举囊括了第一、第二、第三名,2015年获得第四名、市区第一名。几年来,学校先后获得了市“德育先进学校”“广东民办教育优秀奖”“全国教育科研先进学校”“全国课堂教学先进单位”“全国教育改革创新示范校”“全国最具办学特色示范校”之一等荣誉。
如今,“减负不减责任,减负不减质量,减负更要增效”已成为广东汕头市龙湖实验中学每位教师的信念,已逐步内化成大家的自觉行动,形成了良性循环。学校的减负行动也越来越得到广大学生家长的认可和支持、配合。回顾走过的路,“龙实人”痛并快乐着。“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在减负路上,广东汕头市龙湖实验中学会勇敢地一直坚持走下去,将减负增效提质的工作进行到底。
(许慈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