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记者 李斌 赵承 李靖
“南开培养了我,南开是我心里的一块圣地,我是爱南开的。过去如此,现在依旧,而且愈发强烈。南开精神像一盏明灯,始终照亮着每一个南开人前进的道路。我愿同师生们一起奋斗,做一个无愧于南开的南开人!”
10月25日下午4时10分许,天津南开中学古朴典雅的大礼堂里,当国务院总理温家宝铿锵有力的话音刚落,礼堂内1500多位南开中学师生为总理这次倾心交流热烈鼓掌。
南开中学由著名爱国教育家严修、张伯苓于1904年创办。100多年来,她培养了以周恩来总理为代表的一代又一代杰出人才。1954年至1960年,温家宝就读于南开中学,在这里度过了他终生难忘的6年时光。
津城秋高气爽,天气晴朗。南开中学内绿树葱郁,芳草茵茵。
“欢迎总理回母校。”下午2时30分许,当温家宝来到南开中学校门口时,一位学生给他戴上“南开中学”的校徽,身着校服的学生们用热烈的掌声欢迎这位毕业51年后回母校看望的学长。温家宝微笑着向前来欢迎的师生们挥手致意。他接着来到校史馆,走进一间间展室,在早期南开中学的教学用具和一张张历史图片前,温家宝不时驻足凝视,重温百年南开走过的历程。
教学楼前,伫立着周恩来总理的全身铜像。温家宝放慢脚步来到铜像前敬献鲜花,并三鞠躬。他又走进含英楼,在现代工坊、传统工坊和陶艺坊观看学生们学习操作激光内雕机、铣床等,了解同学们的学习情况。温家宝还看望了教师和学生代表,并与他们合影留念。
学校大礼堂内早已座无虚席,过道里站满了学生。
“同学们、老师们,我是爱南开的。”回到母校,望着礼堂内一张张朝气蓬勃的脸庞,温家宝十分高兴。他说:“屈指算来,我阔别南开中学已经51年了。毕业以后,我曾几次悄悄地来到母校。正式和老师们、同学们见面,这还是第一次。我想借此机会同大家谈谈心。”
“我的祖父、父亲、母亲都担任过中小学教师。我出生的年月正是日本侵略者在华北大扫荡和实行‘三光’政策的时期……”
温家宝首先从自己的身世讲起,讲述了童年穷困、动荡、饥荒的往事……
人们仔细倾听,礼堂内十分安静……
“我深知,这不是我们一个家庭的苦难,也不是我出生的那个年代的苦难。”他说,“中华民族的历史就是一部苦难史。我逐渐认识到一个道理:中华民族灾难深重极了,唯有科学、求实、民主、奋斗,才能拯救中国。”
“我的中学是在南开上的。”回忆起在南开中学难忘的6个春秋,温家宝脸上露出自豪的神情,“南开6年的学习生活,对我人生观的形成有着重要影响,也给我留下了终生难忘的印象。”
“我在这所学校里学习,首先懂得的就是一个人必须有远大的理想,有崇高的志向。从小就应该立志把自己的一生献给祖国和人民。我努力学习知识,坚持锻炼身体,刻苦自励,从学习和生活的点点滴滴入手,努力把自己造就成为一个对国家和人民有用的人。”
温家宝结合自己在南开中学的学习和成长经历,告诉同学们:年轻人要善于独立思考、探索真知,不怕困难,勇往直前……
无论是战争年代,还是建设时期,南开中学都为国家输送了大批优秀人才。温家宝说:“南开校训是‘允公允能,日新月异’。这8个字就是南开的灵魂,它提倡的是为公、进步、创新和改革。南开永葆青春。我们要坚持走南开的道路,崇尚南开的风格,发扬南开的精神。”
台上,温家宝娓娓道来,言辞恳切而真挚;台下,师生们凝神静听,不时报以热烈掌声。
参加工作以后,温家宝有14年时间是在条件极其艰苦的祁连山区和沙漠戈壁地区工作。上世纪80年代中期到中央工作后的最初十年间,他经常深入农村、厂矿、科研院所进行调研,广泛接触基层干部群众,与科学家交朋友。 (下转第二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