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大学招生将高度重视学生对他人和公共利益的关心。”
图片来源:美国大学联盟官网
近日,来自全美顶尖学院与大学的招生主管及领导,共同发布了一份名为《扭转潮流:通过大学招生激发对他人及公共利益的关心》的报告。报告对美国大学的招生参考指标及前景进行了分析和展望,并就改变美国大学招生程序提出了建议,对于国际学生极具参考价值。本版对之进行解读,以服务中国学生。
——编者
当前,美国文化普遍传递给年轻人的信息是,强调个人成功而非对他人及公共利益的关心。美国大学招生程序——一个涉及招生办公室、咨询顾问、家长及许多其他利益相关者的过程——无疑是这一问题的始作俑者。大学招生程序应该传递不同的信息,帮助年轻人变得更为慷慨和仁慈,这不仅对社会有益,而且对学生自身也有利。
然而,目前的美国高中生通常认为大学仅看重他们的成绩,而不是对他人和社区的责任。尽管有一些大学努力向申请者传达“对他人及公共利益关注”的重要性,但很多大学并没有这样做。同时,大学想传递的“强调关心他人”的意愿,也被来自家长及其他渠道的强调个人成就的强大文化传递的信息所淹没。
背景
传统大学招生程序引诟病,“道德参与”走到聚光灯下
近日,来自全美顶尖学院与大学的招生主管及其他领导共同发布了一份由哈佛大学教育研究生院“让关爱普及项目组”(Making Caring Common)完成的名为《扭转潮流:通过大学招生激发对他人及公共利益的关心》(Turning the Tide: Inspiring Concern for Others and the Common Good through College Admissions)的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报告表达了对美国现行大学招生程序问题的担忧,并提出了一个新的且得到普遍回应的大学招生愿景,以有效应对这一问题。这一愿景确保美国大学招生能够明确传递这样一个信息——“道德参与”(ethical engagement),尤其是对他人和公共利益的关心,与“智力参与”(intellectual engagement)同等重要。为此,大学必须联合起来向高中生传达大学在招生录取时的侧重点。
报告提出,一个健康、公平的招生过程,不能仅仅鼓励学生投入更多时间为他人服务,还要奖励那些具有公民责任感的学生,并重新定义成绩,以减少招生对学生学业成绩的过度依赖,同时为背景多样化的学生创造更多的公平与机会。
目前,这份报告获得大学招生方面80多个利益相关者的签名。一些签名者已经承诺实施报告中的部分建议,包括改进论述题提问内容、修改宣传材料、制定新的招生要求、设立新奖学金以及强调关注社区参与和关爱他人等。报告的发布,标志着美国大学联合起来,正朝着激发高中生关心他人和公共利益、降低成绩压力,以及为背景多样化学生创造更多的公平迈出了第一步。报告围绕以下几个领域提出了改变美国大学招生程序的系列建议。
方向1 促进学生对他人、社区服务及公共利益作出更有意义的贡献
报告指出,大学招生程序应该一方面明确发出信号,将在招生过程中高度重视学生对他人和公共利益的关心,另一方面要描述关爱关系的构建以及成为高尚公民的参与途径等。具体建议如下:
倡导有意义且持续的社区服务。报告建议,学生参与各种经过选择、源于自身特定热情与兴趣、连续且经过良好组织的服务,这种服务还应该能够帮助学生与同辈群体或成人一起反思。同时,报告建议学生至少参加持续一年的服务或者社区活动,这种服务能够对个人和家庭带来持续且实质性的贡献,例如兼职补贴家用等。报告认为,招生过程中不能太看重那些高知名度或者国外的社区服务项目,因为这些服务虽然能够证明学生的创业精神与领导力,但对学生意义很小。大学招生过程应该明确体现,大学看重的不是服务发生的地方或者学生是否是领袖,而是看重学生是否完全融入了一种体验,同时这种体验是否带来了学生情感与道德意识的提升,以及是否让学生培养了相关技能。
