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中国教育电视台历时一年,倾力打造了一部爱国励志人物纪录片《科学家的故事》,主要讲述了新中国第一代科学家钱学森、钱三强、钱伟长、邓稼先和华罗庚五位科学家的奋斗历程和爱国精神。《科学家的故事》作为国庆献礼片于2011年10月1日在中国教育电视台隆重播出,播出后在社会上引起强烈反响,特别是在学校和师生间获得一致好评,被认为是一部优秀的青少年爱国励志教材,高度弘扬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2011年12月4日,由中国教育报和中国教育电视台联合主办的大型纪录片《科学家的故事》主题思想座谈会在北京召开。辽宁省高校工委、石家庄市教育局、共青团北京市委、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人大附中和北京四中等有关单位的领导和师生到会,在会上,就纪录片《科学家的故事》的思想内涵及深远影响,畅所欲言,各抒己见。现将发言摘要刊发如下,敬请关注。
凝聚精神力量 震撼莘莘学子
辽宁省高校工委副书记、教育厅副厅长 曲建武
观看了中国教育电视台播出的大型人物纪录片《科学家的故事》,看到片中将钱学森、邓稼先、华罗庚、钱三强、钱伟长等科学家的人生追求编辑成故事展现在我们的面前,很受教育、很受启发。在这里想用一个在当今大学生中最流行的词语来形容——给力!为什么要用这个词呢?就个体而言,大学生处在人生发展的关键时期,需要有力的导引、力的支撑和力的推动;就群体而言,大学生是国家的希望和未来,只有形成力的强大,才能促进国家的繁荣和富强。问题是什么样的力才会产生如此的作用?问题是如何把大学生所真正需要的力给予他们?答案就是:要把强大的精神力给予学生。
精神力,蕴含着丰富的思想内容。从上面几位科学家的故事中,我们深切地感受到,热爱祖国是激励科学家们成长和奋斗的最为重要的精神力。钱学森说,他“无一日一时一刻不思回国”,“要与中国人民一道建设国家,使中国人民过上有尊严的幸福生活”。有了这样的精神力,怎么会没有导弹的发射成功?怎么会没有宇宙飞船的遨游太空?怎么会没有中华民族的崛起和复兴?
那么怎样才能把强大的精神力传递给青年人?中国教育电视台拍摄的《科学家的故事》就是这样一部汇聚强大精神力的优秀作品,它以丰富多彩的艺术手段再现了新中国第一代科学家严谨的治学态度,孜孜以求的探索精神以及强烈的爱国情怀。这部纪录片像一块大海绵,汲取了科学家们强大有力的精神力量,滋润浇灌着新一代的年轻人。如今,中华民族正阔步前进在实现伟大复兴的征程上。当代大学生所担负的责任和使命从某种程度上可以说比导弹发射、飞船遨游还要艰巨。《科学家的故事》把在老一代科学家身上所表现出的对自己祖国深深热爱的强大精神力给予学生,感染他们,震撼他们,让他们在人生的旅程中充满动力。有了这样的精神力,大学生就会产生强烈的“为中华崛起而读书”的愿望,就会不惧任何艰难险阻,立志成才,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事业中大展才华。
传承大师风范 弘扬核心价值
石家庄市教育局局长、党委书记 韩保来
观看完中国教育电视台《科学家的故事》系列片后,感动于大师们彪炳青史的千秋伟业,并深深地为他们的拳拳赤子之心、仰之弥高的大师风范所折服。仔细了解这些科学巨匠的奋斗历程获得很多启迪:第一,他们都有着崇高的爱国情怀。第二,他们都志存高远。特别是当他们将远大的志向与民族的前途结合在一起时,自身的学术成就更获得一种升华,引领了一个时代前进的步伐。第三,他们都有坚韧不拔的品格。从这些大师身上,我们都看到一种对科学、对事业近乎倔强的执著,没有浮躁,没有面对困难的动摇,只有对知识、对真理的渴求。第四,他们高深的成就来源于脚踏实地的厚重。这些大师们境界深远,但绝不眼高手低,不以大师身份自矜。第五,他们都受益于良师指引。
