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零教育信息网 首页 > 教育新闻 > 新闻阅读存档 > 正文 返回 打印

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动力之源

[db:作者]  1970-01-01 08:00:00  互联网教育报

  ■高度的社会责任感会使人更加自觉地寻找社会需求与自身所从事专业、事业的结合点,促进创新能力的形成和提升

  ■大学生创新能力的提高有利于其更好地履行社会职责,更有效地服务社会、担当责任

  ■大学作为人才培养和知识创新的高地,必须改革人才培养模式,提高大学生创新能力,帮助学生走好服务社会第一步

  ■徐仲伟

  胡锦涛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指出,“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是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战略主题,是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的时代要求,核心是解决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的重大问题,重点是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着力提高学生服务国家服务人民的社会责任感、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善于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社会责任感是培养大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动力之源,大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是履行其社会责任的前提和保证。培养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是高校的历史责任与神圣使命。

  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提升离不开社会责任感

  社会责任感是个体社会化进程中,基于对社会、国家的高度热爱,主动承担社会义务和责任的高尚使命,表现为理想和价值观高度统一的精神风貌和人生情怀。大学生作为当代青年的先进代表,培育和增强当代大学生社会责任感,既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必然要求,也是大学生成长成才的必然要求。《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再次强调“着力提高学生服务国家服务人民的社会责任感”,并将其列入教育战略主题的重要内容。

  大学生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有效提升,不仅需要良好的专业知识与实践技能,需要对社会需求的体察和刻苦钻研的精神与实践,更需要勇担重任的勇气和气魄。高度的社会责任感会使人更加自觉地寻找社会需求与自身所从事专业、事业的结合点,对社会的关注和观察更加敏锐、思维更加活跃,从而促进创新能力的形成和提升。

  社会责任感通过对个人的需要、动机、兴趣、信念、理想、价值观、人生观等产生倾向性影响,有利于将个人成长发展与建设美好社会相联系,个人目标与社会理想相结合,个人与集体、国家、社会的关系彼此协调,有利于进一步推动个体自觉培养和锻炼心理品质,培养实现理想所需的能力。

  培养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以社会责任感为动力,提高履行社会职责的兴趣,形成积极的生活态度和较高境界的人生追求,有利于他们不断丰富和强化个人原有认知结构,增强创新能力。一方面,社会责任感的树立,能帮助大学生培养良好个性心理品质,使他们正确理解个人与社会的关系,个人必须对他人和社会负责。另一方面,承担社会责任是实现自我价值的必由之路,大学生在充实而有目的、有意义的生活中,会经常处于良好的情绪状态,较理性地对待现实,拥有开阔的胸襟,合理地调控情绪,为自身潜能的积累和开发及提高自身创新能力提供良好的心态。同时,社会责任感的树立,有利于大学生将课内理论学习与丰富的社会实践相结合,有目的地将学到的知识和技能用于服务社会和人民。

  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是履行社会责任的前提和保证

  社会发展需要具备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各级各类人才。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是高水平人才必备的素质。高校是培养高层次创新型人才的主要基地,大学阶段是培养高层次创新实践人才的关键阶段,大学生是未来社会人才结构中的主体,是社会建设的中坚力量。

  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一般是指人根据一定的目标任务,利用已有知识和经验,产生新知识、新思想、新理论或发明新技术、新产品,创造性地解决问题的能力。从社会价值实现的视角看,社会的健康发展,需要大量社会实践成果,这种成果包括新技术、新工艺、新产品;需要培养大量能取得创新成果的人才,必须拥有大量具有创新知识、创新能力和创新素质的建设者和劳动者。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是对现代大学人才培养质量的最直接检验,是大学生自身综合素质的体现,同时也是大学生步入社会、服务社会、履行社会责任的重要前提和保证。

  大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一般包含性格特征、精神状态和综合素质的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同时也包含具备适应社会发展的知识能力和素质结构。其中,未来社会发展所需的知识结构涵盖了扎实的基础知识、精深的专业知识、广博的跨学科知识、崭新的前沿知识和深厚的人文社科知识;能力结构包括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发现和解决新问题的能力、敏锐严谨的科学思维能力、踏实认真的实践能力及组织协调能力。当前,伴随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和经济社会的迅猛发展,传统的思维模式、知识结构和能力素质已经不能满足现代社会的需要,迫切需要进一步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培育大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以适应现代社会发展多样化需求。大学生创新能力的提高,有利于其更好地履行社会职责,胜任社会发展任务,更有效地服务社会、担当责任。

  拓展思政教育途径培育社会责任感

  当代大学生独立意识强,社会化特征显著,是社会责任感逐渐确立和巩固、发展、提升的关键时期,因而也是进行社会责任感培养的重要时期。

  由于社会多元化、经济市场化、发展功利化等不良因素影响,大学生社会主人翁意识薄弱、缺乏人生奋斗目标、忽视社会利益等让人忧虑的现象依然存在。为强化大学生社会责任意识,必须积极探索思想政治教育新途径,引导学生树立社会主义理想信念,培养热爱祖国、振兴中华的使命感,树立正确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深切关爱祖国的前途和命运,把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同祖国的需要结合起来,用爱国主义情怀和民族精神激发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努力营造一种有助于青年学生增强社会责任感,培养主体意识的校园文化氛围,促使大学生不断追求一种更加高尚的精神境界和行为方式,完善自我、提升人生。注重教师教书育人的引导和管理,形成大德育培养环境,通过学科专业知识学习,引导学生做人做事,踏实认真,完善人格。加强大学生诚信教育、法制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和国防教育,引导学生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提高大学生人文素养,内化和提升大学生社会责任感。高校作为人才培养和知识创新的高地,肩负着创新人才培养的神圣使命,必须改革人才培养模式,提高大学生创新能力,帮助学生走好服务社会的第一步。

  (作者系重庆邮电大学党委书记)

 



http://www.00-edu.com/jiaoyu/1/2011-1-31/274880.html十二生肖
十二星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