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零教育信息网 首页 > 教育新闻 > 新闻阅读存档 > 正文 返回 打印

实现教育公平的局部突破

[db:作者]  1970-01-01 08:00:00  互联网教育报

 江西省赣州市教育局局长 刘卫东

  建立和完善中央和流入地省、市和县级政府合理分担的教育经费机制,对流入地实行财政转移支付制度,减轻流入地过重的财政负担。合理分配好各地各校的招生指标,特别是优质高中招生指标,使更多农民工子女能接受低收费的城区优质高中教育。

  随着我国城镇化进程加速,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升学问题已成为实现教育公平的瓶颈。江西省赣州市从着力推进教育均衡发展和教育公平出发,求新思变,先行一步,2010年5月即出台了“允许进城务工农民子女在父母务工所在地报名参加中考”的政策,解决了该市农民工子女及其他流动人员子女随父母就读“上得了学却升不了学”问题,实现了教育公平的局部突破。近日,本报记者就赣州市这一做法专访了赣州市教育局局长刘卫东。

  记者:赣州出台这一政策出于怎样的考虑?

  刘卫东: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就学问题,是我国在城镇化加速过程中面临的重要课题,也是政府部门推进教育公平面临的巨大挑战。打破户籍限制,让他们在流入地升学,不仅关系到一个孩子的身心健康、一个家庭的和谐气氛,更关系到新一代公民的成长。赣州出台允许进城务工农民子女可以在父母务工所在地报名参加中考的政策,主要基于以下几个方面的考虑。

  首先,逐步放开地域限制,实施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异地中考和高考,为随迁子女在城市接受初中后教育扫清政策障碍是推进我国教育改革和发展中的必然要求,也是实现教育均衡发展和教育公平的必然选择。

  其次,解决好农民工子女升学问题是服务赣州经济社会发展的现实需要。近年来,赣州市委、市政府提出加速构建特大城市的战略决策,这一战略的实施必将需要大量的产业工人。作为教育行政部门,应积极呼应市委、市政府的战略决策,放宽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中考政策,以此吸引更多农民进城务工,推动赣州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再其次,解决好农民工子女升学问题是维护广大农民工及其子女权益的重要举措。

  赣州作出“允许进城务工农民子女在父母务工所在地报名参加中考”这一政策调整,既是对2010年中央一号文件关于妥善解决农民工子女入学问题的精神的具体贯彻,也是进一步推进教育均衡发展和教育公平的具体体现。此举是赣州实施的一项让广大农民工及其子女受惠的民心工程,将对加快赣州中心城区人口聚集,推进赣州特大城市建设起到积极作用。

  记者:这一政策目前执行得怎样?

  刘卫东:2010年我市中招委召开专门会议,制定了《赣州市2010年中招和学业水平考试工作补充规定》,其中规定进城务工农民子女可以在父母务工所在地就读学校报名并参加中考。为落实好这项民心工程,我们要求各县(市、区)中招办简化报考程序,最大限度地方便农民工子女报考。凡非流入地城镇户口的外来务工、经商人员随迁子女只须出具父母在城市务工的工商营业执照或用工单位证明、暂住证、父母原籍户口本等证明材料,就可以到父母务工所在地的学校接受教育,并享有所在城市学校学生的同等待遇。中考报名时,由各县(市、区)教育局派工作人员到各学校审核农民工子女入学或转学时提供的相关材料,审核合格的,由农民工子女就读的学校在规定的时间内,统一在本校为他们办理报名手续,不再需要农民工本人带上户口本、有关证明和学籍档案到县(市、区)中招办报名。

  因受小学学制由五年级改制过渡到六年的影响,2010年我市中考报名人数比2009年大幅减少,尽管如此,全市仍有700余名农民工子女在父母务工所在地县(市、区)城区的学校报名参加中考。其中仅中心城区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在城区报名参加中考的人数就有246人,占全区总报考人数的11.3%,目前这些农民工子女大部分都考入了中心城区的高中学校就读。根据目前在城区就读义务教育的农民工子女人数预计,这一政策的受惠数量将逐年增长。

  记者:这一政策实施后,必将给城区教育带来一定压力,赣州在实施这一政策时遇到哪些难点,采取了哪些应对措施?

