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吉林财经大学要求大学生出早操的新校规引发热议,有学生惊呼:“一夜间回到了高中时代。”
一些反对出早操的人士,也乘机跳出来嚷嚷:大学不是中学,没有必要限制学生们的自由。
然而,在大部分的高校,出早操依然是学校“雷打不动”的要求,之所以坚持出早操,这些高校的体会是,出早操带给大学生实实在在的好处,利大于弊。
高校强制性要求大学生出早操到底应不应该?事实上,该项制度从一出台其存废之争似乎就没有停止过。
出早操是时代发展需求
教育部体育卫生与艺术教育司原司长宋尽贤回忆说,,出早操源于建国初期我国高校准军事化的管理要求。上世纪80年代,教育部颁发了《大学生体育锻炼合格标准》,该文件规定,大学生须出早操。这一规定也使出早操成为一项制度, 在大学里坚持了几十年。
在教育部体育卫生与艺术教育司原副司长曲宗湖看来,出早操制度的出台是落实每天锻炼一小时的举措。“从1979年到1985年,我们开展了全国学生体质健康监测工作,监测结果表明,学生体质处于下降的趋势。为了改变这一状况,我们在工作中强调了每天锻炼一小时的重要性,并在有关的文件中对大学生出早操做了明确规定。”
2014年全国学生体质监测结果表明,中小学生体质在经历30年下降后,止住下跌趋势出现拐点,而大学生体质依然呈现下降趋势,部分指标甚至不如中学生。
长期参与我国学生体质监测工作的教育部体育卫生与艺术教育司巡视员廖文科认为,大学生体质下降既有社会发展人们出行改变的因素,也有网络时代“少动多静”生活方式的影响,更有一些大学生不良生活习惯和行为的原因,“晚睡晚起、沉溺网络、翘课、不吃早餐等,当今在独生子女环境下成长的大学生有太多的毛病需要‘纠偏’,对他们必须要有强制性要求。因为大学生的体质好坏不仅关系到个人健康,也关乎家庭幸福和国家安危,决不能听之任之,放任下去。”
“在大一新生中提倡出早操很有道理,也很有必要。因为大一新生是所有学生群体中体质最差的。”南京理工大学动商研究中心教授王宗平认为,运动不足已成为当今大学生体质下降的主要原因,必须通过加强体育锻炼来增强。
出早操制度贵在坚持
2014年7月28日,在上海举行的全国学生运动会上,东南大学以《长期坚持早锻炼制度助推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为题介绍了该校建校百年坚持早操制度的经验:1916年,东南大学前身南京高等师范学校首先开设了体育专修科,规定不论任何系科学生,体育列为必修课,学生晨起后,一律做米勒氏呼吸操。
该校体育部主任蔡晓波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介绍,学校把抓学生早操教育与管理提高到育人的高度去认识,使其成为建设精神文明的窗口;成为整顿校风、严格校纪的抓手;成为培养学生良好生活习惯的突破口,成为建立良好校风、教风、学风的切入点。“如今,跑操制度已成为学子们的活力源泉,成为学子们展现青春风采的最美活力源。四十年如一日坚持早操的传统,刷出了东大学子的精气神。”
一些东南大学的老校友对出早操制度记忆深刻。在东南大学校园里,80余岁的董教授,一边吊着单杠,一边对记者说,上大学时养成了体育锻炼的习惯,我一直保持着。“听说现在一些学生连一个引体向上都做不了,这也太差了,我现在还能做几个呢。”
像东南大学一样,延安大学早操制度也已开展了70余年。据介绍,延安大学从创建之日起,就非常重视学生早操。1940年,泽东青年干部学校在延安大砭沟成立,早操更是列为必修课。
进入新世纪,面对80后、90后的学生,学校建立了由校学生工作部(处)负总责,体育教学部技术指导,学院主管学生工作副书记、辅导员、班主任、学生干部共同参与的早操管理模式,把早操作为素质教育和行为养成的重要途径。
该校学工部部长韩卿元说,延大坚持早操的传统不仅改变了学生的生活方式,而且优化了学风和校风,形成了校园的早起床、早锻炼、吃早餐、早读、不迟到、早睡等“六早”文化现象。
因校制宜落实每天锻炼一小时是当务之急
为什么初衷良好、效果也不错的早操制度却被一些高校摒弃?
对此,中国教科院体育卫生与艺术教育研究中心主任吴键直言,一是高校扩招,二是教师不便,三是效果不佳。
“最主要的是在大学生出早操的过程中,普遍存在出工不出力的问题。而一些学生为了躲避出早操千方百计施展各种招数,也让本身就处于弱势的学校体育部门感到无可奈何,只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的不再坚持。”他说。
北京大学教授郝光安指出,在高校里体育工作一直比较尴尬,“说起来重要,干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在许多高校真实存在。“这是个认识问题,说明我们许多高校领导对于体育在培养人的全面发展,在完善学生人格方面的认识还很欠缺,需要提高。”
郝光安虽然对出早操制度举双手赞成,但他认为,在操作过程中,高校应本着因地制宜的原则根据自身的情况和条件开展。“但无论如何,保证每天锻炼一小时都是应该的。”
清华大学虽然也没有开展早操,但该校指定的“强制”体育活动和“大一行动计划”为该校学子体质健康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体育也成为清华学子的集体记忆。
近日,各类媒体对于清华大学“强制”体育和“大一行动计划”的报道引发热议。对此,一位在教育部门担任过高层领导的清华老校友,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虽然,现在不少清华学生对‘强制’体育和‘大一行动计划’有不同看法,但到我这个年纪他们就会明白,学校这样做有多重要、多正确、多高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