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杨桂青
“观之如画,取之可食”,手持“一幅”成都糖画,久居都市的人,心里立时溢满了年味儿。
在文化部和北京市政府共同举办的“我们的节日——百名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迎春展示活动”开幕式上,成都糖画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吴逢全坐在摊前,将炼制过的糖溶化,面对白色大理石板,气定神闲,运腕走勺,流糖如丝,手腕抖、提、顿、放,时快时慢,时高时低,一会儿工夫,一只“凤凰”诞生了。
糖画极脆,易碎,所以,顺利完成一件糖画作品并非易事。这真应了苏格拉底的那句话:“美是难的。”
“逢年过节,或者在公园里,小孩子都会到糖画摊前,在转盘上转一下,指针指到哪一种画,就拿走相应的那种糖画。”转盘就在糖画案旁,有龙、凤、蝴蝶、蜻蜓、人物等图案。成都市锦江区民间糖画艺术协会主席曾锡平说:“糖画就是用糖液作画,俗称‘倒糖饼儿’,老少皆宜。当然,最喜欢的,还是小孩子。”
在民间弥漫了上千年的“年味儿”和传统节日的气息,就是在众多这样的元素和意象中流传下来。本次迎春活动现场,主办单位选调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中100个与民众年节文化密切相关的项目,如河北蔚县剪纸、天津杨柳青木板年画、北京灯彩、山西闻喜花馍等,在北京市金源新燕莎购物中心、百货大楼等大型商场里,以日常生活的姿态,在百姓逛街的时候与大家见面了。
聚元号弓箭使用的是双曲反弯复合弓制作技术,弓体轻便,发射力强而且适合骑射。在现时代,它难有糖画这样的“群众基础”。
聚元号弓箭第十代传人杨福喜,在镜头前作了一个弯弓射箭的姿势,有力而优雅,引来声声喝彩。儿子杨燚在一旁打着下手,从2008年开始,他已经是第十一代传人了。“你选择这个行业,是不是武打片看多了?”“我就是对这个感兴趣,子承父业啊。武打片里的弓箭不地道,很多都是错的、假的。”杨燚赶紧修正。
聚元号弓箭创建于1721年,最辉煌的时候曾进驻皇宫的造办处弓作,民国后逐渐衰落。2001年,杨福喜做了一屋子弓箭,一件也卖不出去。“现在,我都忙不过来了。订单已经到了一年以后了。越来越多的年轻白领开始把射箭当作一种户外运动,对弓箭和弓箭背后所包含的文化因素感兴趣了。”杨福喜说。“弓箭和竞技射箭不同,竞技射箭追求的是准确射击,而今天人们玩弓箭,享受的是过程和文化。”
就目前来看,弓箭可能不会再有冷兵器时代的辉煌,但可以作为一种户外运动进入现代生活。只是,弓箭制作技艺复杂,杨福喜带着几个徒弟一年也就制作100套左右。一旦成为奢侈品,失去了大众土壤,它的生命力到底会有多长呢?
“我们应该把老祖宗的这门手艺传下去。我的任务已经完成了,起码它在我这里没有失传。”杨福喜说。
象牙雕刻艺术家李春珂则在为原料的事儿苦恼。象牙雕刻是以象牙为材料的雕刻工艺,我国的象牙主要依靠进口,而要进口象牙,先要得到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野生动物保护协会的批准。李春珂的牙雕“因材设计、主题新颖、刀法洗练、繁简结合、形神兼备、重在神韵”,他是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牙雕玩的是艺术。”李春珂为自己从事了40多年的艺术事业感到自豪。为此,他也在为当前艺术院校的人才培养模式担忧。“有的美术学院毕业生竟然不会在纸上画画,只会在电脑上作画、合成。”他总觉得,只重理论,或只重实践,都培养不出真正的艺术家,可以探索一种“亦文亦工”的艺术人才培养模式,使文化神韵和雕刻技艺完美结合起来,让牙雕“艺术地”传承下去。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文乾刚美美地享受着雕漆艺术带给他的满足感。在他眼里,雕漆玩得不仅是技术,还有文化和艺术。“雕漆艺术已经有1000多年的历史,文化和艺术内涵深厚,很多人喜欢雕漆,因为可以把自己的想法自由地灌注到雕刻中去。”但雕漆艺术的传承并非易事,文乾刚说,雕漆需要团队合作,完成一件雕漆艺术品大概要6到8个月时间,而且技术难度高,“雕漆的特点是‘剔红’,就是用尖刀在软漆胎上雕刻,只能一次性雕成,不能修改。”雕漆是把天然漆料在胎上涂抹出一定厚度,再用刀在堆起的平面漆胎上雕刻花纹的技法。
文乾刚为了硬刀雕软物而拿捏分寸的时候,汪筱文正在为“苏灯”的色彩、画面而斟酌再三。“苏州灯彩有很浓的文人气息,造型不能太严肃,也不能太活泼;色彩不能太重,也不能太轻;线条粗了不好看,细了看不到。方方面面都要尽量适中。”汪筱文说。“好灯必有好画,好灯配好画。”为了灯上的画面,汪筱文曾受周公度、沈彬如、吴仁昌和杨锦昌等老一辈画家和工艺家的指导。汪筱文展出的彩灯上画有梅、兰、葡萄等,画面的构图、着笔、用色,都体现着文人画的特色。“灯扎得好不好,是技术问题;画得好不好,是品格问题。”汪筱文说,“苏州灯彩工艺十分精巧,是在苏州文化的浸润下发展起来的,代表作是仿照苏州园林亭台楼阁的走马灯。”据资料记载,有一只“上桥落马灯”,灯面上绘着小桥流水人家,粗看无人,但点上蜡烛,即隐约出现一个骑马的人影,跑到桥堍,人与马又会分离,马影先过桥,然后人影随后过桥,过桥后又跨上马背,渐渐隐去。
灯彩的销售主要靠元宵节,平日里生意冷清。汪筱文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他为灯彩的传承担忧,“我现在只有一个徒弟,就是我的女儿。”
专家说,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最大的特点是不脱离民族特殊的生活生产方式,是民族个性、民族审美习惯的“活”的显现。因为依托于人本身而存在,非物质文化遗产是脆弱的,只有人与人之间的身口相传才能使其得以延续。也因为它依托于人而存在,它又是生生不息的,因为它的审美特点,使这个地球上唯一“爱美”的族类把它当作了历史的文心,文化的血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