  刘卫东:根据目前我市进入城区务工的流动人口来看,越来越多的农民工子女在城区的中小学校读书,逐步增长的趋势十分明显。而目前我市的城区教育资源有限,让农民工子女在流入地参加中考,令城区学校压力感到很大,尤其是优质高中的入学压力更大,教育资源不足的问题突出。同时,农民工随迁子女时有流动,也将给学校教学管理带来一定难度。

  针对这一新情况,我们积极为农民工子女在城市学习创造条件。一是科学规划教育资源布局。制定了《赣州市章江新区学校建设五年规划》,并将农民工子女的升学需求纳入整体教育规划之中,有计划地扩充城市教育资源,缓解城区就学压力。二是加快城镇学校建设步伐。2010年市中心城区规划新、改、扩建学校14所,建设资金超过3亿元。目前,中心城区在建和开工校建项目近20个。各县(市、区)也高度重视并积极实施城区学校建设,近年来,全市用于城镇中小学校建设的资金逾10亿元,增加教学班逾1000个。三是全力推动教育园区规划建设。四是优化城区学校发展环境。五是强化教师队伍建设。我想,通过统筹教育资源配置,完善教育设施和师资配备,将农民工子女的升学需求纳入整个教育发展规划,我市将有效化解农民工子女进城就读给城区教育带来的压力。

  记者:您对破解由流动人口增多带来的升学考试问题有什么建议?

  刘卫东:“制定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义务教育后在当地参加升学考试的办法”已经写入了《教育规划纲要》,这项政策对每一个进城务工人员都是一个暖心的信息。但是,解决好农民工子女在城市升学问题,不可能一刀切,更不可能一蹴而就。

  建议:一是政府应明确保障责任,建立农民工子女教育保障机制。推进城乡统筹发展和教育公平,不只是一个地方的事情,而是一个全局的问题。因此政府应站在全局和战略的高度,在完善农民工子女义务教育“两个为主”政策的基础上,加快户籍制度改革,逐步取消各地对非户籍生入学条件的限制,将农民工子女的升学需求纳入整个教育发展规划中,进行教育资源统筹配置。加强有关部门间工作联系和沟通机制,实现工作联动机制,为农民工子女创造平等、宽松、优越的教育环境。同时建立和完善中央和流入地省、市和县级政府合理分担的教育经费机制,对流入地实行财政转移支付制度,减轻流入地过重的财政负担。流入地政府对安排进城务工人员子女的学校用地、校舍建设、设备设施、师资配备和教育经费统一纳入财政预算。同时建议国家在经费、政策等方面加大对赣州这样的欠发达地区教育发展的扶持力度,以此鼓励欠发达地区大胆改革创新,实现教育均衡发展。

  二是教育行政部门应简化入学程序,建构平等接受教育的环境。流入地教育行政部门应加强管理,简化入学手续,为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就地升学开通绿色通道。建议合理分配好各地各校的招生指标,特别是优质高中招生指标,使更多农民工子女能接受低收费的城区优质高中教育。同时,为避免农民工子女盲目流动的现象,应加大相关教育政策的宣传力度,帮助农民工理性选择其子女受教育的地域,控制农民工随迁子女的总规模,减轻城市教育的压力。

  三是学校应加强农民工子女关爱工程,积极开展有针对性的教育,努力使他们适应城市学校的学习生活环境。努力解决好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应该成为全社会不懈的追求。(本报记者 叶莎莎)



http://www.00-edu.com/jiaoyu/1/2011-2-14/275047.html十二生肖
十二星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