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零教育信息网 首页 > 教育新闻 > 新闻阅读存档 > 正文 返回 打印

周应德:十年地下,半世刑侦

[db:作者]  2019-02-22 00:00:00  互联网教育报

四川大学教授、我国现代刑事侦查学的开创者和奠基人周应德 地下民主斗争时的周应德(1947年摄于重庆)

    “从今天起,我代表人民政府接管法院、检察院、监狱、看守所。”

    1949年12月,四川省永川县(今重庆永川区)解放,一个眉眼清秀、戴着金属框眼镜的文弱书生,作为县接管委员会成员,接管了永川县司法系统。县府之中一片惊讶:“这是把大印左手交右手嘛!”

    他们有所不知。这名28岁的年轻人,已是中共老地下党员,此前以国民政府永川县法院首席检察官的身份作掩护,周旋于刀光剑影之中,策动永川县长邱挺生投诚起义、稳定局势,静待和平……

    当革命年代的战火平息,时至今日,他是中国现代刑事侦查学的开拓者和奠基人。他曾写词回顾自己的一生:“拼十年地下,反饥饿、独裁、戡乱,争取民主和平。惊雷动。趁熏风时雨,树桃李精英。春色满园,半世刑侦。”

“慧剑操我手,斩绝家累时”

    周应德的青少年时代大都在辛亥革命后的狂飙中度过。读初小时,正当第一次国共合作,每逢五四、五卅等时间节点,师生们走上街头,挥舞小旗,高喊“打倒列强!”“四一二政变”以后,形势急转直下,周家所在的四川省南川县(现属重庆)南门外,隔护城河朝西望去,便是历代官家行刑的蒿枝坝刑场,那里公开斩杀共产党员。局势的急速变化,给年幼的周应德带来巨大感官冲击。

    1938年,周应德考入重庆联中,那是一所有革命传统的老牌名校,抗战初期,一直是重庆抗敌后援会和学生抗日救亡联合会的重要策源地。抗战初期的重庆,各路人马汇集,在联中,周应德见到过郭沫若、李德全(冯玉祥夫人)、司徒雷登和雷鸣远等上层民主人士,还三见周恩来,“最末一次,周恩来应联中读书会邀请作了‘目前抗战形势和战时青年的任务’的讲演,一连讲了3个多小时,最后为同学题词留念,勉励大家‘在伟大的抗战时代,不应空空度过,同学们必须学习学习再学习’。我见他几次擦汗,但毫无倦容。”

    联中的课余生活非常丰富,周应德同时加入了怒潮歌咏队、兴群剧团,节假日便出校宣传或演剧。他还加入了共产党的外围组织——抗建读书会,同学们两周一次座谈,交流读书心得,漫谈形势。在此期间,周应德读到了大量进步书刊,如《萍踪寄语》《大众哲学》、苏联小说以及马列著作,狄超白的《通俗经济学讲话》对他触动很大,其中对“剩余价值”的阐述,尤其让他感悟、动情。

    在国共合作的前提下,重庆联中的抗日救亡气氛十分活跃。可1940年一个事件让局势发生了微妙变化。时任四川省主席张群和教育厅长郭有守联名下达密令:“据密报重庆中学(即联中)有学生三百余人,共党占六十余人,课外活动均在共党之手,彼等暗中拉拢学生,转饬……密切注意,并予制止……”

    这时,学校校长已被更换为青年党人张佐时,新校长到任便举起“屠刀”,解聘支持抗日救亡的教职工,又挂牌开除周应德等59名学生。

    全校师生一时群情激愤,推选周应德等23名代表赴重庆上告请愿。代表团一到重庆,便发表文告,招待记者,震动了报界和学生家长。

    联中老校长杨沧白(孙中山大元帅府秘书长)、学生家长胡文澜(民国早期四川督军)、校友《新民报》主笔罗成烈等纷纷挺身支持学生,《新华日报》《商务日报》等报刊纷纷发表社论谴责,形成巨大舆论压力。官方吃不住了,肇事校长被迫收回成命,师生们的斗争取得胜利。