参与社区集体活动。尽管个体服务非常有价值,但报告认为,招生过程也应该鼓励年轻人考虑各种形式的社区参与,例如小组合作清理当地公园、应对校园欺凌或者某种形式的环境质量下降问题等。报告强调,这类活动能够帮助年轻人培养良性情感及道德能力,如问题解决技能、团队意识,同时也能让他们对投身公益活动有更好的理解。
鼓励学生在多样化群体中一起活动。报告建议,鼓励学生参与社区服务活动,并加深学生对多样化的尊重。目前,社区服务形式大多数对受助人居高临下,并没有激发高中生对社会结构和不公平的深层次理解。报告认为,并不是倡导学生要为来自不同背景的学生做什么,而是要鼓励学生在多样化群体中一起活动。
倡导参与能够培养感恩及责任感意识的服务。报告建议,鼓励学生参与各种形式的社会活动或者服务并反思,以激发学生感恩前辈人所作出的贡献,明白他们的生活是建立在其他人服务的基础上,因此他们也需要为其他人服务并对下一代负责。
方向2 评价不同种族、文化及阶层的学生道德参与度及对他人的贡献
倡导评估学生对自己的家庭所作出的贡献。报告表示,招生过程应该明确向学生、家长和其他监护人传递一个信息——学生不仅要参与社区活动与服务,还要对家庭作出贡献,例如照顾年幼弟弟或妹妹、承担家务或者在家庭之外打工补贴家用等,这些都会在招生过程中被高度重视。
目前,美国高校的招生中,通常非常看重知名度高但简单的服务形式,而高需求度并深入家庭的贡献却被忽视。报告强调,今后学生在大学申请中应该报告他们的家庭贡献。
倡导评估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对他人的责任意识和贡献。报告认为,招生过程应该致力于更有效地评价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是否有责任感,是否关心他人和社区。在招生过程中,学生的日常行为特征应该比学生服务的定量性特征占有更多权重。
方向3 降低过度的成绩压力,重新定义“成就”,并为学生铺平竞技场
优先关注活动的质量而非数量。报告倡议,招生办公室应该明确传递一条信息——参与很多课外活动(extracurricular activities)或者长长的吹嘘并不能增加学生的入学几率。在申请中,学生应该明确陈述自己参与的2到3项实质性且有意义的课外活动,避免报告那些毫无意义的活动。同时,在申请中,招生办公室应该强调学生参与课外活动质量的重要性而非数量。
建议学生不要报太多的大学先修课程(AP)或国际文凭课程(IB)。报告认为,招生办公室应该告诉学生,每年简单地学习大量大学先修课程或者国际文凭课程,还不如在有限的学术领域取得持续成就。
不要经过培训或者修饰的文书。报告强调,招生办公室应该警告学生和家长,经过培训或者修饰的文书并不利于被录取。招生官、咨询顾问和其他利益相关者应该提醒家长和学生的是,真实性、自信和诚实最能够体现在学生最原始的声音中。
提供一些可以降低考试压力的备选方案。招生办公室应该努力减轻学生因为备考美国学术能力评估测试(SAT)和美国大学入学考试(ACT)而产生的过度心理压力。报告指出,有一些备选方案能够帮助学生减轻压力,包括让这些考试可以选择,向申请者明确描述这些考试的重要性以及在招生过程中的权重,不让学生参加超过2次的招生考试。特别是,大学应该告诉学生参加2次以上的考试并不能提高分数。同时,大学也应该通过提供数据表明考试分数与特定院校学业成绩的相关性,以证明招生考试的合理性。
拓宽学生对“好大学”的理解。报告表示,招生官、咨询顾问及家长都应该让学生明白,不是只有少数卓越大学才能带来就业成功。美国还有很多卓越大学,入读这些大学的学生今后在各种行业中亦能获得成功,而且还有许多职业成功的路径。学生和家长应该更关注大学是否适合自己,而不是大学地位有多高。
最后,报告提出,美国大学期望录取的学生,是那些内心和动机明确并能将其贯穿于大学及今后生活始终的学生。
哈佛大学教育研究生院“让关爱普及项目组”表示,将在2016年夏季召开大会,聚集全美招生官员、高中与家长代表,讨论形成一项为期两年的计划,以在全美实施报告中的关键要素。
(作者单位: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国际教育信息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