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门峡市,是1957年伴随着万里黄河第一坝——三门峡大坝的兴建而崛起的一座新兴城市,也是沿黄城市中距离黄河最近的一座城市,更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黄河文化和仰韶文化的发源地。三门峡市第一小学随城市的兴起应运而生,学校与这座城市同龄,焕发着青春向上的蓬勃风采。在旖旎的自然风光和厚重的历史文化映衬下,学校始终追寻“立德树人”的育人目标,以实践促发展,全力打造独具三门峡特色的德育建设新品牌。
“一二三四”,“全年度”实践活动不间断
学生、家庭、学校、社会共同参与,学校的实践活动为学生打开了一扇通往现实生活世界的大门。学校制定了以“一二三四”为指南的实践活动新思路,即一个宗旨:“育人为本,突出特色。塑造学生德行品格,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强化“两项服务”:服务好实践活动顶层设计,服务好学生、家长多样化需求;推进“三项建设”:实践课程建设、研学旅行建设和志愿服务建设;抓好“四项教育”:主题教育、文化艺术教育、研学拓展教育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
在此基础上,学校利用不同时间节点,有目的、有重点地培育出了贯穿全年度的特色实践活动项目——1月“传统文化习德月”、3月“传承雷锋精神月”、4月“革命传统教育月”、5月“感恩励志月”、6月“亮我风采展示月”、8月“社会实践月”、9月“弘扬民族精神月”以及重阳节敬老爱老助老等活动,使实践育人成为学校德育工作的常态。
“黄河明珠”,三门峡特色德育成亮点
三门峡市被誉为“黄河明珠”“天鹅之城”“华夏文明的第一缕曙光”。生活在三门峡市,学习好这片土地上蕴含的巨大精神财富是学校在德育方面的重要工作。在此基础上,学校开展的丰富、创新的实践内容就成了德育工作的典型经验来源。
近年来,学校秉承“在行动中探索,在实践中获得真知”的理念,开展了一系列以“亲临函谷雄关,品读老子文化”为主题的函谷关研学旅行活动。这既是学校德育工作的地缘优势,又是创新实践模式的重要立足点。学生们化身“小小讲解员”,向游人讲解老子骑青牛入函谷关著《道德经》和紫气东来、白马非马等中国传统文化里的故事和内涵,从而不断加深正确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影响。同时,学校还开展了精彩纷呈的各类主题活动,比如:组织学生到气象局参观学习,与风、雨、雷、电近距离接触;参与陕州剪纸、捶草印花的制作,使非物质文化遗产在青少年心中焕发生机;走进三门峡市某部队,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集体主义教育、艰苦奋斗教育;开展“消防安全体验日”、国防教育等主题实践活动,激发学生珍惜当下美好生活的责任感和使命感。除此之外,在生活着数以万计白天鹅的天鹅湖畔、在神奇的地坑院、在温柔多姿的母亲河畔、在仰韶文化遗址、在卢氏县革命老区……都留下了学校学子的身影。
硕果累累,立德树人成效凸显
在德育的道路上,学校始终坚持长效发力,在德育成果的基础上,建立起了实践活动特色校、楹联文化特色校、足球特色校、文明特色校,取得了令人欣喜的成绩。学校先后荣获“省级体育传统项目学校”“河南省中小学师德师风先进学校”“雷锋式学校”“未成年人文化经典诵读示范学校”“中国楹联教育基地”“河南省文明校园”等国家与省市各级荣誉120余项。
长期以来,通过学校多种多样的德育实践活动,学生中拾金不昧、见义智为、尊老爱幼、自立自强的“道德小模范”代表层出不穷,受到了各级报纸、电视等媒体的多次报道,得到了上级领导的高度认同。2017年,学校将已成功举办的各类实践活动,汇编成厚达206页的《多彩实践活动 培养博学英才》一书。在校际交流中,该书得到了全市各兄弟学校的一致好评,更有很多学校慕名前来求取实践育人的“真经”,使三门峡市第一小学特色德育名声在外。
在三门峡大坝前,代表中华民族不屈精神的“中流砥柱石”巍然挺立在湍流不息的黄河水中。这与学校自强不息、发奋实践的教育精神不谋而合。全体师生将以此为指引,不畏艰难、再接再厉,勇创三门峡教育的崭新辉煌。(李雪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