当今,在各种思想文化交流交融交锋更加频繁的背景下,教育尤其是基础教育,必须继承和传承古今中外优秀文化传统,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塑学生品德、人格、素养之本,立大师之道,即老一辈科学家身上集中体现的“根系华夏的爱国情怀,淡泊名利的高远境界,孜孜不倦、精益求精的治学态度”。要大力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爱国主义教育是德育的永恒主题,要帮助学生树立起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引导学生志存高远,以“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的情怀,把个人的前途命运与祖国的前途命运紧密结合起来。当前,更需要类似于《科学家的故事》的作品,切实增强德育的实效性和针对性。
贴近青年实际 启示人生之路
共青团北京市委副书记 杨海滨
《科学家的故事》具备很多鲜明的特点,这些特点深入人心,感染着一代青年人。
1.历史的视角,还原了历史的本来面目,把观众带到了当时历史的语境下思考老一辈科学家的治学精神,从而达到对青少年培养的目的。
2.科学的视角,《科学家的故事》的受众大多是高校青年学生、教师,该片提炼出了科学精神,让青年朋友们和寻常百姓都能树立信念,有所收获。这是这个纪录片要达到的目的。
3.文化的视角,纪录片一定要有高端的文化品位,《科学家的故事》的电视表现手法让人耳目一新,它大量运用了电影的拍摄手法、角色扮演、情景再现等,以非常新颖的方式呈现给观众,我相信正是这种创新博得了青少年的喜爱。
4.普通人的视角,在观看节目时,有很多非常感人的情节。他是科学家,但首先他是人。这个纪录片鲜活的、普通人的视角,让同学们觉得更亲切更真实。
我看完《钱伟长》这集总结了四句话,我想这对于年轻学子是很实用的,即高远的理想、精深的学术、强健的体魄、恬美的心境。这就是我们能够从一个艺术作品里得到的对于青少年的启示。
中国教育电视台制作的这套科学家的故事,为大学教育展现了很好的精神力,其表现形式亦是大学生喜闻乐见的。愿这样的作品更多地涌现,把更强、更丰富的精神力传递给正在成长的大学生们。
聚焦前辈人生 弘扬清华精神
清华大学党委宣传部部长 向波涛
近日,中国教育电视台推出了大型纪录片《科学家的故事》,集中展现了为新中国科技、教育事业作出重大贡献的钱学森、钱三强、钱伟长、邓稼先、华罗庚等5位著名科学家的远大的理想、崇高的品德、严谨的科学精神、跌宕起伏的人生经历和孜孜不倦的治学道路,是一部鲜活生动的面向青少年特别是当代青年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教材,对于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推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令我们感到特别激动的是,此次面世的这5集纪录片所讲述的主人公都是清华大学校友。他们是清华17万校友中的杰出代表,在他们身上集中体现了让清华人为之骄傲和自豪的清华精神。今年正好是清华大学建校100周年。清华大学诞生于国家和民族危难之际,成长于国家和民族奋斗之中,发展壮大于国家和民族振兴之时。“爱国奉献、追求卓越”的光荣传统,“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校训,“行胜于言”的校风,“严谨、勤奋、求实、创新”的学风和“人文日新”的精神,成为清华精神所沉淀和依托的重要的文化符号。这部纪录片的主创人员用他们的心血和汗水使《科学家的故事》中的主人公形象有血有肉、亲切感人,使得清华精神生动呈现、熠熠生辉。他们创新内容、创新形式,认真总结提炼每一位科学家的精神和思想,通过精彩的情节和感人的细节,增强人物的感染力和感召力,通过珍贵的图文实物资料、声情并茂的配音解说以及音乐、特效等手段,增强节目的表现力。在对这5位著名科学家校友爱国奉献、追求卓越的人生道路生动刻画的同时,也对清华精神进行了一次很好的弘扬与宣传。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下一步,我们将继续发挥好《科学家的故事》纪录片的宣传教育作用,在学生中开展深入的清华精神教育,以老一辈科学家的感人故事和光辉事迹引导青年学生树立远大理想,将个人发展与国家和民族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爱国奉献、崇尚科学、追求真理,成长为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作出贡献。
