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向东:上海交通大学附属中学校长、上海市特级校长,博士、教授。
■高中生生涯规划教育系列①
近年来上海探索进行的“6选3”高考改革模式,带给学生的最直接“获得感”就是:增加了他们的自主选择权。但一些学生在多元选择下,发生了“选考投机”的现象。这一现象背后,实则是学生选择能力不足、缺少专长和兴趣、对大学将就读专业认识模糊等,这也暴露出以往高中阶段生涯规划教育的缺失。如何建立“学业—专业—职业—生涯”的内在关联,指导学生进行自主选择,有效规划高中三年的学习,是当前高中学校必须解决的迫切问题。
早在2002年,我校就开始了生涯教育的初步尝试。2009年,学校将生涯发展规划课程列为校本三大核心课程之一,在高中生生涯发展教育内容、管理机制、形式途径和队伍建设等方面进行了持续不断的探索完善,目前学校已基本建构起了符合优质高中学生发展需求的生涯教育模式。
教育即生活,教育即人生。我们总结出“自主探索、相互激发”的生涯教育育人理念,具体有如下内涵:既要基于每一个学生的终身发展,同时又是学生终身发展的核心,强调学生在行动中学习。但当下很多学校并未真正把握生涯教育的根本目的,把帮助学生“选其所好、考其所长”当成生涯规划的目的,过于强调学业生涯教育,牺牲了学生兴趣,就非常短视。因此我们要放眼长远,以提升学生的理想目标和价值追求为主要方向,提高人生规划的自主性和自觉性。
生涯发展教育要立足于行动导向,因为实践出真知。现行的教育教学中,学生对书本知识、应试问题了解关注得多,而有关社会和生涯体验的实践与资源都相对匮乏。我们认为,中学的生涯发展教育必须基于行动教学导向,通过设计切实有效的社会实践课程、教学实验课程、动手拓展课程,让学生真正行动起来,在自觉的追求中主动探索,亲历观察、实践体验、质疑反思,不断提升自身的综合素养和生涯规划能力。为此,我们将生涯教育的指导性与自主性和谐结合,确立了当前“自主探索、相互激发”的生涯教育育人方式,力求增强学生的实践体验感。
生涯发展教育要与大学衔接。当前高等教育与中等教育的衔接不够紧密,使得不少中学生进入大学以后出现了诸多不适应,对学生身心健康和持续学习影响非常大,有时甚至会导致学生学业失败。因此我们认为中学的生涯发展教育与人才培养体系不能孤立设计和独自建设,而应该与大学相衔接。实践中,我们致力于打造“最像大学的高中”,与众多高校进行合作开展生涯教育。
生涯发展教育需要多方互动。理想的普通高中生涯教育目标,要蕴含学生全面发展所需的“现实、可能、预期”三种维度,考虑“自身、他人、环境”三种影响因素,其最终指向是从帮助学生“合理地规划学业”转变到“选择适合的学校”再转变到“独特的人生发展”。通过“学校—家庭—社会”三维度的能动关系,给予学生复合的、综合的生涯教育,以帮助他们学会适应今后生活中可能的各种社会角色,从而拥有能够过一种更好人生的可能性。
生涯教育需要有系统的设计。我校生涯教育的核心思想旨在帮助学生适应生活、筹划发展、准备未来。希望通过三年的生涯教育培养出身心健康、人格完善,有理想抱负、对自己未来的人生有一定规划能力、并具有社会责任意识的有为青年。上海交大附中的生涯教育理念和目标有机融合于生涯教学内容、管理机制、教育形式和途径之中,逐步形成系统化的生涯教育模式,助力每一个学生的终身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