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零教育信息网 首页 > 教育新闻 > 新闻阅读存档 > 正文 返回 打印

你不能不了解的“We-课堂”

[db:作者]  2016-04-14 18:00:00  互联网教育报

合作学习小组颁奖仪式 小组合作课堂 笕实校园 校运动会 博约学子宣誓

    从原来的城郊结合部,变为杭州的新中心,像许多城市新区学校一样,浙师大附属杭州笕桥实验中学每天都发生着变化(以下简称“笕实”),但是,课堂怎么变?

    “互联网+”来了,新课改来了,浙江省出台义务教育阶段课程改革指导意见,作为本次杭州市课改试点学校,怎样实施国家基础性课程的校本化改造,怎样改变传统的学习样态?

    2013年,杭州市江干区政府部门与浙师大签订战略合作协议,首个教育合作项目就是共建浙师大附属杭州笕桥实验中学。江干区教育部门领导说,两年来,在浙师大先进的教育理念、雄厚的教育资源、深厚的教研实力的引领支撑下,笕实抓住了课堂转型这个“牛鼻子”,已经初见成效;浙师大教师教育学院、浙师大智慧教育研究院院长周跃良说,“浙师大资源进驻给笕实带来了新的契机,提供了有力保障,为高校科研落地、笕实课堂变革找到了最佳契合点。”

    笕实从2008年开始进行课堂转型探索,从“328高效课堂”到“三自课堂”再到今天的“We—课堂”,高琼校长说,他们从1.0版到2.0版,正在探索3.0版。同学们说,“我们更喜欢现在的课堂”;家长们说,“孩子不仅成绩快速提升,也更热爱学习了”。港台的同行来了,欧美的同行来了,很多兄弟学校慕名而来,笕实以博约文化为轴心探索改革,串起“We-课堂”、学养课程、社团活动等综合实践,为初中课改摸索出一条新路径。

    基础性课程@“We-课堂”

    激活学习模式带来“鲶鱼效应”

    千百年来,教育已习惯了教习式。与此同时,改革的声音也一直不断,更多的学校在积极探索,比如著名的杜郎口模式。虽然“杜郎口神话”破灭,但对教育的思考还是留了下来。对初中来说,先学后教、自主学习能否实现高效课堂?

    笕实的做法给出了肯定的答案。不同的是,从“328”高效课堂到自治、自主、自助的“We—课堂”,笕实二次甚至多次开发自主学习范式,真正落地到课堂与日常学习中。

    上课铃响了,科学课代表杨锐走上讲台:“同学们,上课了,现在开始小组助学。”话音一落,各组在学科组长带领下聚拢起来,依次阐述各自分到的问题,有的组长还带领组员上黑板演示。观察下来会发现,学生展示时不仅讲答案,更要说原因。有学生出错了,同组成员立即帮他分析错因,并找到正确解法。

    另一边,张兰仙老师也没闲着。他在巡视、监督各小组展示情况,根据展示过程中的学生表现对各小组作出评价。“如果有1名同学不积极参与,小组就要被扣1分。气氛热烈表现优异的,适当加1或2分。”评价过后,老师要参与到各小组去,帮学生解决问题。

    这样的课堂,已在笕实各个班级年级落地生根并全面铺开。每堂课,老师面对的是若干小组下的全体学生。组内学生,成绩有前有后,习惯有好有差。课上操作流程是这样的:课前独学、学情调研——小组助学、答疑分工——班级群学、点拨质疑——重点研学、拓展提升——当堂检测、梳理验收。这五大环节,师生要同步完成。

    这就是“We-课堂”。它包含三层含义:“We”解释为“我们、咱们”,指师生共同构成“学为中心”教学形态;“W”还意味着Wherever:指的是泛在的、实虚融合的学习环境,即学习不仅来源于局限于传统课堂,还源自指尖上的全球学习资源;“E”指E-Learning(互联网+学习)即在大数据、云技术等对课堂形态的影响下进行的混合式学习和精准化教学。“We-课堂”的设计概念:Wherever We can E-learn(互联网+学习无处不在)。

    这样做的好处是什么?会不会出现弱者更弱的马太效应?

