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在一间书法教室内,一名学生全神贯注地端坐在书案前,手中毛笔落在距离眼睛1尺远的白宣纸上,笔法刚劲有力。全班54名学生,写毛笔字时每个人都坐姿挺拔,专注眼下,丝毫不受旁人影响,行为举止间透露着儒雅之气。在河北省宁晋县的学校里,学生练习书法已经成为一种常态,书法成为宁晋学生的第一张名片。
“让每一名学生写一手好字。”这是宁晋县教育局在2009年提出的理念,到今年为止,这一理念已经实践了整整10年。“书法对学生的影响是全方位的。我们把书法作为一个切入口,训练学生们的坐姿、注意力等,培养他们的严谨、耐心,将来他们离开学校后,这些习惯和一手好字会是伴随他们一生的财富。”宁晋县教育局局长白志芬说。
初心是好的,但理念的落地实则艰难。最初,该县教育局在中小学推进书法教育时,一些学校领导并不理解。在做了大量工作包括推进会一遍遍地开到学校之后,书法教育才得以全面推行,工作一项项地落实到了具体的负责人。
解决了理念上的问题,新的问题又随之而来:全面开设书法课,书法教师严重短缺。为此,当地教育局采取外聘内选的方式,从当地书法名人和语文、美术教师中遴选人员到各校担任书法教师。这一举措缓解了眼前之急,但要真正实现书法教学常规化,各个学校还是需要具备经过专业培训的公办教师。
看清这一点之后,该县教育局再次统筹安排,依托河北省硬笔书法协会,在宁晋建立了省内首个县级硬笔书法培训基地,出台《2009—2011书法教师培训发展规划》,提出3年内打造一支专兼职书法教师队伍。就目前来看,这一阶段培训出来的500余名书法教师,现已成为宁晋书法教学的骨干力量。下一步,这些教师的职称怎么解决,或将被纳入接下来亟待解决的问题范围之内。
同期,宁晋县教育局与河北师范大学书法艺术研究所联合,以科研课题的方式共同研发了河北省首套书法教育乡土教材——《汉字书写》,教材由12册小学用书和1册教师用书组成。该套教材依托语文大纲编排系统,例字选用语文课本中的生字词,例句选自背诵默写的古典诗词,同时加入了大量宁晋风土人情和文化特色内容,增加学生对教材的亲和度。两年后,该县各所学校开始据此拓展出版了多种校本教材。
宁晋县第三实验小学校长朱建辉打开本校的校本教材说:“书中这些学生坐姿、练字等示范图片,都是我们学校的学生,这更增加了孩子们对书法的亲近和喜爱。”
师资和教材问题化解之后,宁晋县教育局在2011—2012年连续出台文件,将书法教育纳入课程管理:明确书法课程的性质与理念、总体与阶段目标、课程管理与评价要求。2014年再次出台文件,要求全县学校配备高标准的书法专用教室,每周每班至少安排一节固定课时进行书法教学。全县一至九年级全部落实了书法课,实现了“三定两结合”,即定时间、定内容、定人员,将软笔书法教学与硬笔书法教学相结合,将书法课教学与语文写字课相结合,书法正式纳入全县中小学生课程体系。
书法教学随之进入了全面优化阶段。传授新知课、辅导练习课、书法欣赏课三种常见模式成为常规的书法课堂教学形式,每年级每学期制定详细课程规程和课堂要求。在具体的书法教学内容上,综合笔画、结构等因素,从教育部推行的颜、柳、欧、赵、禇等名家名帖中遴选常用字作为重点讲解和练习内容,让学生实现事半功倍的学习效果。此外,将规范“双姿”等常规基本功列入制度化管理,明确学生书写时头、身、手等部位的角度、距离和位置,通过“日查、月结、阶段考核”的办法,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提升书写速度和水平。
“书法已成为宁晋学校的常态化教育。回顾这10年的书法教育之路,宁晋大概在2014年时整体跨越性地迈上了更高的台阶。学生书法的起、行、收,包括字形的结构、篇章的排列都开始呈现出较高的水平。”宁晋书法教育课题组组长、河北师范大学书法艺术研究所所长寇学臣说。
10多岁的马梓浩眼神腼腆又清澈,在他略显高原红的小脸蛋上,透露着一个孩子特有的稚嫩,但他下笔写出的毛笔字却流露出一种“大家风范”。马梓浩是宁晋县大陆村小学的学生,和他的同学李子豪一样,两人在年仅10岁时就先后摘得河北省少儿书法大赛特等奖。
此外,宁晋学生书法还走出了国门。宁晋县六中学生赵子昂的楷书作品“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作为我国优秀书画作品被美国格林伍德学校收藏,为传播中华书法文化作出了自己的贡献。
宁晋当地很多学生家长的微信头像都是自己孩子练字时的照片,他们还非常乐意通过手机、朋友圈向身边的人展示孩子的书法课程及作品。近年来,宁晋先后举办了七届汉字书写教育成果展,师生全员参与,展出优秀作品近两万件;多所学校被评为“国家级规范汉字书写教育特色学校”“河北省级语言文字规范化示范学校”,近300名教师和学生荣获省市级奖励,宁晋书法成果不断涌现。