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零教育信息网 首页 > 教育新闻 > 新闻阅读存档 > 正文 返回 打印

江平:草根老校的新校长

[db:作者]  2016-05-18 18:00:00  互联网教育报

    江苏省高邮市送桥镇送桥小学是里下河地区一所普普通通的乡村小学,却已有106年的历史。与当今其他百年老校的显赫历史不同,这所学校前身,创建于清宣统二年(1910年)的“水南养良初等小学堂”是草根出身——由里人高鸿书禀请高邮州府在送架桥南首设立。2015年,年仅40岁的江平来到这所学校任校长。当时学校几经搬迁后,面临着跟其他农村小学一样的时代困境和转型难题。

    活“养良”:让百年文脉重焕生机

    “涵养良心,常有滋长”语出宋朝吕乔年《震泽论说集录》卷七,其义为:修身养性,培养自己的道德良心;使自己的品德、学习与日俱臻,常有进步。“养良”作为学堂名称已有百年之久,是一笔宝贵的教育资源、文化资源,是百年老校文化命脉的根基。2015年,江平回到生于斯、长于斯的送桥小学任校长,对百年“养良”文化的教育资源逐渐退出人们的视野深感痛惜。在与学校领导班子成员、广大教师和学生家长之间讨论、调研之后,他凭着自身的文化积淀与教育理想,激活“养良”文化资源、并赋予“养良”教育新的时代内涵——“让乡村孩子享受平等教育,让乡村学校成为养良净土”,以此作为学校特色发展、教育文化建构和学校精神的根基和灵魂。

    “养良的教育,简而言之,就是以养育良,通过现代化的教育理念和方式,通过润物无声、潜移默化的文化氛围,涵养学生品德,滋养学生身心,让学生用良心书写自己美好的人生。”江平说。

    种“素养”:让每一朵花尽情绽放

    学校确立了“让每一朵花儿都尽情地绽放”的养良教育理念,并把发展学生核心素养与本校“百年养良”紧密联系起来,在文化环境、课堂高效、阅读引领等多个层面谋划“养良教育”的路径和举措。

    “养良”这一历史文化元素根植在校园的每一个角落:建设“养良”亭,图文并茂地介绍校园历史文化;推广“养良”书院,校园内随处可见精致温馨的读书角,等等。

    在江平的眼中,课堂永远是“养良教育”的主阵地。为此,他集思广益,以养良文化为统领,以高效课堂建设为切入点,提出了校本化的高效课堂十六字要求,即“精心设计、限时讲授、合作学习、踊跃展示”,致力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实现了教学方式、学习方式、评价方式的根本转变,从而达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目的,让“养良教育”在高效课堂建设中“落地生根”。

    学校制定阅读引领的实施方案,开展了“师生同读”活动,早有晨读,午有静读,晚有省读,充分保证师生阅读时间;所有班级精心布置了读书专题黑板报,举行班级读书汇报会,评选“读书之星”;学校绿色诗社还对学生创作的诗歌、童谣进行了征集评选,编辑成八册校本教材《绿色童谣》(诗歌集、童谣集)。

    为了能让更多的学生全面发展,学校以班级为单位,组建了舞蹈、歌唱、书法、美术等十几个艺术类兴趣小组,规定每年4月和10月,分别举办为期一周的校园文化艺术节、体育节、科技节、美术节,把养良教育融入到学校环境、课堂教学、课外活动等方方面面,为每个学生提供了展示自我的平台。

    一年多来,江平欣慰地看到,学校在“以养育良,滋润心田”的核心文化引领下,校园环境一片和谐。“品良、智良、行良、心良”四好少年的培养,也为学生打下一生发展的底色。

    唤“良师”:让教师成长自信精彩

    教师,是一所学校内涵发展与进步的灵魂。江平认为,许多老校之所以在新的发展机遇面前日渐“沉沦”,辉煌不再,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有着管理上的桎梏,而管理最重要的是唤醒教师的生命自觉,让教师自觉地把社会赋予的外部责任转变成内在需要,在既有历史积淀又有时代精神的“养良教育”的浸润中,自觉参与和研究,从而激发创造力。

    在老校新文化的建设中,江平努力探索适合本校特色的管理模式,追求无为而治、井然有序的管理。学校以制定“十三五”发展规划为契机,开展了“我为学校文化建设发展规划进一言”系列活动。由此,一种新的工作模式被开启了:教师积极参与制定学校发展规划,发挥聪明才智;依托梯队式青年教师培养方案的制订,提炼学校精神,教师自我成长与学校铸魂紧密融合。

    “学校将大小事务放手让教师去做,目的是培养一种自主的成长文化,从而达到教师发展的目标——做‘养良’之‘良师’。”江平介绍说,“养良教师”的培养,必须在“养”的氛围中慢慢熏陶、浸润,只有由内而外的浸润才能实现“良”的内化,最终实现“良”的自然散发。

    江平在送桥小学的文化基因中添上了自己科研的因子,以课题研究“开路”,使教师群体在养良文化的熏染中自觉走上了专业成长之路。



http://www.00-edu.com/jiaoyu/1/2016-05-18 180000/267604.html十二生肖
十二星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