    七(4)班一个学习小组组长周积程说,组里小霖成绩偏后,小组助学时,他总会一边订正自己的导学案,一边辅导小霖订正和讲习题。为锻炼讲解能力,组内同学总把给全班同学讲题的机会让给小霖。下课后,同学也会督促小霖订正作业。在小组帮助下,近几次考试小霖成绩明显提高。

    “如果组内有偏科的成员,小组会针对他的弱项找老师一对一辅导,针对他的强项让他分享学习心得。”对“We-课堂”颇有经验的班主任余丹说,初中生竞争意识强,合作与竞争互为整体。对于助学、研学充分、积极、优秀的小组、个人,她不仅口头表扬,还告诉全班同学该分享哪里好,为什么好,怎样还能更好,慢慢把学生领上有效合作的轨道。

    更有效的是合作学习中的“四维”评价。学校副校长张艳介绍,“四维”评价是指课堂点赞式评价、成绩增量性评价、小组捆绑式评价、教师定向性评价,根据学生在课堂中的表现,产生日冠军、周冠军、月冠军、学期冠军,学校给予不同奖励,“如月冠军,发奖状奖品、开表彰大会、上校园展板、向全体家长公布表扬,还可能奖励看电影、参观、采摘等外社会实践活动。”

    让人担心的马太效应没出现,这种激活了不同层次学生的做法,倒是带来了“鲶鱼效应”:每个学习小组内,成绩靠前的学生问题研究更深入,成绩靠后的学生快速追赶。在杭州市江干区和其他第三方教育质量测评中,笕实均整体丰收,尤其是在增量评价中名列前茅。更重要的是,学生学习更主动、轻松,生活中更阳光、更自信。而老师们,也在课堂上逐渐驾轻就熟、挥洒自如,科研意识、反思能力大大增强,不少老师在区级及以上层面的研讨课、交流课中崭露头角。课题《初中新课堂教学的实践研究》获得浙江省教育科研成果二等奖。

    拓展性课程@学养系列

    成立杭州首个教育戏剧主题剧社

    围绕“博之以文,约之以礼”办学理念,笕实精心安排课余活动,通过合唱、舞蹈、戏剧等系列社团活动,激发学生兴趣、丰富学生生活、陶冶学生情操,“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实现“笕实梦·博约梦·中国梦”。

    为了实现学美术的梦想,每周,初中女生李梦都骗妈妈说去补课,实际上她是利用这个时间去捡易拉罐,积攒学费……

    看到这,全场观众潸然泪下。

    上述故事情节,来自2014年杭州市中、小学生课(绘)本表演大赛中,笕实乐想剧社选送的剧目《特殊的补课》。最终,该剧获亚军和最佳故事奖,评委和媒体盛赞它:“极具教育意义的新颖题材、娴熟的表演技巧、精美的舞台设计。主人公对母亲的理解,完美地诠释了孝敬父母的美德。”乐想剧社另一个参赛剧目《小小花木兰》同时获季军。

    用副校长王海兵的话说,“乐想剧社正在带动更多学生成为满怀激情与梦想的少年”。以剧社为载体开展的教育戏剧,早已融合到基础性课程中。

    2012年,学校成立乐想剧社,它也是杭州首个以教育戏剧为主题的中学剧社。教育戏剧是一种互动学习模式,是以戏剧形式,采用互动手法,让学生参与进来。教育戏剧在国内起步较晚,在欧美已是常态化教育。

    乐想剧社特聘专家、导演张彬介绍,剧社涉及的校园剧很多,科普剧是特色。科普剧并非展示科学知识,更多的是讲述科学家的故事。比如化学做实验,学生只知道怎样完成实验,但对为什么要这么做、实验是怎么来的等等问题不清楚。用小故事反映人和道理。这正是所谓的“教学生科学的态度,比实验的方法更重要。”此外,语文的课本剧也是在剧社中上演得如火如荼,学生愿意把课文通过自己的方式理解、表现。不管是科普剧,还是课本剧,亦或是英语戏剧,都是为了激发学生兴趣,让学生从被动接受到主动学习提供潜在条件。

    笕实在七八年级部分语文、英语课中渗透教育戏剧方法和理念,越来越多学生通过乐想剧社站上了舞台。实际上,学校给学生搭的舞台还有很多。

    早在2010年,笕实就启动学养系列课程建设,目前包含学养课程、周末嘉年华、精品社团三大块。如学养课程,除教育戏剧,还在七年级开设每周一节校本课程——走进论语。

    再如周末嘉年华,学校用周五下午半天时间开展活动,七八年级16个班全体学生用走班上课、自愿选课等方法,进入32门学养课,其中艺术类包括舞蹈、合唱、尤克里里、乐漫土、书法等,科技类包括建筑模型、无线电模型、机器人等,体育类包括篮球、乒乓球、足球等,拓展类包括文学博览、吟诵、数独、日语等,活动类包括雄辩、寻访、环境调查等。

