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典礼上,学生将20年后的梦想卡片交给校长保存。 作者 供图
长期以来,社会将升学作为学校评价的唯一价值取向。而真正的教育,应该着眼于健康人格的培育和精神品质的提升。因此,我们提出以美育重构学校生活的教育主张。作为一所百年名校,我校努力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学校悠久传承的历史文化相结合,以传统文化筑牢学生的精神底色,以学校精神涵育师生的道德品格,以课程整合传递教育的价值追求。
围绕核心价值观 重构中学生活
南菁高中创办于1882年,其前身是著名的“南菁书院”。在长期的办学历史中,曾培养了大批杰出人才,如黄炎培、陆定一等国家领导人,蒋新松等10多位院士和10多位将军,还有汪曾祺、顾明远等一大批文学家、教育家、艺术家。昔日的辉煌成了今天我们继承的精神传统,也让我们能够于社会主义新时期秉持核心价值,坚守育人理想,创新书院教育模式。
我们力求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到校园生活的细节之中,创造一种充满人情味、亲和力、正能量的学校氛围和教学观念,使学生在既有别于社会又不脱离人情的审美气氛中健康成长。
每年5月,我校50多个学生社团协同开展校园文化艺术活动。其中“校园商业一条街”活动就使校园呈现出“社会”的氛围:学校主要道路一夜之间变成了商业市场,面向全市所有学校开放。学生们通过市场调研,制定商业营销方案,深切体验与人沟通、谈判的生活场景,从而对“中学生活”有了别样体验。活动的浅层意义是增加了学生们对市场经济和社会规则的理解与认识,但这还不是“重构校园生活”的关键,我们的着眼点在于:这条“街”在学生的学习生活中插入了一段不同的生活经验,不但丰富了对生活的认识,也让他们在另一种情璄中完成了学生身份之外的自我想象——这是一个价值建构的过程,也是学生成长为“完整的人”的过程,更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中学教育中得以实践的过程。
什么样的生活才能使学生成长为“完整的人”?我们的回答是:“审美的生活”——以美育为特色、以充满想象的艺术生活氛围作为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立足点和主战场,即一种既有别于社会又不脱离人情、充满审美气氛的中学生活。在这样的生活中,学生们可以体味到天然的生活之美,在铃声、作业,班会、考试、课间操、升旗仪式之外的零零碎碎、点点滴滴中寻找到“完整的人”的想象,实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潜移默化的濡染和浸润。
围绕传统文化 涵养学生审美意识
我校2011年以“中国传统艺术与审美”为项目,成功申报了江苏省首个美育课程基地。此后一直以传统文化的美育为核心开展教育教学实践,实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
首先是环境育人,让学生在充满价值追求的文化校园里浸润、成长。我校新校区位于江阴东南的敔山湾中,虽远离市区喧嚣,但绝非荒野,从走进校门的第一步开始,就有一系列富有传统价值的文化景观:校门口的“南方之学,得其菁华”巨石、校园中间的“正学亭”,还有“书味亭”以及“沈鹏艺术馆”等校友捐助的建筑。通过校园环境建设,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思想性与园林、建筑的艺术性高度结合。
其次为“校史育人”。学校第一任校董会主席、主张“实业救国”的清末状元张謇为南菁校训题词“忠恕勤俭”,今天,这四字校训已经逐渐凝练成南菁学校精神,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浑然天成,滋养着学校的每一位师生。学校不但教育学生要以“忠恕”待人,在学校计划、教学制度等安排中也尊重学生的需要、兴趣、爱好,尊重学生对教育内容、方法、途径等的自由选择权。
书院传统和革命传统,孕育出我校传统文化教育的第三个层面——“精神育人”。2012年130周年校庆期间,1948届校友中的三位耄耋老人:沈鹏、顾明远、邢秀华捐赠设立的三座艺术馆(书屋),成为“精神育人”的物质载体。今天,每一届新生的第一课就是参观学校艺术馆,将“爱国、勤奋、诚信、友善”的价值追求转化为“勤奋学习、立志成才、关心他人、服务社会”的实际行动。
围绕美育课程 整合落实核心价值观
课程整合是核心价值观教育的有效载体。南菁的课程整合更强调全人发展的课程价值取向、科学与人文相结合的课程文化观。如我校独特的校本课程《国兰与文化》美育课程群,就含兰花养殖、兰花诗词鉴赏、兰花描摹与创作等课程门类。学校专辟大面积玻璃房,以“兰桂齐芳”为题,开设兰花养殖基地,以此涵养学生“兰生幽谷,不以无人而不芳”的君子品格。
而各种主题文化活动,则让学生浸泡在爱国诗词、名家经典、金曲雅乐之中:以爱国主义为主题的辩论赛、走进企业或大学开办的十八岁成人仪式、以弘扬社会功德和家庭美德为主题的社区实践……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南菁充分利用优秀校友资源、社会资源,强化高中生学业规划教育,例如邀请家长走进教室的“能量课堂”、每年二十场大学教授、社会名流来校开设的“南菁大讲堂”,都已成为我校的品牌活动。此外,学校还开设有《论语选读》《国学经典赏析》等校本课程。
通过如上课程整合与主题活动,南菁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融合了传统文化教育,落实为“公民素养”培育,为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责任意识、诚信精神和友善品质提供了多种可能。而这些可能又在学生自我管理和参与学校日常管理活动中加以践行,真正使“完整的人”走出课堂又没有完全脱离校园,让学生在中学生活中就完成人格的全面塑造。目前学校常规管理的检查、反馈、评比、整改等各方面完全由学生来操作,学生干部竞选和干部轮换是南菁学生自治的常态。
(作者系江苏省南菁高级中学校长、党委书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