    此时,周应德预感国共合作有变,抗日救亡前景堪忧,时年18岁的他,写下了入党矢志诗:

    “滚滚长江水,沉沉念黔黎。世途多艰阻,豺狼横路衢。愿为双飞翼,奋翮凌天梯。愿为千里骥,绝足任驱驰。慧剑操我手,斩绝家累时。”

    在国共合作陷入低潮的时候,周应德在联中的后山坡,庄严举手宣誓,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隐蔽下的朝阳学法和民主斗争

    国共合作破裂后,为了保护党员和党组织,中共南方局提出了“隐蔽精干,长期埋伏,积蓄力量,以待时机”的“十六字方针”,即时整顿组织,停止发展党员,并要求党员“勤业、勤学、勤交友”,深入各阶层,取得社会职业,学生有条件升学的,争取升学。

    周应德是个偏科生,偏文科,高中时又致力于抗日救亡活动,因此升学困难。当时有“法学摇篮”之称的朝阳大学内迁重庆办学,朝阳大学偏文,周应德便考进了法律系。

    朝阳大学有个特点,就是授课教师大多是法律界的资深法官、律师。如教授刑法的法律系主任赵琛,当时是国民政府立法委员,后来任“首都高等法院”院长和南京审判日本战犯军事法庭审判长,是民国刑法的起草人之一;刑事诉讼法教授孙潞,是最高法院庭长;戴修瓒教授讲票据法、保险法,在北洋政府时期曾任检察总长,以弹劾曹锟贿选名噪一时。在隐蔽时期潜心学法,奠定了周应德后半生法学生涯的基础。

    教授国际私法的章任堪是进步人士,每天都要看《新华日报》。由于管控严格,周应德就趁早晨天光未亮之时,秘密将《新华日报》传送到学校所在兴隆场的铁匠铺,供章任堪取阅。

    “章老师家徒四壁,身无长物,一次家中遭盗,连衣服都被偷得一干二净。章老师的夫人是我们的英语老师,美国韦尔斯利大学的高材生,上课都穿着破旧的衣服……尽管如此,他一直对进步学生尽力支持……”章任堪老师的境遇让周应德心中酸楚,此时,特别刑事法庭林立,共产党人被肆意残害,更让他怒火中烧。正值章任堪老师的母亲去世,周应德于忧愤之中,代山东同乡会书写挽联,挂在灵堂正中:

    “国难方殷,痛恨他小人道长,如此施行,抗战奚如折枝易;傲骨有根,独怜我夫子固穷,者番磨难,生活更比行路难。”

    这一写便惹下大祸。一天,中文课老师朱修庸叫住周应德:“你最近写什么东西啦?你惹祸了,学校要开除你,说你是共产党!”

    如果被学校开除,不是进“青训团”,就是进“渣滓洞”,周应德心头一紧,不知该如何申辩。朱修庸接着说:“不要急,我说了你是好学生,旧文人脾气,爱发点牢骚,不是共产党。解决了,下次小心点!”

    朱修庸是“朝阳中国文学研究会”顾问,特别爱惜周应德这样的“文才”。她的丈夫是学校董事长居正的“拜把兄弟”,在学校说得上话。在朱老师的庇护下,周应德顺利渡过难关,有惊无险。

    周应德朝阳大学毕业后,去江津女中教书半年,又于1947年回到重庆。后因重庆南岸市委联络员江竹筠(江姐)工作调动,组织安排周应德、周应培与重庆广益中学何明璧三人组成“南岸学运特支”,开展地下民主斗争活动。

    1948年,北京学生“反饥饿,反内战,反迫害”运动迅速波及全国,民主运动达到高潮,也引起当局疯狂反扑。周应德被迫离开重庆,借“中央党校高等法官训练班”受训之机,到南京隐蔽。当年9月,周应德回到重庆,以永川县法院首席检察官的身份作掩护,继续开展工作。

