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缪志聪 赵建春 王 亮 陈瑞昌
一块块毛竹板内胎上张贴着运动造型的娃娃剪纸,竹板排列在蓝花布上,蓝色的衬布,红色的剪纸,格外醒目;一个个头戴蜡染方巾的小姑娘端坐绣桌前,手执绣盘,凝眸专注,穿针引线;花鸟鱼虫,活现绣盘,像模像样。这个场景不是在民俗博物馆,也不是在民俗风情村的绣房里,而是江苏省丹阳市老城区一家规模很小的幼儿园——丹阳市西门幼儿园的课堂。
在这个江海之畔的城市,记者足迹所到之处,几乎每所幼儿园都是生机勃勃,幼儿活动丰富多彩,童趣横生。近年来,丹阳市改革管理体制,加大教育投入,改善办园条件,积极打造办园特色,学前教育焕发出春天般的活力,步入了健康发展的快车道。
理顺体制激发办园活力
多年前,丹阳市所有的幼儿园隶属于乡镇中心小学,中心幼儿园园长的职级相当于中心小学的中层领导,人事权、财务权等掌握在中心小学校长手里,幼儿园园长是地道的公婆手下的“小媳妇”,不敢有想法,很难有作为。2008年暑假,丹阳市出台了《关于加快学前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意见》,加大幼儿园体制改革力度,进一步理顺办园体制,实行镇(区)政府主办,市教育行政部门主管,园长负责制。原属于妇联组织托管的幼儿班、托儿所全部划归教育行政部门管理。这一年,16个建制镇中心幼儿园率先与中心校剥离,实行独立建制。
丹阳市界牌中心幼儿园园长景清华,就是在这一背景下走马上任的。见到景园长时,记者发现虽然年纪不大,她的头上已有缕缕白发。站在这所设施优、规模大、声誉好的省级示范幼儿园外,景清华告诉记者,当初的“家业”其实十分薄弱,教师队伍不稳定,办园条件有限,全园也就350多名幼儿。如今,这个数字增加了将近一倍。
到目前为止,丹阳全市独立建制的幼儿园已有27所,占全市幼儿园总数的66%。丹阳市还建立了“学前教育联席制度”,把学前教育的发展指标作为各镇(区)教育督政的重要考核指标。优化体制,激活机制,丹阳推进学前教育办学体制的步伐还在迈进,今年夏天,市实验幼儿园吴晓梅等14位园长,从中心小学副校长级升格为中心小学正校长级。经过实践的锻炼,这批园长敢当家、会当家,工作干得有声有色。
配好了园长,还要配好教师。“面对幼儿师资缺乏这个难题,我们主要从五个方面来逐步解决。”丹阳市教育局局长韦立忠说,“近年来,丹阳在稳定聘用教师待遇的前提下,一面要求在小学任教的幼儿教师全部回到幼儿园任教,一面鼓励小学低年级教师通过培训到幼儿园任教,同时施行学前教育本科生免试进编政策,并赴外省市提前招聘本科幼儿教师。”
据了解,近年来,丹阳本科直接进编18人,招考本科进编22人,派遣小学低年级教师73人到幼儿园任教。通过近几年的队伍建设,丹阳市专任幼儿教师学历达标率达98%,具有专科及以上学历者达83.64%。
加大投入改善办园条件
“没想到这里还有这样一所美丽的幼儿园。”这是镇江市教育局局长刘国荣到建山幼儿园后情不自禁发出的感慨。该园地处丘陵山区,是丹阳少数几家老区幼儿园。由于受到所在地区经济条件的限制,在相当长一段时间里,幼儿园场地狭窄、设施设备缺乏,办园条件十分简陋。
但经过丹阳市几年坚持不懈的投入,现在的幼儿园景色秀美、小巧玲珑、地方特色浓郁,已成为幼儿学习、生活的乐园,成了“山沟沟里的省优质园”。回忆起幼儿园的发展,园长孙腊芳激动地告诉记者:“5年来,一共投入110余万元改善办园条件。”在孙腊芳的心中,这是一笔以前想都不敢想的巨款。
“我们从办园规模、办园条件、保教设施、师资队伍和园务管理等方面综合考虑,制定了全市合格幼儿园建设工程整体规划,编制了分年度实施计划,并依据相关标准,添置了设施设备,极大地改善了我市幼儿园的办园条件。”丹阳市委书记李茂川自豪地说。
(下转第四版)
改革创新推新教育科学发展
贯彻落实教育规划纲要
中国教育报 主办 英语周报 协办
神州行 江苏篇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