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约通讯员 黄继鑫
“这里的孩子更需要我!”江苏省靖江市城西小学的陈楠老师2009年正式调到西来镇土桥小学任教。从支教到留守,陈楠当年的选择是当地的一大新闻。而如今在靖江,“陈楠现象”不断涌现,越来越多的城区骨干教师迈向农村学校。
靖江市教育局日前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教育共同体建设促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的意见》,将教育共同体建设从义务教育阶段延伸到学前教育和高中阶段,通过建设14个教育共同体,实现了全学段覆盖。
据靖江市教育局副局长褚庆前介绍,靖江的教育共同体是在城区学校与农村学校、薄弱学校之间,建立“一带几、全方位、可持续、共提高”合作关系的一种组织形式。教育共同体不再是城区学校对农村学校单向的帮扶,而是在城乡学校结对基础上的提升,突出了优势互补、城乡互动、责任共担、利益共享。
该市要求,要在各教育共同体内建立稳定的学校干部、教师互派交流机制。意见规定,农村和城区学校的校级领导和中层干部要分期分批互相交流学习,交流数不低于现任领导数的30%。城区学校组织教师顶岗支教和指导性支教,其中顶岗支教教师数不得低于本校专任教师数的10%。共同体学校学生结对活动总次数每学期不少于3次,参与的学生不少于学生总数的5%。同时,教育局对共同体实行捆绑考核。严格的评价机制成为靖江市促进教育共同体发展、推动教育均衡发展的保障。
教育共同体建设使当地农村学校教学质量普遍提高,中考成绩明显提升。靖江市教育局局长罗晓东认为,全面建设教育共同体已成为城乡支教的新抓手、教科研的新平台、干部培养的新摇篮,加快了农村学校与城市优质学校在软件上的接轨,为实现靖江教育均衡、协调和可持续发展提供了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