坚守“以人育人” 培养坚定信念
北京四中教师 徐雁
北京四中组织学生观看了中国教育电视台拍摄制作的大型纪录片《科学家的故事》,该片在思想性和艺术性上高度统一,深受学生喜爱,看后受感动,大有收获。
《科学家的故事》让我想起了北京四中的教育理念——“以人育人”。《科学家的故事》做的就是“以人育人”的工作,编导们选择了5位对中国科技进步起过重大推动作用的科学家,讲述他们在怎样的环境下,经过哪些努力,凭借哪些品质,对国家和人民作出了哪些贡献。这样的呈现方式,拉近了这些历史人物与现代中学生的距离,一个个鲜活的、平凡而又伟大的人真切地立在了学生们面前。
《科学家的故事》开创了一种新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方式,这种“以人育人”的教育方式,用一个个科学家鲜活的事例打动学生、影响学生,让学生们从小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该片用科学家细微而真实的故事,让学生们感受到了真实的崇高,平凡的伟大,他们认识到“伟大是一种心灵上的撼动及认同,是一种美。人生,只有追求美,才不会空洞与平庸……每个人,起码在年轻时,都应该有一个大理想,一份大情怀,那样社会才有进步的动力。若年轻时没有大志向,那年老时又能指望有什么大觉悟呢?大情怀,是现在青年所必需的,我们的终点不是高考,我们的目标是优美的人生。”《科学家的故事》就是在用艺术的方式,向青年们展示历史上那些有大志向、大情怀,并最终取得大成就的人的故事,告诉现代青年们怎样将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相统一,怎样在为祖国奋斗的过程中升华自己并获得优美的人生——感谢专题片在引领和培养学生价值观方面所作的努力。
正如我们北京四中刘长铭校长指出的那样:“培养拔尖人才的关键不仅是知识传授、能力培养和智力开发的问题,更重要的是培养人生观、价值观和生活态度的问题。拔尖人才一定是能够长期坚守在一个领域中并不断进取的人,不为名利所动,不受世俗影响,不轻易动摇自己的信念、信仰和价值追求。”《科学家的故事》与时俱进,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是青少年不可多得的一部爱国励志教材。感谢中国教育电视台用《科学家的故事》这种纪录片的方式,唤醒了学生们的心灵,激励他们寻找信念,成为“杰出的中国人”。
精彩艺术形式 浪漫科学历程
北京大学学生 沈星辰
观看了中国教育电视台播出的大型人物纪录片《科学家的故事》后,我受到了深深的触动。作为一个理科学生,我对我的专业有了新的认识。之前,我以为我的专业只是一个离实际比较远的专业,然而观看这部纪录片使我重新思考了自己所学专业的意义。我感到吃惊和振奋,因为我看到了科学的力量,我看到我们现在所学的书本上抽象的知识在先辈的手中居然能有如此的威力,能够制造震惊世界的声音,能够铸成保卫和平的利剑。
《科学家的故事》用精彩绝伦的艺术形式,再现了老一代科学家浪漫的科学历程。在作品中,有苦难、有艰辛,有一穷二白下的执著,但是,我更多看到的是浪漫,浪漫的科研精神,浪漫的科学探索。影片用浪漫主义色彩描绘了一个时代科学家的执著与奋斗,激励着我们这一代年轻人勇敢地投入到新时代的建设中去,奋斗、拼搏,带着同样的浪漫主义情怀,奋勇向前。
科学家从纷繁复杂的自然界中抽象出了秩序,从意义的真空中制造出充满价值的生产力。建立理论的过程,是一个充满摸索与挫折的过程,但是随着锲而不舍的探索,理论的碎片会渐渐组织起来,各种想法会在我们的心中充分流转,汇聚成流,最终如瀑布大川一泻千里,以锐不可当之势冲刷掉人在自然界艰难的生存中的众多困难,为世界增加一分和平与欢乐。