    其中笕实社团活动乐漫土也值得一说。校长助理黄旭华介绍,乐漫土不仅是一种好玩的泥塑艺术,还被评为非物质文化遗产。连国家领导人在杭州考察时,都称赞乐漫土作品:“太神奇了!!”学生们在笕实的乐漫土体验馆,跳起指尖上的芭蕾,期待着自己的作品有机会在杭州G20国际峰会送给各国领导人。

    两年来,学生在省、市、区体艺科比赛中斩获多个一等奖;笕实还先后成为全国幸福教育共同体理事学校、杭州市义务教育阶段深化课程改革试点学校、杭州市陈经纶业余体校田径基地学校等。

    院校合作共同体@博约书院

    借“力”引“智”实现跨越式成长

    两年前,林新事多了一个头衔:浙师大附属杭州笕桥实验中学副校长。

    作为浙师大教师教育学院课程系、浙江省基础教育研究中心副教授,现在的他每月要在杭州和金华之间穿梭多次。在杭州,林新事的主要工作是代表浙师大专家团队,指导笕实的课堂转型、教育科研、教师队伍建设、学生社团建设等。

    江干区与浙师大合作办学以来,笕实充分依托浙师大雄厚的专家资源,围绕“轻负高质”目标,推进以合作学习和班级文化建设为切口的高效课堂构建;建立“1+1”教师培养方案,实行菜单式、导师制、目标化培养模式,促进教师专业成长;开展切合实际的科研,积极申报省市立项课题,提升教师科研实力;建立多样化的社团,培养学生的科学、人文、艺术素养……

    在高校智库支持下,笕实同时实现了校园文化的再生长,将博约文化推向纵深。2015年12月,高琼校长主持申报的课题《We-课堂:现代视野下初中课堂形态的变革与创新》,获全国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2015年度国家教育部门重点课题立项。该课题是在回顾和再思考我校高效课堂八年探索的基础上,从当前学校的教育教学现状出发,基于“We-课堂”的理论创新和实践研究,重在研究现代视野下的初中课堂形态的变革与创新,探索“互联网+”思维下课堂形态的重构,思考初中课堂形态如何从线型结构走向板块型结构。体现笕实重视科研工作,坚持科研兴校战略。近两年来,学校先后成功申报浙江省规划课题、杭州市重大课题,形成了以国家级别课题为龙头,以省、市、区级课题为基础的课题研究梯形结构,充分发挥了教育科研在推进学校教育教学改革和培养教师队伍中的积极作用。

    学校一直思考的问题是:要培养怎样的学生?所谓“博约”,就是希望学生有渊博的知识、广博的见识,能博古通今,博学多才,博采众长;同时,也要用文明的礼仪约束自己,用健康的情操陶冶自己,让行为合乎社会规范。

    一系列活动的推开,将“博之以文,约之以礼”校训,扎在所有笕实师生心中。已连续三年举办的笕实“感动校园人物评选”,每年都让人落泪,“博约文化节”更是将评比推向高潮。七年级经典诵读、八年级经典故事会比赛、与书画名家面对面、博约书院、博约大讲坛、博约季刊等活动,让越来越多的学生体验到成功自信,享学、乐学成为浸润在校园每个角落的新风气。

    为每一位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服务

    2013年,江干区政府部门与浙师大签署战略合作协议,联合共建浙师大附属杭州笕桥实验中学,在江干区创建“新教育共同体”快车道上,笕实开始谱写“院校合作共同体”乐章,高效课堂、学养课程、博约书院、幸福教师成为一个个美好的音符。

    课程改革、课堂变革,笕实人再次启动新工程,课改在催化着笕实,改变着笕实,同时也让笕实人再次思考——笕实的目标是什么?要把笕实办成一所怎样的学校?

    “幸福校园,博约教育”是笕实人最后的选择。于是构建博约文化,打造幸福校园,推进课堂转型,实施课程改革,迈出一个个坚实的脚步……笕实提出要以国际化视野,现代化思维,独具特色的博约文化,个性鲜明的博约课程,“互联网+”下的“We-课堂”,为每个博约学子提供可持续发展的服务,让他们不仅在这个幸福的校园里博约兼资、文行并美,更为自己一生的幸福奠基。让课程满足每个孩子个性发展的需要,让课堂成为每个孩子自治、自主、自助、自然生长的乐园,让笕实的每个学生成为特长突出、内涵丰富、人文见长、秀外慧中的现代青年,让笕实学子成为笕实的骄傲。

    (浙江师范大学附属杭州笕桥实验中学校长 高琼)



http://www.00-edu.com/jiaoyu/1/2016-04-14 180000/253108.html十二生肖
十二星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