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说,徐斌朴实得像个农民,他说,农民就要对得住自己耕作的土地。
他出生于一个海边小镇,小时候,他常常和小伙伴们光着脚来到大海边拾贝壳、放风筝。每当他望着无垠的大海,心中总是充满了无穷遐想。村小的教师大多数是代课教师,在他的记忆里,他们对学生都很关心和爱护,总是能让学生自然健康地成长。这一切,也许就是他后来逐渐形成自己独特教育思想的精神源泉。
他是一个“书虫”,直到现在,一回忆起自己的阅读经历,他就像儿时在大海边那样快乐和深情。他尤其熟读《道德经》,也熟读武侠小说。他领悟到,书中阐述的最高境界都是一个“无”字,大道无痕,至境无招。这对他的数学教学研究产生了极大的启发,他要让学生在课堂里享受教师服务的过程中,不经意间实现自主发展。他每年要给学校里每个班上一节课,每学期听每位教师一节课、听每个班一节课,与其说他在坚持,不如说他乐在教育研究中。而孩子们也喜欢他,因为他像一个“大朋友”。有一次,他借班上课,被安排在一个面积很大的体育馆里,在开始上课前他问一个孩子:“你是第几次来这里上课?”孩子说:“我是第三次来,平时这个体育馆是搞活动用的,一般不来这里上课。”于是他摸摸孩子的头,回答说:“哦,今天我可是第一次来,你比我有经验,等一会儿就告诉我怎么把课上好。”一句话,把孩子们给逗乐了。接着,孩子们你一言我一语地告诉他,在这里上课要注意这样,要注意那样。殊不知,这些注意点正是他要提醒孩子的。这就是他的教育之道,他所追求的,是一种把教育意图与目的隐蔽起来,不露痕迹地给学生以教育的艺术。
两年前,他走进一方新的土地,来到江苏省苏州市工业园区车坊实验小学担任校长。个子不高,肤色略黑,儒雅随和,这是师生们的眼中的徐斌,用他自己的话说,“走在街上,是很容易淹没在人群中的”。他的博学、幽默被隐藏在朴实的形象背后,这和他的教育智慧却相得益彰。
车坊实验小学位于繁华都市的边缘,它的办学历史可以追溯到1912年,但它是由几十所村小、办学点陆续合并而成,不像市区众多老校那样拥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徐斌刚到这所学校时,教师平均年龄37岁,是整个工业园区最高的。教师教学经验比较丰富的同时,思想的固化也阻滞着学校教育的进一步发展。对于这样的状况,他一方面为“百年老校”打开欣赏风景的“一扇窗”——邀请国内教育权威、知名专家来校讲学报告,在学校举行“淞涛讲坛”“骨干教师联盟”“耕耘之约”等各级各类教育教学研究共同体活动,一方面以自己的读书兴趣带动教师读书。在每学期师生共建“书香校园”的活动中,徐斌都会和教师们一起精心选购各类优质书籍,深入开展教师读书活动。平日里再忙,他也特别舍得腾出空间,同教师分享读书心得。“徐校长竟然也喜欢武侠小说?”同样酷爱读书的周平老师听说这一消息,顿时感到觅得了知音,便一心要找徐校长“切磋切磋”。两人相谈甚欢,还约定共研武学小说的精髓,并尝试融入自己的教学中,甚至还合作发表了以此为切入点的教学论文。此后,周平好似经历了一次洗礼,工作中越发进取,沉浸在教学研究中,很快成为学校的教学骨干。
陈青走上工作岗位才半年多,她上学期刚站到课堂里的时候,心里还是一片茫然,教材上简单的加减法不知道怎样教,面对一帮“淘气鬼”束手无措。这学期区里有一项工作5年内教师赛课活动,陈青在同事们疑虑的眼神中战战兢兢地接下了任务。对此次赛课,她自己根本也没抱什么希望。可是,徐斌认真地参加了她的每一次磨课。从钻研教材到教学设计,到教学语言,再到课件制作,细致到每一句话、每一个字,他均和同组教师一起研讨,甚至连比赛时的仪容仪表、教态动作他都一一关照,这令教师们感动不已。“能遇上这样的校长,我何其有幸!”陈青感受到了莫大的鼓舞和自己肩负的期待,在初赛中告捷。陈青不知道,在她的身上,徐校长看到了当初刚踏上教师岗位的自己,她所经历的,又何尝不是每个优秀教师都曾经历过的呢?自己的潜心钻研,恩师们的谆谆教导,使徐斌在而立之年就成为了江苏省小学数学特级教师,如今的他已经在小学数学教育领域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他对陈青的关爱,一如当年恩师对他的关爱。
在校园网站上,关于徐斌的新闻报道很少,他并不希望自己作为学校管理者的形象太突出。在各种场合,他更愿意让教师和学生唱主角,而让自己成为一个悠然的欣赏者。他也更乐于以不着痕迹的方式,依靠自己的业务感染力,帮助师生找寻自我发展的路径。以己之长,润物无声,这就是徐斌的“无痕”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