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零教育信息网 首页 > 教育新闻 > 新闻阅读存档 > 正文 返回 打印

玉兰花开 百又十春

[db:作者]  2016-04-18 18:00:00  互联网教育报

    今年1月23日,重庆罕见全境大雪,缙云山麓的西南大学也白雪纷纷。中心体育馆旁,一群工人却在冒雪劳作,一道古色古香的雕塑石门已初具形态,显出“川东师范”古朴字样,旁边还有工人冒雪植树。这不是一般的花木,而是西南大学校花——玉兰。三月,玉兰花在学校处处可见,平添勃勃生机。这是饱经风霜的芳醇,一所大学的精神文化在历史的深处回声荡漾。

    1906年4月18日,重庆创立“官立川东师范学堂”,虽几易其名,校址几经更替,但办学的薪火从未断灭。1928年,川东师范学校校长甘绩镛提出“含弘光大,继往开来”训示,今天的西南大学依然以此为校训。1932年7月,乡村师范专修科开办,高等师范教育由此肇始。1933年7月,四川省政府在此校基础上成立四川乡村建设学院,提出“培养乡村建设之热情与信仰、学识与技能、负责与创造之精神、健康与耐劳之体格”的目标,今天依然闪耀着绚丽的教育之光。

    1936年8月,四川省政府改组乡建院,更名为四川省立教育学院。校址在重庆磁器口一带。学院还办有附属嘉陵小学,诺贝尔获奖者、美籍华裔科学家丁肇中教授曾于1942年至1946年就读于此。那是艰难困苦的抗战岁月,川教院师生与民众一道,矢志不渝,共克时艰。1940年5月、1941年8月中下旬,连续三次被日机轰炸,师生和校工死伤十数。但全院师生员工满怀必胜信念,迅速整饬轰炸后的废墟和创伤,教学活动依然正常进行。

    重庆江津白沙镇,是抗战大后方四大文化名坝之一。美丽的金驴溪畔也曾书声琅琅。1940年9月,国立女子师范学院成立,是当时国内仅有的女子高等师范院校。为便于师生与沦陷区通信,学校以“白苍山庄”代称。1942年,女师院学生与民众组织了声势浩大的万人歌咏会,用激昂的歌声发出抗日救亡的时代最强音。女师院名师云集,如国学大师胡小石,著名文学家、书法家台静农,语言学家魏建功等。1946年11月,魏建功还率师生远赴台湾推广国语,为民族文化的传播做出不懈的努力。

    北碚夏坝也是抗战四大文化名坝之一。嘉陵江水日夜流淌,饱含过爱国青年的豪情壮志。复旦大学于1939年迁此,1946年6月迁回上海。同年秋,在卢作孚、于右任、邵力子等人倡议下,决定在此遗址筹办一所学校,为纪念复旦创始人马相伯和校长李登辉,将学校定名为相辉学院。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院士即是1949年考入相辉学院农艺系的学生。1950年10月,四川省立教育学院的教育6系与国立女子师范学院合并,组建成为西南师范学院;其农科三系与私立相辉学院、华西协合大学农艺系等合并建立西南农学院。

    在西南大学110年风雨历程中,还不得不提到著名平民教育家晏阳初先生和1940年创立的私立乡村建设学院,其旧址在北碚歇马镇。晏阳初提出了人格修炼的“自主、自养、自治、自强”“四自”原则和“劳动者的体力、专门家的知能、教育者的态度、创造者的气魄、科学家的头脑、宗教家的精神”六大训练目标,为今天的西南大学创新创业教育积淀了深厚的思想资源。

    1951年2月,该校改名为川东教育学院。次年,其部分系科和教职工分别并入或调入西南师院和西南农学院等高校,其校址所在地后来成为中国农业科学院柑桔研究所。2000年,重庆轻工业职工大学并入西南师大;2001年,柑桔研究所和四川畜牧兽医学院与西南农大合并组成新的西南农大。2005年7月17日,同根同源的西南师范大学和西南农业大学合并组建成西南大学,学校随即顺利进入国家“211工程”建设学校序列,百年学府绽放出灿烂的时代新花!

    十年来,学校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锁定“建设特色鲜明的高水平综合大学”发展目标,扎实推进深度融合,切实加强党的建设,全面深化综合改革,各项事业发展整体推进,取得了显著成就。

    110年薪火传承,如一部气势恢宏的教育交响乐,不变的是精神、品性、梦想、情怀的主旋律,变奏处是建设、发展、改革、创新的时代强音。从历史的深处漫步而来,满园玉兰花开,已是满眼春光明媚。            (郑劲松)



http://www.00-edu.com/jiaoyu/1/2016-04-18 180000/253373.html十二生肖
十二星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