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修订的《幼儿园工作规程》对幼儿园任务进行了调整,把德育提到了智育、体育、美育之前。这是落实教育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需要,也反映了当前国家对文明素养教育重视程度的提高。但长期以来,在一些幼儿园中,德育工作往往被看作是离幼儿较远、较虚的东西而得不到足够重视,或者虽然被重视但因难以操作和把握而落实不够。其实,如果我们的园长和教师善于把德育化虚为实,找准实实在在的抓手与着力点,德育工作是能够开展好的。
首先,在认识上,要切实领会和把握德育丰富而具体的内涵,避免理解上的臆断和偏颇,防止走进误区。一提到“德育”,一些人往往凭借主观想象和僵化的思维,仅仅联想到“思想品德”“政治说教”等寥寥可数的相对枯燥的字眼。其实,德育的内涵是丰富而具体的,不是枯燥、单调的。例如,新《规程》在“幼儿园保育和教育的主要目标”中提出,德育工作要“萌发幼儿爱祖国、爱家乡、爱集体、爱劳动、爱科学的情感,培养诚实、自信、友爱、勇敢、勤学、好问、爱护公物、克服困难、讲礼貌、守纪律等良好的品德行为和习惯,以及活泼开朗的性格”。我们不难发现,这些要求与孩子们的生活场景、成长环境、行为习惯等实际日常生活是密切联系、息息相关的,也是丰富多样、能够结合现实进行把握和落实的。
其次,在操作上,要采取幼儿喜闻乐见的形式,结合丰富多彩、具体生动的活动进行,避免空洞说教和生硬灌输。学龄前幼儿有其自身的生长发育特点和学习规律,往往需要通过具体、生动、可感知的形象来感受生活、获得经验和知识。我们的德育工作,也必须遵循幼儿成长规律,考虑幼儿的兴趣和接受能力,结合幼儿在园一日生活,通过孩子们喜欢的丰富多彩的游戏和活动来进行。例如,可以在丢手绢、捉迷藏、跳格子等集体游戏活动中,有意识地渗透规则、纪律等要求,逐步培养和强化幼儿爱集体、守纪律的品质与习惯;可以通过组织民间传统节日主题活动,让幼儿积极参与包水饺、做风筝、玩剪纸等活动,感受和认识家乡的风俗、民情,不自觉地接受热爱家乡的情感教育;可以在喝水、用餐、领取活动材料等环节要求幼儿自觉排队,从而逐步培养和巩固幼儿讲礼貌、守秩序的文明习惯与素养;等等。通过这样寓教育于具体活动的方式,相信幼儿会受到良好的熏陶。
另外,在节奏把握上,要结合孩子的不同成长阶段和接受能力,循序渐进、由浅入深地进行。例如,结合孩子入小班、进中班、升大班的成长过程,伴随孩子生活范围、社交圈子的不断扩大和认知能力、理解能力的不断提高,逐步加深主题教育内涵,有步骤地开展爱家庭、爱家乡、爱社会、爱国家的教育。如果不顾幼儿的理解与接受能力,一味灌输式地说教,是难以取得实效的,甚至会适得其反。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这一描写春雨润物的诗句,可以用来形象地描述教育发挥作用的机理,也可以启发我们的教育工作方式。我们的德育工作特别是幼儿园的德育,也应该注重潜移默化,善于化虚为实,追求“润物细无声”的效果。唯有如此,我们的德育工作才会取得实效。
(作者单位:山东省潍坊市教育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