前辈们在求学时代,虽然也经历了国难与战火,但是他们在探索科学的过程中,至少有过短暂的平静生活,然而,他们很快就又把自己的命运与千千万万人的命运紧紧相连,投身到火红火红的生活中去。那样的生活,我无缘亲身体会,但是在观看的过程中,我也能体会些微。那样的生活,尽管艰苦,但未尝不是另一种浪漫,那种赤子般的挚爱,那种纯净的渴望,那种年轻的精神,那颗活跃的心,永远不会衰老。
我深深地认识到,只有把个人的前途和时代发展的潮流结合起来,这样的奋斗历程才是最有意义的。也许在如今的和平年代,我们不必每个人都投身国防建设,但是当今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也如史诗般浪漫,值得我们为之作辉煌的歌唱。我有一种越来越迫切的愿望,即用自己的劳动为自己所热爱的家人、同伴、师长以及最最广大的人民创造真真正正有益的价值。
展现大师情怀 传承爱国之志
清华大学学生 张宏钧
作为清华大学的一名学生,在观看《科学家的故事》这部纪录片的时候,与别人相比,拥有了更多的亲切感和自豪感,纪录片中展现的钱学森、钱三强、钱伟长、邓稼先和华罗庚5位科学家,分别都与清华有着深厚的渊源。影片展现了5位科学家一生奋斗的历程以及为祖国人民作出的巨大贡献,充分体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当今青少年成长成才的成功榜样。
观看《科学家的故事》后,我思考了很多。大学时代是我们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重要时期,优秀的艺术作品对于我们这些大学生具有非常重要的影响力,如何让大师的情怀得以展现,如何让大师的爱国主义精神得以传承,这就需要大批像《科学家的故事》这类优秀的纪录片在大学生中广泛推广。我知道,在中国除了这5位科学家之外,还有一大批为了国家建设呕心沥血辛勤耕耘的科学家们,比如“我愿以身许国”的王淦昌,比如“我要回国,不要美金”的李四光等,正是他们的付出,推动了我国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这些科学家的优秀品质需要用更多的好作品来呈现,希望通过像《科学家的故事》这样的优秀纪录片,在师生中树立起青年人的新偶像。
当前我国处在社会转型的关键时期,科学技术的很多领域与世界顶尖水平还有很多差距,我认为青年人应当更多地将个人利益与祖国利益结合起来,投身到民族复兴的伟大事业当中。总之,《科学家的故事》这一系列纪录片让我很受教育,也希望今后中国教育电视台能有更多类似题材的影片,全方位、更灵活地开展爱国主义励志教育,为青年人指明奋斗方向,让大师的爱国情怀和奋斗精神得以传承。
树立青年榜样 激励学子奋进
中国人民大学学生 潘巧玲
年轻的海外游子,没有信誓旦旦的口号宣言,只用一张归国的船票证明了内心的滚烫。多少人在彼岸遥望叹息,而他选择了前行。那个镜头里朝气灿烂的笑脸犹如一轮新升的太阳,照亮了新中国前进史上崭新的一天。
他,就是“两弹元勋”邓稼先。
《科学家的故事》这部纪录片从黑白毕业照的开始到黑白遗照的结束,几十分钟的纪录片融入了62年的跌宕人生,28年的艰苦奋斗,数百年的强国梦想。传递给我们的是一代科学家用生命谱写的伟大信念!这部纪录片不仅真实还原了历史原貌,再现了科学家成功背后鲜为人知的艰辛与拼搏,更主要的是它立足时代,符合现代青年人的审美,用多元化的艺术形式,为一代大学生树立了一个个鲜活的榜样,在榜样力量的感召和影响下,激励着许多像我一样的大学生不断奋进。《科学家的故事》没有高大全的人物,没有口号式的语言,它以讲故事的方式娓娓道来,将感人的细节、动人的情怀浸润进青年人的心底,让我们从内心深处迸发出一种动力、一种激情。我认为一部优秀的作品,是有力量的,它可以树立起一座丰碑,建立起榜样的力量。
在今天这样的时代,我们更需要榜样的指引,但这个榜样,是符合当今大学生接受心理的,是可以为当今大学生指明方向的,《科学家的故事》做到了,它不仅打动了我们,鼓舞了我们,还引领了我们,让我们在走向社会之前,重新审视自身价值,重新树立自己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我们要时刻鞭策自己面对困境要坚强,面对诱惑要坚定,直至生命的终结。充分利用先辈们为我们创造的精神财富,树立高远的志向,德智体全面发展自己,继承科学家们的宝贵精神,积极担当历史赋予我们的责任,为祖国的发展贡献一份自己微弱的力量。
