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零教育信息网 首页 > 教育新闻 > 新闻阅读存档 > 正文 返回 打印

收藏的滋味

[db:作者]  1970-01-01 08:00:00  互联网教育报

樱花 邵坦中 绘

  ■郭睿

  收藏不知源于什么时代,但正如我们从书上或者从电视上所看到的,应该都是一些时尚而高雅的事情。收藏家有很多种类型,我归纳为两种:一种是生而具有尚古之心,加之学养丰厚,一边把玩,一边研究,此种类型的人都是高人,学贯古今。一种是家道殷实,前代遗传之物颇多,自幼受其熏陶,见多识广,养成高格,此类人物虽品格不齐,但皆风雅或趋近风雅之士。其他还有倚为生意者,待价而沽,从中取利。也有附庸风雅者,于此道原无所知,冒充行家,以博时誉。还有固藏以待增值者,纳诸箧间,守株待兔,如是等等。平心而论,后三种人是不应进入收藏家之列的。

  收藏的品类很多,或许和我的专业有关,我所接触的多是书画、瓷器、玉器和古家具的收藏家。古玩有着极高的文化含量,收藏家所具备的素质很高,接触一多就会发现,收藏最能体现一个人的胸怀和修养,所以和收藏家做朋友,除了能感受到其敏锐的观察力外,还能知道很多新鲜事情,有些是书本上见不到的。但收藏又是以稀为贵,一件好东西浮出水面,便有一批志趣相投者竞而逐之。哪怕昔日最为相好的朋友,也会因此暂时反目,留下很多有趣的故事。

  收藏是一件非常执著的事情,一个人如果得到自己喜欢的东西,那种喜悦简直可以用“不吃饭不睡觉”来形容。如果错过了一件心爱之物,心里的那种失落也是不可名状的。偶读郑逸梅掌故文,说袁寒云当年写《辛丙秘苑》,使得《晶报》销量大增,后来突然中断写作,急坏了《晶报》主编余大雄,登门求索。袁寒云提出条件,欲得张丹斧的匋瓶。张丹斧是《晶报》的台柱,处此情境,迫不得已,只能忍痛割爱,但是提出的条件是,袁寒云必须写出《辛丙秘苑》10万言。寒云得瓶,大喜过望,自是一诺无辞。张丹斧的匋瓶究竟是何等物件,我不知道,但是能让眼界奇高的袁二公子为此费尽心机,似非等闲之物。收藏就是如此,欲得时千方百计,不近人情,得到后如痴如醉,视为生命。

  我的好友张庆功先生,雅喜收藏,所藏品类颇丰,尤多书画。他曾求得我师邵坦中先生《樱花》一帧,拿来与我同赏。我提出应装裱悬于壁间,时时观摩,他便托我办理。当时我一口允诺,不想时日一久,因我疏懒成性,竟忘到脑后了。后来整理东西时将这幅《樱花》放到稿纸栏里,一搁就是半年。后来张先生问及,所幸我脑中还残留一星点记忆,立即将放置珍贵字画的柜子翻了个底朝天,却怎么也找不到。这一来,张先生以为自己记错了,在家里又翻一通,结果一夜不曾合眼。及至后来,我偶然翻找信件,才在稿纸堆中看到这幅《樱花》。我心有惭愧,赶紧通知张先生,后来才知道他为这幅画备受煎熬了许多个日日夜夜,因为顾及彼此的关系,他又不好在我面前提起,只好自己苦苦思索,却毫无结果。拿到这幅《樱花》时,我看到张先生的手在颤抖。邵老师已届古稀之年,和张庆功先生是很好的朋友,《樱花》又是邵老师的得意之作,送给张先生的这幅是他花了很长时间精心结撰而成的,结果因为我的马虎,差点弄丢了,害得张先生虚惊一场。收藏之移人情性一至于此,可不慎哉!

  我对收藏没有多大兴趣,偶尔留一些藏品,却远没有到迷恋的程度。我所喜欢的东西,多有情感因素在内,比如老师的作品我收藏得比较多,因为能从这里勾起回忆,仿佛听到老师的教导和嘱咐。又比如汉代以前的陶器,我也藏了几件,因为我喜欢它们的质朴无华,从农村出来的我看到这些陶器,能让我想到儿时的村庄,想到那些写满了故事的土屋矮墙。我常一个人静静地看,让自己浮躁的心从中得到宁静,看着看着,恍如梦境,似乎回到了童年,回到了学生时代,实在妙不可言。



http://www.00-edu.com/jiaoyu/1/2011-1-9/273735.html十二生肖
十二星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