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零教育信息网 首页 > 教育新闻 > 新闻阅读存档 > 正文 返回 打印

扎根大地的精神礼赞

[db:作者]  2011-12-12 00:00:00  互联网教育报

  ■本报记者 董少校

  一幢庄严、厚重、古朴的建筑,仿佛大西北戈壁滩上的风蚀岩,巍然屹立在钱学森的母校——上海交通大学,这里是刚刚落成的钱学森图书馆。步入其中,76000余份文献、手稿和图书,1500余张历史照片,700余件珍贵实物,展现着人民科学家钱学森的杰出贡献、感人事迹和崇高品格,铸成了一座不朽的精神丰碑。

  历经9年的筹备、建设和布展,钱学森图书馆于2011年12月11日钱学森百年诞辰之际,正式对外开放。这里是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将成为钱学森各个时期文献实物最完整、最系统、最全面的收藏保管中心,钱学森科学成就、治学精神、高尚品德、传奇人生的宣传展示中心,以及钱学森科学思想和科学精神的研究交流中心。

  珍贵展品讲述动人故事

  走进钱学森图书馆大厅,一件巨大的现代雕塑——火红的“模拟手稿”映入视野,如同一朵蓬勃的蘑菇云向天际升腾,背景是放大的演算公式和钱老的签名。“模拟手稿”共有4015页,象征着钱学森从1955年回国到1966年“两弹”结合成功的4015个日日夜夜;上下延续9.8米的高度,代表钱学森98岁的壮丽人生。

  图书馆以钱学森的爱国精神和科学精神为主线,按专题分为“中国航天事业奠基人”、“科学技术前沿的开拓者”、“人民科学家风范”和“战略科学家的成功之道”四个展区,凝练而生动地展示了钱学森爱国、创新、奉献的人生历程。

  在展览大厅不远处,一尊铜铸的钱学森头像安放在黑色花岗岩基座上,神态坚毅而安详,目光深邃。他仿佛仍在思考和关注着我国导弹航天事业的新发展,期待着社会上涌现出一批批拔尖创新人才。

  一件件书信、报告、证书、模型陈列在展厅里,悄无声息,却仿佛在讲述着钱老不断进取、勇攀科学高峰的动人故事,带给观众无尽的思索和感动。一个玻璃柜内,泛黄的纸页上印着蓝色的文字,标题为《建立我国国防航空工业意见书》,上面标着“绝密”字样。这份钱学森在1956年2月17日向国务院提交的报告,是我国导弹事业的奠基之作。他第一次系统提出了发展我国航天技术的建议,为中国火箭和导弹技术的发展制定了重要的实施方案。

  展厅里立着一枚高20.2米、重4.2吨的改进型中近程导弹,由第二炮兵部队捐赠,被誉为钱学森图书馆的“镇馆之宝”。这是一件凝结着钱老及几代科技工作者大量心血、价值难以用金钱衡量的实物。

  多方协作建高品质图书馆

  2002年11月,上海交通大学提出在校园里建设一座钱学森图书馆,传承钱老的主要成就和精神风范。这一建议得到了有关部门和钱学森家属的赞同。

  中央领导对这一倡议高度重视,提出把钱学森图书馆的筹建工作摆在重要位置,使之成为爱国主义教育的生动教材,成为激励干部群众特别是青少年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精神力量。在中宣部的主持下,国家发改委、教育部、财政部、文化部、总装备部、国防科工委、上海市与上海交通大学等,多次就钱学森图书馆建设有关事宜进行协调研究。

  2005年5月18日,《筹建钱学森图书馆工作方案》下达,钱学森图书馆建设工作正式拉开序幕。2010年6月6日,工程奠基。上海世博会期间,许多工程暂停下来,钱学森图书馆获得特批,一路绿灯加紧建设。2011年1月,图书馆建筑结构封顶,7月,基建工程完成。(下转第二版)



http://www.00-edu.com/jiaoyu/1/2011-12-12/818668.html十二生肖
十二星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