发现心中之星 确立人生目标
中国人民大学附中学生 薛中来
以前对科学家的了解,主要就是从一些书籍中零星地看到一点,不全面,不完整,不系统,更谈不上深入。纪录片《科学家的故事》尽管每集都不长,但信息量很大,使科学家本人的成长经历、求学精神、高尚品格和杰出贡献,还有时代背景,都得到了淋漓尽致的展现;更了不起的是,片中运用多种艺术手法,既有珍贵的历史资料,也有科学家身边人的描述,还有情景再现,使科学家的形象很生动,很鲜明。我们在观看的时候,仿佛觉得科学家就在我们身边,他们不是神,而是与我们一样的、活生生的人。
我在我们人大附中做了一次问卷调查,涉及对该片的感受、对科学家的了解、对自己的影响以及对这种宣传形式的接纳程度等。
我收集到的统计数据是这样的:有62%的同学是在看完《科学家的故事》之后,才比较深入地了解这几位科学家的;有81%的同学认为这部纪录片的质量高;承认片子对自己有帮助或有影响的高达87%;喜欢这种宣传方式的同学为76%。同学们看完之后感触很深,不仅仅是感动,而且受到鼓舞和启迪,甚至还有同学感到震撼。大多数同学对这个片子十分关注,希望能够再次看到这样的节目。这证明,这部纪录片在学生中是非常受欢迎的。
我想,《科学家的故事》对同学们的影响,更多的是潜移默化的作用。科学家的形象会深入人心,影响着我们的价值取向和人生方向;科学家的那种爱国情怀、远大志向、严谨作风、创新精神和奋斗历程,一定会影响着同学们立下报国之志,学习科学,热爱科学,走进科学的殿堂,投身崇高的科学事业,为振兴中华贡献力量。我收回的问卷中,同学们还希望能够看到竺可桢、杨振宁、李政道、袁隆平、王选、屠呦呦、李四光等科学家的故事。我建议,我们中国教育电视台的老师们,可以按照不同学科,精选出在我国历史上曾作出过杰出贡献、在国际国内有重大影响的科学家,将他们的故事拍成纪录片,使更多的学生能够根据特长兴趣找到心目中那颗闪亮的星,找到人生的目标和方向。
铸就中华之魂 坚定少年理想
北京四中学生 张子辰
当《科学家的故事》一片在北京四中播出后,我的一位同学张瑜说,“我坚定了当物理学家的信念”。一部纪录片可以产生这样的效果,这是为什么?因为,它用科学家生动感人的故事铸就了中华魂,它让我们这些年轻人更加坚定了自己的理想、执著了自己的信念。我们知道榜样的力量,《科学家的故事》让我们深切感受到了榜样的力量。特别是我看完《钱伟长》一集后,感触颇深,他弃文学理、撕毁护照、毅然归国的经历对我影响深刻。
钱伟长改选专业,并不一定经过了周密的思考,但是,如若他真的只是一时冲动而改选专业,那他第一次物理受挫,或是以他当时不及格,或者说只有5分的成绩,就足以将他打回国学。然而,并不是,他最终留在了物理系,靠的是他的满腔热情与爱国精神。
而他和出国留学的同学们见到护照上的日本签证后撕毁护照,直接回国一事更是将其爱国精神显示得淋漓尽致,这毕竟是每个有良心的中华儿女所不能容忍的——“当时日本已经侵略了我们大半个国家,我们怎么能接受日本的签证呢?”
二战结束,日本投降,在美国已取得成就的钱伟长放弃了在美国良好的科研基础和优越的待遇归国,则是一种最崇高的爱国精神——为了整个民族,可以放弃个人利益。
当一家人因为生计而打算重回美国时,面对大使馆“若中美交战时,你是否忠于美国”的问题,钱伟长给出了郑重的回答:“不。”
钱伟长的一生,总是不停地面临着选择,而每一次,他都选择“中华民族的利益”,而将他个人的利益抛在一边。
我们应当向他学习,因为一个伟人,其最重要的作用,是用他高尚的心灵,给后辈指引方向。我在北京四中,从入校的第一天起就得知四中以“培养‘杰出的中国人’”为目标,而看完这部作品,钱老让我看到了一个活生生的“杰出的中国人”,原因是他有如下精神:爱国、奉献,还有他对祖国的卓越贡献。
观看《科学家的故事》视频请登录中国教育电视台果实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