    永川县长邱挺生的女儿是川西地下党员,又与周应德是朝阳同学,周应德便利用这层关系劝说邱挺生起义,和平解放永川。邱挺生思想开明,人情练达,两人一拍即合。1949年12月,永川和平解放,周应德结束十年地下生活,浮出“水”面。

为我国刑事侦查专业奠基

    新中国成立,百废待兴。法学专业也是如此,旧法已废,新法未立。大专院校教授刑法只讲刑事政策,惩治反革命条例及苏联刑法原理,专业教师十分紧缺。1953年,时任最高人民法院西南分院审判员的周应德,到西南政法学院培训班后,被学校“截留”下来,教授刑法课程。

    作为法律专业的一门课程,要将刑事侦查发展为一门专业,重新构筑学科理论体系的任务摆在周应德的面前。课程设置和教材编撰是最基础、最关键也是最繁重的工作。1963年,周应德领衔编写了《刑事侦查学教学提纲》,首次系统提出了刑事侦查学的研究对象、体系、任务、研究方法和原则,奠定了刑事侦查作为一门学科的基础。

    刑事侦查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周应德三十年如一日,与重庆市公安局刑警大队密切往来,参与刑事案件现场勘查、案情分析和对策研究,搜集了大量教学案例和素材。

    上世纪50年代初期,重庆斑鸠山发生持枪抢劫大案。神州甫定,在西南局所在的大城市发生如此恶性案件,人心浮动。周应德与办案人员采用设卡、堵截、蹲点、搜山等办法,8天便告破案。“文化大革命”过后,四川省公安厅积案如山,周应德奉命带领教师100人参加办案、清理积案。

    那时,刑侦学的教师们课时松一点,就到刑侦部门实习,参与破案,重庆、成都、武汉、杭州等十大城市的公安局都是教师和学生的实习基地,大家互通破案经验、交换案例,案例积累多了,周应德再度领衔编写了杀人、盗窃、诈骗三个案例专辑,作为刑侦辅助教材由公安部出版,一直沿用至今。

    “十年动乱”不仅破坏了公安机关的专业性和公正性,亦使刑侦学科发展陷于停滞。周应德心急如焚,不停地与时间赛跑,创造了许多为人称叹的“第一”:

    1979年,他主持创办我国高校第一个刑事侦查专业,开创侦查概论、文书检验、痕迹检验、枪弹检验、刑事照相等十多门独立课程,构建了系统、科学的学科体系。与此同时,他接受司法部委托,筹办两次全国刑侦师资培训班,时至今日,第一批刑侦专业学生已经成为我国法律、刑侦界的中坚力量;1984年,他领导筹建国内高校第一所司法鉴定中心,将司法鉴定工作纳入法治轨道,改变了刑事证据鉴定由公安部门自侦自证的局面。

    曾经,不少学界观点认为刑事侦查是一门“边缘学科”,“刑侦无学”,只是一项单纯的侦查业务和侦查技术。周应德据理力争,坚持认为刑事侦查是“研究揭露犯罪和预防犯罪的手段以及斗争方法的科学”,其任务是“揭露犯罪、证实犯罪、保护人民”。

    如今,周应德终于到了可以停脚歇歇的时候,有人问他“您高寿?”“和中国共产党同年。”他嘴角泛起的微笑,慢慢扩散到整个脸部。他始终停不下来,常常掰着指头数同龄的朋友还有几个,每天风雨无阻地“泡图书馆”,最近还被学生拍照,上传网络,当了一回“网红”,成了感动万千学子的“最拼教授”。

    他阅尽世事沧桑,百年光阴对他来说“有如一梦”,但有些东西仍能穿越时代,为人感知。比如他的忧国忧民,他对真相、对真理的坚持和追求,总是给人启迪,温暖人心。



http://www.00-edu.com/jiaoyu/1/2019-02-22/662868.html十二生肖
十二星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